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2024年05月17日19:55:09 科學 1781

央視網消息:人工智慧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被認為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陣地。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和產業發展得怎麼樣?深圳的人工智慧和激光雷達等相關企業正通過不斷創新,讓機器人開始融入、惠及我們的日常生活。

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

人形智能機器人優悠看似簡單的握手動作卻不可小覷,它的背後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人形智能機器人硬科技的支撐。人形機器人現在已經能夠非常順滑地完成遞送飲料和打太極等動作,還可以通過接入人工智慧大模型來完成人類的指令。

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

有感覺,能做出反應,可以自主思考的機器人,才能叫做智能機器人。它背後的人工智慧技術是目前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也是目前全球人類都翹首以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最主要的驅動力量。

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

人形機器人不光有人類的「大腦」,它還有人類的「肌肉」,需要像小朋友一樣不斷學習和訓練,才能完成成長。人形機器人目前已經有非常豐富的應用場景,這不僅包括展覽、表演、家庭、生活、酒店和商超服務,而且還能夠完成汽車製造、物流貨運等工作任務。

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

全球人形智能機器人已經步入萬台產量的時代,我國2023年在這個細分賽道上融資總額已經超過20億元。距離我們生活是越來越近,這些智能機器人之所以能高效率融入我們的生活,是因為它們有著和人類一樣的「眼睛」——激光雷達。

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

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在廣泛應用激光雷達技術,包括智能汽車的輔助駕駛、無人機、智慧物流等。激光雷達可以讓機械設備更加安全,也更加便捷,但同時它的造價也非常昂貴。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已經實現了這方面的技術突破,從而刷新了整個產業的新業態,又通過智能製造集群的新模式提升了量產的效率,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貢獻了力量。

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

實驗室中反覆地衝擊,24小時持續不斷地振動,這些不計其數、不厭其煩的實驗,點點滴滴的失敗不斷積累,直至最後一刻的成功。這些都在告訴我們,量變才能為「質」。

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

這些質變成就的密碼究竟是什麼?科學技術的創新、改革紅利的釋放、組織方式的革新、產業集群所達成的降本增效,以及數實融合引發的乘數效應,都是推動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的密碼。

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藍海」 全要素生產率質變飛躍「密碼」讓硬科技賦能未來 - 天天要聞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人民幸福生活是新質生產力的落腳點。這裡的新質生產力還將持續帶來更多藍海,也將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開啟更多可能。

來源: 央視網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常吃的食物會影響大腦,增加焦慮/抑鬱風險 - 天天要聞

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常吃的食物會影響大腦,增加焦慮/抑鬱風險

撰文丨宋文法來源丨醫諾維當我們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吃垃圾食品來緩解壓力,殊不知,這種做法會適得其反。高脂飲食(HFD),是指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早期多項研究顯示,長期高脂飲食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疾病、肥胖,甚至癌症,此外,高脂飲食還會以某種方式影響你的大腦,從而引發焦慮。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
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工業軟體影響「萬億級」GDP,武漢可將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結合 - 天天要聞

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工業軟體影響「萬億級」GDP,武漢可將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結合

6月14日,第二屆軟體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東湖高新區舉行。大會主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以《工業軟體引領數智革新 激發未來產業新動能》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他指出,當前工業軟體已經應用到各個行業,不用工業軟體做設計的企業不是創新企業。武漢可將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結合起來,解決製造業核心的技術提升問題,甚...
多學科知識完美融合,走進衡川實驗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 - 天天要聞

多學科知識完美融合,走進衡川實驗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

為豐富學生學習生活,促進學科融合教學,6月5日,自貢衡川實驗學校高一年級舉辦了首屆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將科學、美術、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完美融合,共收到學生科普影像作品35部,現場展示作品14部。富順縣美術教研員林霞、高一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 天天要聞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基因編輯新突破: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悄然而至

介紹在基因編輯技術不斷創新的前提下異種移植取得的最新成果,評述並指出異種移植大規模臨床應用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導 讀由於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患者數量與供體數量短缺的嚴重失衡情況,器官短缺仍然為限制器官移植技術發展的瓶頸。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異種移植開始頻繁進入臨床試驗,也取得了矚目...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 天天要聞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實習生 劉秋妤「不同於一般的科研儀器中心或平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量大、投資大、能力強、技術複雜先進、生命周期長,具有明確的科學目標。」6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受邀參加武漢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儀式後,做客「珞珈講壇」,以「國之重器與科技創新」為主題帶來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