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2024魯紡科技學術大會在德州隆重召開。青島大學教授夏東偉,德州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二級教授徐靜,教育部紡織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郁崇文,山東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韓光亭,泰山學者青年專家、青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田明偉,深圳大學材料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元豐,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副校長、教授徐曉雁,金信集團董事長、高級工程師吳子才,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張文新,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孫紅玉以及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部長、高級工程師高延忠等出席會議,來自省內外紡織行業的代表2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學術大會以「新輕紡 享生活」現代輕工紡織「創美品 促升級」活動為主題,對我省紡織產業存在的問題,邀請國內知名紡織專家做高端學術報告,探討山東省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途徑。


會議開幕式由新任山東紡織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英琳主持。

德州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徐靜在致辭中指出,紡織行業作為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中的重要支撐,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使命,今天我們召開這次魯紡科技學術大會,共同探索紡織科技領域的新前沿新趨勢,引領發展方向。通過科技創新,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現代輕工紡織產業是我省新舊動能轉換10強產業,也是德州市541產業體系的重要傳統優勢產業。德州學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大力支持聚焦科技創新、產學研教融合、時尚引領等工作,積極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服務水平。她希望通過此次大會能夠促進知識共享,加強交流合作,為行業發展提供引領。希望行業內人員一如既往的關心支持德州學院發展,校企合作、互利共贏。希望紡織服裝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為紡織產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相信通過這次大會能夠進一步加強產學研之間的聯繫與合作,構建更加完善的創新生態體系,為紡織科技的持續發展。

山東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韓光亭在致辭中說,學會的職能主要有兩個:一是「紐帶橋樑作用」,學會是政府與企業的紐帶,是科技工作者與企業的紐帶;二是服務平台,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人才、信息、技術等實際需求。學會始終貫徹「一三五」的行動宗旨,一是一個目標,即科技助力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創新引領山東省紡織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是三個工作重點,即紡織產業鏈與產業集群打造、共性關鍵技術與「卡脖子」技術攻關、創新平台建設與能力提升;五是五項舉措,即為山東紡織行業薦智、輸智、引智、匯智、育智,已取得可喜成績,初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眾所周知,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特別是在紡織這種傳統行業中,其創新與應用成為了推出新品,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綠色低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紡織科技與創新領域多做貢獻,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山東省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學會將在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繼續貫徹「一三五」工作方針,在總結成功經驗,打造學會品牌優勢的同時,為紡織業健康安全發展貢獻力量。

開幕式結束後,舉行頒獎典禮,由山東紡織工程學會秘書長孫俊科主持。首先是進行第二屆黃河流域高校非遺文創設計大賽頒獎。由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常務副院長田明偉教授和深圳大學王元豐研究員為大賽三等獎獲得者頒獎。

由山東紡織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英琳和德州學院科學技術處處長唐延柯為大賽二等獎獲得者頒獎。

最後,由青島大學夏東偉教授,德州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徐靜教授為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頒獎。

山東紡織工程學會2024年紡織學術論文優秀行動計劃經評審入選論文10篇,由山東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韓光亭和教育部紡織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東華大學教授郁崇文為入選論文頒獎。

主題報告第一階段,由德州學院紡織服裝學院院長曲銘海主持。

青島大學夏東偉教授作《產教合作,創新引領,推動行業高端化發展》方面的主題報告。報告提到了紡織服裝產業出現的6次轉移,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即產業轉移是經濟使然,價值使然,是個必然的趨勢。夏教授表示,紡織行業是會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繼續前進而不會消亡的行業,中國是紡織大國,中國紡織從自給自足到佔全球貿易三分之一強,服裝出口已躍居世界首位,發展速度非常快。同時夏教授表示,今天紡織行業逐步向高端化發展,紡織行業藉助多學科交叉,已經走到最熱的領域,走到科技最前沿,在航空、防護、海洋、土工建築、交通運輸等領域,紡織都將成為未來的新質生產力。

