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2024年06月30日14:20:14 科學 3016

「沿著黃河遇見海」,是山東人對齊魯大地的浪漫描述。山東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海岸線長達3500多公里,約佔全國大陸海岸線的1/6。向海圖強,深耕「藍色國土」,2018年山東海洋戰略再次升級,將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下面我們一起去探訪兩艘船,它們都不是普通的船哦!一個逐夢空天,一個深耕海洋,而且都有著「第一」的名號。

東方航天港:產業集群助力海上發射探蒼穹

總台記者 蘇琪這裡就是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平台,但是這個發射平台有點特殊,因為它是一艘船。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眼前這艘巨大的船隻,名為東方航天港號,是國內首艘海上航天發射和回收的多功能船,其穩定的船體設計和尖端的技術支持,使得火箭能夠在茫茫大海上穩定發射,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東方航天港號項目負責人 孫建軍:它經過特殊設計,整個船長160米,船寬40米,甲板的面積4000多平方米,相當於40個標準籃球場的大小;主甲板經過加強,承載力是20噸每平方米,可以承受十幾輛家庭轎車的重量。從能力上來講,我們可以一次攜帶多發火箭。

總台記者 蘇琪淇:東方航天港的「接單」能力有多強呢?截至目前,已成功保障我國4型火箭的11次海上發射任務,累計把61顆衛星通過海上發射成功送入太空,成功率達百分之百。 

東方航天港號為我國商業航天的海上發射成功連接起星辰和大海,也讓煙台海陽這座小城看到了機遇,搭上了新的發展賽道。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東方航天港副總經理 張華:2019年那次火箭發射就是從我腳下這個碼頭出海,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火箭的海上發射。這次發射後,我們迸發出了要在海陽建航空航天產業的靈感。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總台記者 蘇琪淇:這是建設前的東方航天港,那時候煙台海陽在航天產業還沒有姓名。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這是現在的東方航天港,火箭、衛星......一個個高精尖航天企業在這裡聚集。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要實現從一次海上發射到一個新興產業的躍升,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吸引與高精尖航天產業鏈相關聯的企業來海陽這座小城「安家落戶」。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東方航天港副總經理 張華:這就是東方航天港的產業布局圖,我們為企業既搭建了一個物理平台,還搭建了一個產業的平台和創業的平台。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守著「海上發射」這個金字招牌,東方航天港突破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不走建工業園靠稅收的老路子,為有成長性但缺少資金的商業航天企業注資,為終端企業吸引產業鏈上關鍵廠家落戶降低成本,為科研團隊提供更好的研發平台,抱團發展才能實現共贏。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2024年1月11日13時30分,由海陽本土商業火箭企業東方空間研發生產的引力一號遙一商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枚火箭不僅刷新了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中國運力最大民營商業運載火箭等多項紀錄,也是見證東方航天港產業集群效應的里程碑。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引力一號」火箭總體設計師 張濤:園區內很多高新技術企業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關鍵設備的支持,比如,目前我們在的發射台以及那邊的翻轉架,都是園區內的企業給我們生產的,降低了我們的研製成本。另外海陽政府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資金支持,讓我們能夠搭建更好的團隊,我們也在火箭發射上突破了更多的關鍵技術。 

「國信一號」:流動的「海洋牧場」

上天入海,向智向新,山東正在講述著新時代的海洋故事。下面這艘船和漁業有關,但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總台記者 李秉禪:我現在所在的這艘船,正航行在東海北部的浙江舟山海域,距離海岸大概50海里,我們從浙江的岱山碼頭乘船出發,用了6個小時才到達這裡。這艘船長249.9米,寬45米,光甲板面積就相當於26個籃球場的大小。從2022年開航以來,已經累計航行了12000多海里。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先養魚再捕魚,直接加工送上岸,「國信一號」這個大傢伙看起來有點「酷」。它是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外表看起來像貨輪,內部卻有15個養殖艙,養殖水體9萬立方米,想像一下47個標準游泳池裡養滿了大黃魚,那是怎樣的場景!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國信1號」養殖技術工程師 孫琳琳:養殖艙整體類似於一個大型的魚缸,但是和魚缸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養殖艙內的水體是活水,是通過海水泵24小時源源不斷抽取船外水面以下15米乾淨新鮮的海水加到養殖艙中,順便推動我們原來的舊水排到養殖艙外。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總台記者 李秉禪:我看中間還有一個很大的漩渦,這是幹什麼的?

