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2024年02月02日21:45:05 科學 1108

進入2024年,我國的生態領域可謂好消息接連不斷。一方面來說,在專家們的探索下不斷有新的物種出現。而另一方面,則充分體現在不少的珍稀物種越來越被頻繁的記錄到,顯現出我國生物多樣性、動植物生存現狀以及自然生態保護的成效和勃勃生機。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具體來說,比如稀有的林麝、罕見的「藍色妖姬」藍馬雞,再到瀕危稀有的大靈貓,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荒漠貓......等等,這些都是充分體現。而更為難得的是,進入2024年又有了珍稀白化物種的好消息:在繼天津七裏海出現了白色的麋鹿,並且有望實現穩定的基因遺傳後,吉林又發現了神秘的「白狍子」。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白化物種本身就是神奇的自然選擇,如今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白化引發了不少人的好奇和關注。那麼,就這一神秘的「白狍子」來說,外表來看傻裡傻氣,究竟是如何在生存環境殘酷的還有虎豹共生環境下存活,沒有滅絕的呢?下面就具體來看看啊。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十分稀有!吉林天橋嶺出現神秘的「白狍子」

據悉,其實當時發現這一「白狍子」現身也十分巧合。當時,剛好吉林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天橋嶺森林公安分局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巡護,沒想到半路突然按到了一群鹿科動物。而更為稀奇的是,這一行鹿科動物中還有一隻極其少見的野生白色個體。

而經過動物保護專業人士的鑒定,了解到它的身份不簡單,居然就是「稀有種的稀有」白狍。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從工作人員的講述和當時拍攝的留存影像資料可以看到,發現這一白狍的地方正好是一處稻田。雖然說當時依舊有殘雪,但是它在一群狍子中依舊十分顯眼。有意思的是,剛開始就連工作人員也以為它只是一隻和狍子一起覓食的白山羊,但細看又和山羊有區別,只是沒想到它居然就是傳聞中的「神獸」。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狍子這一物種來說本身它的出現就比較少有,能被記錄到的就更少。而像白狍子,拋開病變的白化,由於基因突變的白化本身又屬於自然的神奇選擇,也就更少之又少了。所以說,此次的新發現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都可謂意義重大。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虎豹狍同林,吉林天橋嶺生態有多好?

關於吉林的天橋嶺林區,相信不少關注我國動植物新動態的小夥伴都不會陌生。天橋嶺,又名小三岔口,因為地形上形似天橋所以後來更名為天橋嶺。據相關數據統計,天橋嶺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近些年來,這裡又因為頻繁的珍稀物種顯現,也讓更多人頻頻聽說。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在這裡,既有號稱「空中獵豹」的「貴客」毛腳鵟翱翔、壯觀的「會飛的鴨子」綠頭鴨嬉戲覓食,又有「一家三口」來巡山的黑熊、五虎同框的山中「大王」。這裡靈動如畫,「瑞獸」成群,時不時還上演一場雪地「豹吃狍」。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不過也比較有意思的是,吉林天橋嶺剛好又和東北虎豹生存的集中區重合,這裡算是全國比較少有的老虎、豹子、狍子生活在同一區域的情形。也正因此,這裡生存環境殘酷,但同時在自然的優勝劣汰下也更具生物多樣性。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白狍子」被譽為古代「神物」?如此傻為何沒滅絕

白狍,其實就是因為狍子發生了罕見的白化現象。而導致動物白化,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可能是因為缺少某些元素,導致不能合成黑色素,然後毛色呈現白色,形成了白化。

其二,則是由於某些動物發生了基因突變,然後生下來的毛色就呈現白的。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動物毛色白化,但區別就在於正常的基因突變下的個體一般眼睛是正常的,而因為病變而白化的個體則眼睛一般呈區別於正常個體的紅色。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就狍子本身來說,它是鹿科、狍屬的一種動物,體型算是中型。一般能長到1米多,體重100斤以內。外形來看,狍子長著細長的頸部和大眼睛、大耳朵。冬季的時候皮毛呈現灰白色或淺棕色,腹部為乳白色。而夏季的時候則短且薄,體表基本都是航棕色。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而就白化的狍子來說,其實這也並非第一次發現了!此前,在內蒙古、東北虎國家公園轄區內都曾被記錄到。但是就總體情況來看,白袍子出現的記錄屈指可數,極為罕見。而在古代,歷史上發現的記錄也很少,但文獻記載上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它一直都被視為國寶或神物。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有意思的是,由於狍子可能某些時候專註力比較強,加上很多時候它的敵手都是像老虎和豹子這樣的頂級食肉獸,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它有點傻裡傻氣。那麼,若真的如此傻,為什麼從清代到如今並未滅絕呢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狍子雖然體型上、力量上不佔優勢,但是它的嗅覺敏感。很多時候的野外活動,既能依靠嗅覺來覓食,又能通過識彆氣味來判定其他物種的靠近,盡量避免突如其來的危險。再加之,近些年來生態有所恢復,狍子的非法圍獵被打擊,其種群擴大也就有了優勢。

稀有!吉林發現神獸「白狍子」,傻裡傻氣,和虎豹共生咋沒滅絕? - 天天要聞

總的來說,白狍子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既然能存活說明其存在就有一定的自然優勢,無論是其物種延續,還是對於生物多樣性來說也是好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