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外景 記者 王凱攝 下同
這是一次從過去到未來的「穿越」之旅,也是一次打破夢境與現實藩籬的暢想之旅,更是一次由音樂導航「離開地球,邁向太空」的星際之旅。一連數日,近百歲的勝利電影院化身一艘巨大的太空飛船,鋼琴家宋思衡以原創鋼琴系列作品《來自地球的鋼琴詩》規划了一條音樂的「星際航線」,諸多「腦洞大開」的玩法讓觀眾解鎖這場天馬行空的沉浸式體驗音樂會。作為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這也是該作品以多媒體形式進行的首輪演出。
夜色迷離,走過承載著上海記憶的「醬園弄」,便能看到煥新歸來的勝利電影院醒目的招牌。在路邊停靠的復古電車換一張「船票」,「星際之旅」就此開啟。一樓有自動鋼琴在演奏,鋼琴上方投影是法國導演喬治·梅里愛執導的默片《月球旅行記》,它被視作「電影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沿著旋轉樓梯向上,在空蕩蕩的房間中央,一架和影院幾乎同齡的斯坦威三角鋼琴靜靜等待用音樂對話宇宙。三樓主舞台的鋼琴上方,太空飛船已進入起飛狀態,被切割成三段的倒金字塔,既是外星文明的召喚,也是地球音樂與之對話的通道,底部橙色三角燈始終閃亮。
勝利電影院內景
電影院四樓屋頂「漂浮」起巨大的月球,觀眾能轉換視角透過舷窗往下望,那便是不一樣的風景。如夢似幻的舞台上,鋼琴家細長的手指在黑白鍵上起舞,土星環流光溢彩,星系、黑洞、星雲、隕石,熱情的火星、靜謐的金星、歡動的水星、神秘的海王星……宇宙元素輪番在主舞台與牆體上交替出現,觀眾宛若置身浩瀚宇宙。音樂會用《追憶》開場,旋律如夜曲般富有詩意,讓人感受到宇宙神秘而又蒼茫的力量;《彷徨》輕快地翩然而至,燈光呈現渦流狀的能量波動,飛行物的各種神奇姿態躍然牆上;《明月山風》舞台驟然變化,小提琴、豎琴協奏加入,一邊悠揚、一邊空靈,最終,清脆的琴音落入幽深漆黑的宇宙深處。除了鋼琴,現場還有四重奏,豎琴、手碟、雨棍等樂器的加入,也能在音樂中展現自然的神秘色彩。
鋼琴家宋思衡
鋼琴家宋思衡是一名天文愛好者,他對宇宙和星際之旅有著無限遐想。《來自地球的鋼琴詩》最初就源自一場夢——地球的最後一日,駕駛飛船流浪去外星球。不懂外星語言,卻要向他們講述地球文明,如何交流?只有走到鋼琴邊彈奏。宋思衡相信:「音樂可以將人的靈魂帶到無盡的宇宙中,探索未知的可能。」音樂會的12個篇章對應著地球的12個瞬間,它不僅有關音樂,也是一名音樂家對藝術與科技,以及人類價值的深度思考。非固定觀演模式讓人得以漫步宇宙銀河,感受近在咫尺的星辰大海。唯美浪漫、絢爛浩瀚的底色下,是鋼琴家對未來的嚴肅思考:「網路時代,對古典作品的演繹已進入飽和,人類需要更多音樂新作品來滿足精神上的需求。演奏家同時也應創作新的音樂。這次我們綜合了默片電影、大型藝術裝置、沉浸式演出太空藝術展覽等多種藝術形式,就是想多維度展現新作品,帶大家一起飛向宇宙最深處。」(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