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輿論萬國全圖》註解釋讀09

2024年04月18日09:35:03 科學 1166

全圖西北角

赤道北地半球之圖

原文:

此圖具有度數尺寸,裱匠勿將邊幅裁損。其制屏橫闊尺寸亦須與此圖同式可也。

譯文:

這張圖上全都有度數尺寸,裝裱匠人千萬別把紙邊裁剪了去。如果製作屏風的畫,長寬的尺寸也應當和這幅圖同樣的比例才可以。

《坤輿論萬國全圖》註解釋讀09 - 天天要聞

原文:

北半球之圖,與大圖異式而同一理。小圖之圈線即大圖之直線,所以分赤道南北晝夜長短之各緯度者也。小圖之直線即大圖之圈線,所以分自東至西之經線者也。稍為更置縱橫,可以互見。若看南地極界內地形,與夫極星出地高低度數,則小圖更為易觀雲。

譯文:

南北半球圖,和大圖形式不同但道理一樣。小圖裡面的圓圈線就是大圖裡的直線,也就是用來區分赤道南北晝夜長短的各條緯度線。小圖裡面的直線就是大圖裡面的圓圈線,就是用來區分從東往西的經線啊。這兩張圖的縱橫不同,可以相互參考。假如要是想看南極地區的地形,和北極星距離地面的高低度數,那麼小圖就更容易看清了。


日蝕

地。

月。帶月天。暗者月之(影)。

日。帶日天。

月蝕

日。帶日天。

月。帶月天。

地。暗者是地影。尖影有窮處,故不能蝕星。故星又在外也。

譯文:

黑暗的是地球的影子。地球的尖影有消失的地方,所以不能夠發生星蝕現象。因此星宿又在太陽天的外面。


《坤輿論萬國全圖》註解釋讀09 - 天天要聞

原文:(原文有脫漏字)

或問:日月蝕之理如何?答曰:日蝕者,緣朔時月至黃道,在日之下,遮掩日光,人不能見日輪,謂日蝕也。然日輪了無失光,故其蝕非天下相同之蝕。或此處蝕,他處不蝕;或此處全蝕,他處半蝕。此因所當有斜正之異故也。

譯文:

有的人問:日食月食的原理是什麼?回答說:日食,是由於在朔日的時候,月亮運行到了黃道位置,正處於太陽的下方,並遮掩了太陽的光芒。人們不能夠看到太陽,就說是發生了日食。然而太陽並沒有推動自己的光芒,所以這樣的日食,天下各處的人並不會看到相同的情況。有時這裡日食,但那裡沒日食;有時這裡是日全食,那裡是日偏食。這是人們所在位置有斜有正不同原故。


原文:

月蝕,天下皆同也。蓋月與諸星,皆借日為光。地形在九重天之當中,若望時月至黃道,正與太陽相對。地球障隔其光,不得直射,則月失其光,而人以為蝕。(此)地影(遮)之(故),出地影即復光矣。此交蝕之大略也。

譯文:

月食,世界的上的人看到的都一樣。原來月亮和各個星辰,都是藉助太陽的光芒來發光。地球位於九層天的中央。如果在望日的時候月亮運行在黃道位置,正好和太陽相對。那麼地球遮擋住了太陽的光芒,太陽光不能直接照射到月亮上,那麼月亮就會失去自己的光芒,人們就認為是發生了月食。(這是)地球的影子(遮擋)的(原故),月亮從地球影子里走出來就恢復光芒了。這就是日月食發生的大體原理。


《坤輿論萬國全圖》註解釋讀09 - 天天要聞

原文:

問:何以知日大於地,地大於月?答曰:凡大小相等者,其小者之受光與不受光相半,而所蔽之暗影至於無窮。惟以小蔽大,是小者之受光,必過於半體,而其暗影漸遠則漸尖細,遠之極則無復暗影焉。其影無窮也,故月有蝕而星無蝕,月近地而星遠地,則地影之所不能及也。若地與月等,則不當蝕矣。若日與地等,則從星皆蝕矣。所以知其大小之分也。別有圖詳之。

譯文:

有人問:憑什麼知道太陽比地球大,地球比月球大呢?回答說:凡是大小相同的物體,其中一個接受的光線與不接受光線的區域各佔一半,於是掩蔽產生的陰影會延伸到無窮遠的地方。只有用小的來遮擋大的物體時,小物體接受光線的區域面積超過一半的面積,那麼它的陰影隨著距離變遠就變得越來越尖細。遠到極點時就沒有陰影了。(它的影子無窮啊——疑似衍文)。因此,有月食卻沒有星食。月球離地球近,星辰離地球遠,那麼地球的影子有夠不到的地方。假如地球與月球大小相同,那麼就不應當出現蝕的現象。假如太陽和地球一樣大小,那麼所有的星星都會出現蝕的現象。憑這個就知道它們的大小區別。另外有圖來詳細的討論。


《坤輿論萬國全圖》註解釋讀09 - 天天要聞

原文:(有脫漏之文)

人從地上視日月大小不遠,然月之離地十萬四千四百一里又百分里之八十一;日之離地一千五百九十一萬二千三百八十二里。人目之(見,其)近者大,而遠(者小,此)其常也。今(日月距離)異而大小等,所()地,地大於月也。()驗之交食可見。()故須光明。其故()。

譯文:

人們從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大小相差的並不多。然而月球距離地球104401又81/100里;太陽距離地球15912382里。用人的眼睛(看東西),越近的越大,越遠的(越小,這是)常理啊。現在(太陽和月亮的距離)不同但大小看上去一樣,()地球,地球比月球大。()通過日月食就明白了。()所以需要光亮。這裡的原因()。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著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 天天要聞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新型光子設備已可以兼顧靈敏與耐用。長期以來,先進光子器件因製造困難而發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學在光學設備製造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解決了包括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靈敏與耐久度兼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