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舉行,彈琴機器人盤核桃、玩魔方

2024年11月27日20:03:03 科學 1912

新京報訊(記者吳為)11月27日,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在海淀舉行。上百支創新團隊經過激烈的初賽、複賽和決賽,最終30餘支優秀團隊/企業脫穎而出,奪得人形仿生機器人、多足仿生機器人、具身大模型以及其他仿生機器人四個賽道的45項大獎。

11月27日,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在海淀舉行。海淀區供圖

作為大賽的延續,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邀請了具身智能領域的院士、專家和企業家,圍繞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以及仿生機器人技術等方向分享報告;來自全國的800餘名行業人士參會。大會特設仿生機器人展區,數十家企業以及參賽團隊展示了最新技術與產品。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舉行,彈琴機器人盤核桃、玩魔方 - 天天要聞

11月27日,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舉行。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場景落地是具身智能商業化的最後一公里,本次大會邀請到王鶴、熊友軍、陳建宇、仉尚航、王興興、程昊、李衛銃、鄭隨兵等嘉賓參與主旨報告分享。圍繞具身智能賦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應用以及仿生機器人前沿技術進行深入分析。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舉行,彈琴機器人盤核桃、玩魔方 - 天天要聞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舉行頒獎典禮。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此外,大會針對微型仿生機器人與仿生人工肌肉方向邀請到國家優青、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石青和國家優青、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長聘副教授趙慧嬋,對仿生機器人新材料與新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主題分享。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舉行,彈琴機器人盤核桃、玩魔方 - 天天要聞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成果展示區,一企業在展示多足仿生機器人。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在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成果展示區,多款人形仿生機器人、多足仿生機器人、具身大模型以及其他仿生機器人精彩亮相。一家企業展示了彈琴機器人的「靈巧手指」,它可以做到和人一樣盤核桃、玩魔方,科技感十足。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舉行,彈琴機器人盤核桃、玩魔方 - 天天要聞

嘉賓在觀看一彈琴機器人的「靈巧手指」。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海淀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不僅是對當前具身智能技術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對仿生機器人科技前沿領域的觀點碰撞,大會為仿生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及創新團隊搭建了一個高效交流、合作共贏的優質平台,推進學術成果轉化與產業落地。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舉行,彈琴機器人盤核桃、玩魔方 - 天天要聞

「機器狗」在展示它們的跳躍能力。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據悉,作為本次大賽及大會的主辦方,海淀區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創新引領全國、產業領跑全市,具備融合培育具身智能產業得天獨厚的發展根基。全區集聚了160餘傢具身智能創新企業,其中人形機器人企業近20家、佔全國約1/3,形成了以「大腦、小腦、本體」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產業鏈條,併入選工信部2024年度機器人產業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舉行,彈琴機器人盤核桃、玩魔方 - 天天要聞

嘉賓在參觀展示的機器人。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此外,海淀區緊抓資源優勢,前瞻布局共性技術平台,建設具身智能研究院、創新平台和機器人共享加工中心;積極打造標杆應用場景,以人工智慧全景賦能行動計劃為引領;持續優化產業創新生態,設立100億規模科技成長基金,構建母基金+直投+政策性投資的業務布局,助力具身智能企業發展。

編輯 張磊

校對 張彥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優秀!「三新」產品來了 - 天天要聞

優秀!「三新」產品來了

近日合肥市2024年度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認定名單發布安利股份、中科光電、賽特新材3家肥西企業的產品被認定為「新產品」合肥市2024年度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擬認定名單(肥西部分)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產品(以下簡稱「三新」產品
「人類搖籃」遺址發現了300萬年前的工具,露西死因有新解 - 天天要聞

「人類搖籃」遺址發現了300萬年前的工具,露西死因有新解

近日,考古學家在肯亞霍馬半島的「人類搖籃」遺址,發現了地球上最早使用的工具,這些由三百萬年前人科動物製造的石片或小刀,展示了他們通過敲擊石頭製造鋒利邊緣的技術。(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地球上最早使用的工具。)(這種鋒利的岩石能夠剝皮和切水果和蔬菜,並切河馬的肉。)(露西遺骸。)這些工具被稱為奧杜威工具...
斯巴魯望遠鏡的昆蟲狀複眼將於2月首次亮相 - 天天要聞

斯巴魯望遠鏡的昆蟲狀複眼將於2月首次亮相

夏威夷山頂上可靠的望遠鏡即將進行一次大升級。夏威夷的斯巴魯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正在為其武器庫增加一種新儀器,它將通過複眼觀察宇宙。複眼將使斯巴魯能夠觀察太空中大約2400個物體,提供極寬的視野,並允許同時對數千個物體進
中興通訊:中國液體金屬冷卻技術實踐的先行者! - 天天要聞

中興通訊:中國液體金屬冷卻技術實踐的先行者!

近日,根據據網上流傳的一張結構圖,英偉達官方重新設計了 RTX 5090 公版顯卡的 PCB 和散熱系統,採用了三片式 PCB 和雙流通冷卻系統設計,比 RTX 4090 公版卡上的單流通式散熱器更高效。於是,液體金屬概念一時之間變得熱門。
這塊化石為何不簡單? - 天天要聞

這塊化石為何不簡單?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最古老多細胞真核生物化石,入選《科學》雜誌2024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這塊化石為何不簡單?天津薊縣(現薊州區)中上元古界國家自然保護區。河北省寬城縣翁家莊剖面串嶺溝組中發現的「壯麗青山藻」化石。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高於庄組中發現的
每日學一味中藥--人蔘 - 天天要聞

每日學一味中藥--人蔘

【名稱】人蔘【出處】《本經》【拼音名】Rén Shēn【別名】人銜、鬼蓋(《本經》),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吳普本草》),地精(《廣雅》),百尺杵(《本草圖經》),海腴、金井玉闌,孩兒參(《綱目》),棒棰(《遼寧主要藥材》)。【來源】為
GABA是腸腦軸的潛在後生元介質 - 天天要聞

GABA是腸腦軸的潛在後生元介質

我們的腸道中棲息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它們就像個「小工廠」,會產生數千種獨特的小分子代謝物,包括短鏈脂肪酸、膽汁酸、膽鹼代謝物、維生素、氨基酸和神經遞質等等,這些代謝物會對宿主的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菌群與腸道之間建立了一種雙向交流機制,它們同時又與中樞神經系統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微生物-腸-腦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