「國信1號」養殖技術工程師 孫琳琳:這也是我們養魚的一個法寶,通過進水以及排水設計,從而形成中央這種立體式的漩渦。大黃魚的習性就是喜歡逆流遊動,我們讓大黃魚一直頂流遊動,生產出的大黃魚肉質更加緊實、鮮美。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國信1號」養殖技術工程師 孫琳琳:魚飼料也有很多特點,它是可以漂浮在水面的。因為根據大黃魚的習性,如果飼料沉到水底,大黃魚基本就不會攝食了,會造成餌料的浪費,另外還會污染水體。我們這種高品質的配合飼料,品質會更加穩定,每天投幾頓、每頓投多少,我們都可以實現精準化控制,從而實現精細化、科學化的養殖。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遠海水質好,工船海上漂,跟著大黃魚生長適合的水溫走,讓魚兒一直處於最佳生長期,養殖周期從近海養殖的一年多縮短到半年。

魚苗入艙,投餵養殖,起捕加工,一條工船全部都可以完成,6小時直接打包上岸。

來了颱風、發生赤潮這麼辦?惹不起咱躲得起,哪兒安全船去哪兒。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國信1號」養殖技術工程師 孫琳琳:我的本科和碩士是水產專業,但那會兒接觸更多的還是傳統水產養殖生產方式。對於養殖工船,還只是停留在概念的層面,沒想到我們國家這麼快就把它變成了現實,期待未來會有更多更大的養殖工船,游弋在我們祖國的各大海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劉卉元 | 中國古畫人工智慧修復方法研究與實踐 - 天天要聞

劉卉元 | 中國古畫人工智慧修復方法研究與實踐

作者劉卉元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原文刊於《藝術學研究》2024年第2期由筆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基於神經網路演算法的古畫圖像還原修復方法研究」課題組在採訪中國古畫修復專家、調研分析人工智慧虛擬修復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古畫數字圖
把「大自然」化為「大課堂」,長三角環保青年共同「碳」索綠色未來 - 天天要聞

把「大自然」化為「大課堂」,長三角環保青年共同「碳」索綠色未來

「美麗中國 青春行動」2024長三角(上海)青年志願者綠色營暨學生「碳」索營開營儀式日前在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楊樹浦水廠大禮堂拉開帷幕,新一批熱愛環保的青年正式開啟生態文明研學之旅,投身生態文明實踐。今年,綠色營營員招募範圍首次從上海擴大到長三角地區,助力形成共青團組織引領青年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
技不如人?嫦娥6號登月花費幾十億,為何印度登月卻只需7460萬? - 天天要聞

技不如人?嫦娥6號登月花費幾十億,為何印度登月卻只需7460萬?

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打開後,靜等5秒鐘,您在伸出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的叉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近日,「嫦娥6號順利完成探月任務,並帶回月球背面樣品」的新聞,成為全世界的焦點。而隨著媒體的爆料,其背後投資也浮出水
彗星的宿命:被望遠鏡捕捉到的「流浪者」 - 天天要聞

彗星的宿命:被望遠鏡捕捉到的「流浪者」

太陽系內除太陽和人們熟知的八大行星外,還有很多其他物質,如衛星、星體塵埃和其他小型天體等,其中流星、彗星以及近地小行星的軌跡變化深受大眾的關注,成為地球上的「明星」。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
AI科學家創業做掃地機,讓機器人「長腦子」,這個賽道火了 - 天天要聞

AI科學家創業做掃地機,讓機器人「長腦子」,這個賽道火了

機器人貼邊清理衛生、定向拾起易拉罐,甚至能聽懂人類世界中的流行文化梗、在你面前跳起「海藻舞」……這些科幻片中的場景,正在被AI大模型加速帶到現實世界中。在AI大模型出現以前,機器人的思維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局限於指令動作且聽不懂自然語言。但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產品取得突破,傳統機器人的能力也逐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