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2023年09月28日12:24:02 科學 1155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照片的威力:從史上第一張照片到宇宙的壯麗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在我們探討照片的威力之前,請您動動手指,點擊「關注」按鈕。這個小動作既能方便您參與討論與分享,也為我們的創作團隊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照片在現代生活中已經司空見慣,我們可以通過相機捕捉到真實世界的畫面,呈現事物的真實面貌。相比於手工繪畫,照片更加真實和具體,因為它們直接記錄了光線和影像。但在攝影術和相機出現之前,人們無法輕鬆地捕捉到真實世界的影像。在古代,表達和記錄事物只能依靠繪畫、雕塑等手藝。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因此,對於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說,照相機及其照片是一項令人驚奇的科技創新。相傳慈禧太后曾因為照相機技術的奇妙而感到驚恐,甚至擔心照相機會奪走她的靈魂。然而,與慈禧太后相比,史上第一張照片早已誕生。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在1826年或1827年,法國發明家尼斯福爾·尼埃普斯創造了歷史上第一張照片,名為《窗外景象》。這張黑白照片展示了法國勃艮第地區利沃尼村一間房子窗外的景象,包括建築物、樹木和天空。尼埃普斯使用一塊鍍銀銅板,塗上瀝青,然後將其放置在一個相機中,讓陽光透過相機鏡頭的小孔照射到銅板上。曝光時間長達幾個小時,瀝青在陽光照射下逐漸固化,形成了一幅圖像。尼埃普斯通過油漆和溶劑的處理,使圖像穩定,並去除了未固化的瀝青。尼埃普斯的《窗外景象》成為了攝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代表著人類首次成功捕捉到真實世界的圖像,為後來的攝影技術奠定了基礎。雖然這張照片的質量粗糙,但它開創了攝影藝術和技術的新時代。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現如今,我們不僅可以拍攝窗外的景象,還可以拍攝草原、湖泊、星空等各種壯麗的場景。藉助探測器,我們甚至能在遙遠的太空中拍攝照片。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1968年12月24日,美國進行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的繞月飛行任務——阿波羅8號。航天員威廉·安德斯弗蘭克·博爾曼和詹姆斯·洛弗爾繞月軌道飛行。當他們的太空船從月球的背面繞到正面時,他們看到了地球的新視角。威廉·安德斯使用相機拍攝了著名的《地出》照片。這張照片展示了一個藍色的行星,懸浮在黑暗的太空中,周圍是無垠的宇宙。照片中呈現了地球的曲線和太陽的光芒,以及月球表面的灰色。這張照片看起來就像是地球的半身像,啟發了後人。隨後的阿波羅17號任務延續了這一傳統,在飛往月球的途中,宇航員們使用航天器上的相機拍下了地球的全景照片。這張被稱為《藍色彈珠》的照片展示了地球的整體面貌,喚起了人們對地球的保護和環保意識。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2016年,NASA發射了OSIRIS-REx探測器,其主要任務是採集小行星的樣本,但也不忘記錄下地球的影像。2017年,OSIRIS-REx在距離地球500萬公里的位置拍攝了一張照片,地球已經顯得微不足道,更像一個小點。距離地球100億公里外,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NASA的著名旅行者一號任務展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1977年,旅行者一號從地球發射,開始了探索太陽系的偉大征程,飛行235.5億公里。旅行者一號搭載了一系列科學儀器,包括攝像機、光譜儀、磁力儀等,用於收集各種數據並傳回地球。經過多年的飛行,旅行者一號成功地飛掠近木星土星,並向地球發送了大量的科學數據和令人驚嘆的圖像。這些照片展示了木星大紅斑、土星環系等的詳細觀測,以及土衛六Titan)和土衛二Enceladus)等衛星的勘測。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旅行者一號不僅完成了主要任務,還進行了一項被稱為「家族肖像」的任務。1990年2月14日,當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約64億公里時,它回望太陽系,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包括太陽、地球和其他幾個行星。這些照片被用來創建一張太陽系的家族肖像照片,展示了太陽系的規模和多樣性。儘管由於光線和角度的限制,旅行者一號並沒有拍攝到水星火星。但其他的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被成功地拍攝下來。這張照片提醒著我們,可觀測宇宙的尺度之大,地球在其中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然而,宇宙更是浩瀚無垠,遠超我們的認知。根據目前的觀測數據,科學家估計可觀測宇宙的直徑約為930億光年,但在這之外,宇宙仍然廣闊無邊。宇宙的擴張永無止境,我們根本無法完全理解它的邊界。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35億公里的飛船,從太空拍攝的照片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自然之美:布氏葦鶯 - 天天要聞

自然之美:布氏葦鶯

布氏葦鶯:雀形目、鶯科、葦鶯屬鳥類,屬小型鳥類。體長12-15厘米,體重10-12克。其中國內主要分布於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水庫、水塘、溪流、沼澤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叢、蘆葦叢以及草叢中。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 天天要聞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今日4時5分 我們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暑氣漸盛雖還未到最酷熱之時卻已奏響了盛夏的序曲年方過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稱「小熱」暑氣蒸騰、熱浪翻湧雖未到三伏極盛之時但此時的沈城已浸滿了夏日的濃烈氣息此時節氣溫飆升最高可達35℃雷雨也時常突襲悶熱與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 天天要聞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美國這會兒估計正對著空氣拍大腿。20多年前7000萬美元就賣掉的稀土工廠,現在想花7億都買不回來。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話語權攥在咱們手裡,它想造點像樣的東西,還得看咱們臉色。這事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稀土這玩意兒,聽著像土裡的稀罕物,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轉換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廣泛的燃料適應性使其在能源領域具備了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分散式發電、攜帶型能源裝置和大型電力系統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平板式SOFC電池堆重複單元(CRU)及千瓦級電堆實物圖▲ 2011~2020 年全球SO...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 天天要聞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專註AIGC領域的專業社區,關注微軟&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和應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場研究和AIGC開發者生態,歡迎關注!全球著名媒體CNN消息,一對國外夫婦飽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無精症,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而這是導致男性不育的罕見病症之一。在傳統檢查中,即使...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