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科研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那如何從1變成100呢?從一個科研主意變為一項產業成果的過程中,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是成果轉化的要素。「在科技發展的布局上,技能型人才是不可取代的。沒有技能型人才,成果轉化就是一張白紙、一句廢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在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分論壇的現場強調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
魯昕
魯昕在現場圍繞「職教力量」這一主題進行了分享。她表示,技能型不等於不研究,研究型也不等於不應用。在現場,她展示了職業教育科技成果轉化實踐的100個案例,製造業相關案例有76項,圍繞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錶、基礎軟體、工業軟體、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的有24項成果展開轉化,另外,高端裝備相關案例有20項。「我們要充滿自信,在產業創新、科技創新這條平台上,這個領域裡我們是不可替代的力量。」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結構是啞鈴結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研究員王茤祥在現場形象地介紹現有的成果轉化結構。「基礎研究的成果可以非常多,應用的領域可以非常多,但真正的關鍵核心技術是少的。如果能夠產生更多原創性應用性的技術,那麼可轉化的成果絕對數就會增加。」在現場,王茤祥介紹了在顛覆性技術改革方面的全新管理模式,通過全生命周期的項目,對顛覆性技術項目展開了對技術基因、培育條件、價值創造的論述。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集成電路關鍵材料研究院、未來技術學院特聘教授王序進強調了親自動手在技能型人才培育中的重要性。「培養技能型的集成電路的人才,就跟炒菜似的。看再多的視頻,看再多的菜單,你不親自上手,親自去炒一盆菜,鐵定是出不來的。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自己一個人,從光刻一直到封裝的所有設備,我能夠親自把晶元做出來。」
文、圖 | 記者 陳曉楠 李鋼 黎秋玲 何昱 實習生 李宇安 張小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