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郁崇文,以《並條的數字化模擬》為主題進行了報告,指出並條是紡紗環節的一個重要工序,纖維性能及其在紗條中的排列直接決定了紗條的質量。為了確切掌握纖維性能,工藝參數和成紗品質相互關係,可以通過模擬計算紡紗過程中纖維的運動,實現虛擬紡紗,進行紗線質量預測和工藝優化。郁教授研究過程,通過對纖維排列進行模擬及驗證,對牽伸過程進行模擬和驗證,並和過程進行模擬和驗證,計算出牽伸後紗條的均勻度,計算出混合後紗條中的均勻度,進行牽伸工藝優化和熟條質量預測,實現虛擬紡紗。同時,郁教授表示,色紡中,還可以預測最終產品的顏色,使工藝設計和工藝優化更簡便迅速。

德州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徐靜教授以《魯錦的技藝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實踐探索》為題進行論述。魯錦,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具有濃郁的山東地方色彩,越來越受到重視。徐教授表示,魯錦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齊魯大地是我國產錦中心,後來經過漢代、唐代、元代的發展,魯錦趨於成熟,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魯錦的構圖體現了儒家思想,例如「合斗紋」「老朝廷」等,色彩使用也非常有特色,不同的色彩傳達了不同的情感和祝福。魯錦產業在山東從上世紀80年開始受關注,以魯西南為主,限於較小的規模。現在魯錦產業遇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山東省對於推廣提升魯錦有很大的決心,給予很多政策支持。成立了「山東省魯錦產業高質量發展聯盟」,開展了一系列推廣活動,企業,高校都參與到聯盟中,使魯錦開始走到大家眼前。數字經濟、科技革命、新質生產力、國潮風也為魯錦帶來了發展機遇。她對魯錦產業提升升級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在市場化、品牌化、設計、數字化等方面去創新,對魯錦產業進行提質升級。最後介紹了德州學院建設了魯錦學院的情況,在各個方面推動魯錦產業進一步發展。期待與企業家朋友共同推動魯錦產業的發展。

主題報告第二階段由山東紡織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元明教授主持。

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常務副院長田明偉教授以《健康用智能電子紡織品及可穿戴應用》為題作了報告。首先介紹了青島大學的發展歷程,在紡織行業擁有深厚的底蘊。然後主要講解智能電子紡織品與可穿戴產品,在軍工防護、體育運動、健康康復、娛樂休閑等方面的率先應用。展示了20餘項科研成果,通過案例的講解更加直觀的讓與會人員更加加深了對智能穿戴產品如何應用的認識。

深圳大學材料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元豐帶來了主題報告《仿生潤濕功能纖維與智能織物》。主要闡述了纖維材料的潤濕現象,潤濕行為在纖維表面如何構築,研究纖維材料的潤濕過程,通過潤濕行為的一個構建,在很多場景進行應用,例如濕熱管理、清潔能源、環境監測、視覺顯示、機械致動等方面。

金信集團董事長、高級工程師吳子才以《紡織空調自動控制數字化轉型優勢》為主題,介紹了金信集團的情況,山東金信空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德州武城,是國家紡織空調設備製造的主要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國家級紡織空調、風機節能認證單位。產品品類包括紡織空調、排煙風機、離心風機、風機箱、防火閥、多種材質通風管道等,做到了高品質行業領先的水平。未來將通過技術積累和產品創新,實現環境更乾淨,系統更節能,使用更省心。

本次會議由山東紡織工程學會主辦,德州學院紡織服裝承辦,山東鴻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金信空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紡織科學研究院、山東卡斯特儀器有限公司、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山東中康國創檢驗檢測中心有限公司、青島市紡織工程學會、山東恆豐新型紗線及面料創新中心、新型功能生物基纖維與紡織品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山東中纖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進口寶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煙台明遠創意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