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2023年10月08日15:55:05 科學 1334

人體冷凍技術,又稱之為人體冷藏技術和冷凍延時技術意指在人體心臟停止跳動後,在保持基礎生命體征的同時,將人體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環境進行深低溫保存,並寄託於未來先進技術來實現人體解凍和復活。人體冷凍技術被美國視作十大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科學技術。

1967年一位美國科學家選擇簽訂人體冷凍合同,成為了人類冷凍技術中第一位吃螃蟹的人。而在過去五十多年的時間內,全球陸續有165人選擇將自己儲存在冷凍罐中,期待著未來有朝一日能被喚醒,以此實現復原延長自己的生命。

1967年的那位科學家原定在2017年進行蘇醒,他究竟有沒有完成復活壯舉呢?這一百多個冷凍人又有沒有可能實現重生呢?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冷凍人事例

人類對於冷凍復活最早的設想,來自於1931年一部名為《詹姆森衛星》的科幻小說,該小說啟蒙了人類關於無限重生的探索幻想,而最早付諸行動的,是美國一位名為詹姆斯·貝德福德的科學家。

詹姆斯·貝德福德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名譽教授,同時也是一位資歷深厚、名揚全美的心理學家。當時詹姆斯檢查出了腎癌,因發現較晚,腎癌此時已經蔓延到了肺部,醫生面色凝重的告訴詹姆斯,他已經時日無多了。

詹姆斯事業有成,為了尋求延壽之道,他斥資20萬美元打造洛杉磯首個人體冷凍實驗室,同時與美國生命延長協會主席尼爾森協商,簽訂了人體冷凍合同。雙方約定在五十年後完成對詹姆斯的復活,而尼爾森想出的冷凍保存對策就是換血。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當時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個實驗,將14條狗子的人血液全部抽干,接著注入鹽溶酸來代替血液,結果發現小狗的心率脈搏大幅減弱。一小時後科學家又重新將血液灌注小狗體內,14條小狗無一例外全部復活,然而三天之後小狗們又無一倖免全部死亡。

科學家在這場失敗的實驗中得出一個結論:替換血液能降低人體新陳代謝。

1967年1月詹姆斯已經命懸一線,臨死前他一次性準備好了10萬元冷凍費和之後50年所需的液氮。當天詹姆斯便一命嗚呼,而尼爾森團隊則迅速將詹姆斯遺體連接上心肺機,接著抽出體內血液,注入抗寒性能更佳的二甲基亞碸代替血液,最後將詹姆斯安置在乾冰,關閉心肺機抬入泡沫塑料盒中。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詹姆斯就這樣進入了自己長達五十年的冰凍之旅,尼爾森團隊在之後解釋了其中的原理:人體在心臟跳動後的六分鐘內才會出現腦死亡,只有腦死亡出現才代表著人體徹底死亡,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在這六分鐘內對人體進行快速冷凍,讓他在未來科技的幫助下擁有復活的希望和可能。

然而詹姆斯此後數十年的遭遇並不好過,他先是被安置在了護理中心的冷凍膠囊,接著又被轉運到了工廠,後來被送到了兒子家中,直到1982年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選擇接管,此事才最終妥當落幕。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而在此期間,尼爾森團隊因實現冷凍技術的先和而名聲大噪,吸引了眾多富豪趨之若鶩。但大家在深入了解後,卻越發感覺這位主席是騙子,於是1979年大家聯合將尼爾森告上法庭,最終法院判處尼爾森賠償四十萬美元,此後尼爾森便銷聲匿跡。

2017年,80歲的尼爾森驚現於世,表示將在今年復活詹姆斯教授。但立即有專家表示尼爾森在一派胡言,當年因技術落後,詹姆斯在冷凍之際實則就極可能已經遭遇腦死亡,而且體內的細胞大概率被冰晶刺穿,喪失了活性,他基本再無任何蘇醒復活的可能。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2015年中國女作家、《三體》編審之一杜虹,面臨胰腺癌不幸去世,逝世前她囑咐女兒對自己進行冷凍,期望在未來能夠復活。女兒花費75萬冷凍了母親的頭顱,但未來複活不知要等到何時,杜虹也成了中國第一個冷凍人。

