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於Nomadic Journeys,Al Jazeera,indy guide。
游牧民族哈薩克人
穿過蒙古南部和中國北部之間白雪皚皚的阿爾泰山谷後,就能到達蒙古西部。居住在這裡的游牧民族滿足了我們對草原生活的所有想像,一個個蒙古包屹立在廣闊平坦的草原上,牧民們穿著厚實且傳統的服飾,周圍儘是是牛羊和馬匹。
但你在這裡還是會看到想像之外的東西:一隻金雕一動不動地站立蒙古包shui'buzhaozhao外頭的木頭棲木上。這隻美麗猛禽此時卻有點憋屈,它被被拴在一根長繩上,嬌小的頭和琥珀色的眼睛被一頂黑色皮帽遮住,只露出了鳥喙。
這是獵鷹,是蒙古的少數民族哈薩克族的傳統。
哈薩克族說的是突厥語,他們是遜尼派穆斯林游牧民族,約佔蒙古總人口的4%,基本上都居住在蒙古的巴彥烏列蓋州。他們至今仍遠離現代化的社會,因此能保留著用獵鷹去狩獵狐狸和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的傳統。
哈薩克族並非只存在於蒙古,他們還分布在哈薩克、中國、 俄羅斯、烏茲別克和土耳其。之所以以蒙古國內的哈薩克族為開頭,是因為他們那邊已經成為了熱門旅遊景點,對這些傳統的展示會更加積極。
而其他地區的哈薩克族對這項鷹獵傳統也是十分看重的。比如,1998年哈薩克創辦了第一所鷹獵培訓學校;2005年,Kyran(金鷹)聯盟公共基金成立,該組織教授獵鷹技能,並組織國內和國際獵鷹比賽;哈薩克政府還將獵鷹藝術納入國家運動,並制定了必要的法規。
鷹與獵人
獵人與鷹之間的特殊紐帶始於獵人從高高的岩壁上的巢穴中帶走亞成體的鷹。
之所以選擇亞成體鷹,通常在4歲左右的,是因為此時的它們剛學會狩獵,但技巧還很生疏,而且缺乏對一切的警惕性。如果不是這樣,鷹是無論如何也學不會跟人類相處的。獵人只會帶走雌性的鷹,因為雌性比雄性更大、更強大、更具攻擊性。成年雌性金雕的翼展可達2.7米,體重超過13斤。
亞成體鷹會在獵人的手段下接受食物,並慢慢跟獵人建立信任,一旦它跟獵人熟絡了,訓練就會開始。獵人將鷹描述為他們家庭的一部分。除了夏季白天或冬季最熱的時候,鷹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佔據著最顯眼的位置。雖然家裡的人都會照顧鷹,但只有把它從巢穴裡帶出來的獵人會和她一起狩獵。
鷹獵行動會在冬季進行,此時的氣溫會驟降到零下,在到達目的地之前,鷹會被裹在襁褓中,獵人聲稱這可以讓它們保持溫暖和平靜。獵人和鷹在一起的時間越長,他們之間的紐帶就越牢固。
狩獵之旅可能持續很多天,因為獵人和鷹要跋涉到山脊上,才能看到整個景觀。一旦發現獵物(通常是狐狸),獵人就會沖向獵物,將其趕到空曠的地方,然後釋放鷹獵殺。
獵人傳統上會穿著用鷹捕獲的獵物的皮製成的皮大衣。
獵人和鷹之間的關係通常持續6-8年,然後鷹會被放回野外繁殖,鷹的壽命可達30年。
如何訓練老鷹?
獵人如何去訓練鷹,這就是我們今天的重頭戲。
哈薩克獵人把鷹帶回去後,會先將鷹的翅膀綁起來,讓其站立在硬木上的一個細木棍上,因為翅膀受限,鷹的依仗只有腳,因此只能乖乖的抓緊木棍。然後獵人會先晾著它一天,使其稍微熟悉一點環境,緊接著獵人就會坐到老鷹的面前,拿出一盤生肉食循循善誘。
鷹是很有骨氣且堅韌的物種,它們不會去吃這些食物,獵人也是知道這點的,因此他們讓鷹破防的真正技術其實現在才要上場。等到鷹困了,眼皮開始忍不住耷拉下來後,獵人會掏出樂器,三番五次地演奏各種歌曲或者純純聽個響,總之就是吵得鷹不得安寧,不讓它們入睡。
直到鷹困得即使樂器聲炸響也能入睡的時候,獵人就會開始上手,用棍子捅一捅鷹的身體,時不時摸一下它,就這麼持續4-5天的時間!當然這對獵人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但是獵人不講武德,他們還是會吃飯喝水上廁所的,實在受不了還會叫人稍微替班一會兒,而鷹就只能硬抗了。
幾天後,身體和精神都保守折磨的鷹終於是屈服了,獵人去撫摸它,它也不會反抗。獵人拿著肉去餵養它的時候,鷹也會老實吞下。這樣的表明,鷹終於是放下了天空王者的榮耀,屈服於獵人了。
之後獵人就會正常養鷹一段時間,跟它建立起信任,然後開始常規的訓練活動。訓練方式無非通過獎賞的方式來讓鷹學會聽從指令,跟訓犬也差不多。據說還有一些特殊手段,但肯定是不會外傳的。
訓練得好的話,鷹對主人的忠心程度是不亞於獵犬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古代會以「鷹犬」來描述某人的忠心耿耿的手下和部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