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長處於400nm-760nm的可見波段激光,是國防、娛樂、加工、醫療等軍民兩用領域的基礎光源。目前商業化激光器中半導體激光器佔主導地位,但是現有半導體技術難以實現520-590nm波段激光有效輸出以及505-520nm波段的精準控制和高功率輸出,該波段激光在信息領域被稱為「黃光鴻溝」,只能通過固體激光技術實現。
然而,目前獲得該波段激光器的方式需要使用激光晶體和非線性晶體至少兩種類型的多個晶體實現,存在設計複雜、體積大等缺點,難以滿足「複合化、材料器件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山東大學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研究院博士後杜金恆和團隊成員帶著他們的項目「基於硼酸鈣氧釔晶體材料的高功率小型化全固態激光器」來到第二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創新賽競賽現場。作為參賽彙報人,杜金恆向現場的專家評委作最終答辯。

賽後,杜金恆告訴新黃河記者,項目針對前文所述的技術不足,只使用一個功能複合型的自倍頻晶體即可實現可見光波段激光輸出,具有結構簡單、穩定性好、調整方便、集成度高等固有優勢,解決了高功率可見光波段激光發展的關鍵瓶頸,實現了國際領先的自倍頻黃光、綠光輸出功率,填補了高功率自倍頻黃光、綠光激光的空白,打破了高功率可見波段激光「晶元」依賴進口的現狀,夯實了特種軍用設施激光照明、高功率炫目武器、激光顯示等關鍵產業「中國方案」的材料基礎,保持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滿足了軍民兩用國家重大亟需,實現產業轉化後可充分發揮我國在光電功能材料和激光器件方面的優勢,帶動相關產業鏈條的發展。
「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成品可以拿出來,所以在這次競賽過程中有些內容沒有斟酌好彙報給各位評委。」杜金恆一邊對比賽進行復盤,一邊計劃著接下來的工作。他告訴記者,一路披荊斬棘走到總決賽,能明顯感受到日常在實驗室做實驗,與真正的商業化、產業化創業一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杜金恆稱,自己即將博士後出站,如果通過這場比賽結識投資人或其他合伙人的話,將儘力將本屆創新創業大賽成果產業化真正實施起來,把團隊在實驗室研究的成果真正的應用到生產生活中。
記者:李巧妹 記者:張成地 編輯:俞丹 攝像:張文龍 校對: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