2014年,一位名為Einz的三歲泰國小女孩身患腦癌,歷經十次手術二十次化療依然無力回天、凶多吉少,其父母是名譽在外的醫學博士,面對女兒的癥狀卻無能為力。

最終夫婦二人決定將女兒的遺體冷凍起來,由美國 Alcor 團隊著實此事,而年僅三歲的Einz 也成為了年齡最小的冷凍人,現在她正熟睡在一個2.5米高的冷凍罐中。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冷凍技術的前景

儘管冷凍技術在現今社會已經有廣大應用事例,但多數科學家對於冷凍復甦技術卻依然持有較大反對意見。

倫理道德角度而言,全球不少宗教信仰都認為人體與靈魂是共生共存,肉體可以被冷凍,但靈魂卻無法實現真正的永生,入土為安依然是現在傳統觀念的主流。

法律社會而言,被冷凍的人究竟算不算真正意義的死亡?法律對他的評判標準究竟應該是屍體還是活人?如果是屍體,是不是意味著冷凍機構可以隨意處理丟棄?再者冷凍人的財產如果存在爭議又要如何解決?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冷凍復甦作為一個半永生的生命概念,假以時日實現後必然會對我們的思想觀念造成強烈衝擊,每個人都無法經受住未來美好生活的誘惑,如果多數人都選擇冷凍自己,當下社會運轉又要如何維持?

並且就現有角度而言,冷凍技術依然面臨著巨大挑戰和難題,如何避免冷凍樣本的細胞結構破壞、防止冰晶形成和細胞膜破裂、保持冷凍樣本組織的完整性等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再者人體在長期保持一個極低溫時,細胞和器官再次重啟是否會遭受破壞?畢竟目前還沒有出現過成功復活的例子,更沒有任何學術研究能論證人體能實現冷凍再復活,目前看來這更像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旅行。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目前全球共有四家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中國山東生命科學院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那裡已經擁有十位冷凍人,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被病魔逼到無路可走,冷凍也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無論冷凍技術的成敗,對於這些冷凍人的家人來說,希望比結果要更加重要。

而目前全球四家公司的技術手段都是相同的:將人體用冰塊包裹起來,接著抽干血液注射抗凍劑化學混合物,用於保存器官,人體在一番運轉下會變成玻璃狀態,緊接著就會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中。但科學家們證實這種技術會對人體軀幹和大腦造成不可逆損傷,英國神經學教授神經科學教授克萊夫·科恩更是評價這種方式實屬荒謬。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於是有人評價冷凍技術,象徵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人們將希望寄託於未來技術的革新,也是出自於對現實蒼白的無力感,那麼冷凍技術就真的沒有前景嗎?

答案絕非如此,人類善於創造奇蹟,冷凍技術也絕對不是異想天開,在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精進,對人體結構和細胞內核的深入研究,相信早晚有一天人們會突破解凍技術的屏障。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也沒有關於人體冷凍的保護措施,但隨著社會制度的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善,相信人體冷凍技術的社會環境也會更加友好,未來的應用和商業化前景更會更加明朗。

世界首個冷凍人!先付款後沉睡,原定2017年蘇醒,他成功了嗎? - 天天要聞

人體冷凍技術想要快速發展,就必須面向大眾走向商業化。現在冷凍技術可以做到與干細胞、基因編輯、3D列印等前沿技術相結合,來實現功能的拓展強化,提升應用空間。當冷凍技術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長期的發展得到切實保障,它的發展前景將會無比廣闊。

所以現在去考慮冷凍技術的發展前景和冷凍人究竟能否復甦,我想這個答案是一定會的,人類從不缺乏敢於挑戰生死自然規律的勇氣。未來我們會在生與死的邊界不斷探索,竭盡所能推進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去改寫這個世界的規律和禁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