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一共由8個故事組成,其中《植物妻子》這篇故事可以說是《素食者》的前傳。
在《植物妻子》中,女主逐漸變成了一株植物,作者韓江曾在採訪中說道:「看完這個故事後,才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我一定要再好好利用這個形象。」
於是就有了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的《素食者》,也讓韓江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亞洲作家。
儘管都是變成一株植物,在《素食者》與《植物妻子》中,理念也是不同的:
《素食者》先是通過「吃素」這樣一件小事引出爭吵、流血事件、瘋癲爭議之後,將女主推向極端,幾乎是用所有的外力,將女主逼成了一株植物。
用韓江自己的話來說:《素食者》中的英惠認為素食主義是一種不對任何事物造成傷害的方式。食肉象徵著人類的暴力,此世的暴力,她選擇以謹慎的素食主義,來清除自己身上的那種暴力。
而《植物妻子》是以女主丈夫的視角展開的,沒有任何衝突對立,在丈夫一次次的忽視中,突然意識到妻子身上出現多處淤青,即使妻子病了也騰不出時間陪伴,反倒是妻子成為一株植物後,丈夫才開始悉心照料。
在文中有一節是女主寫給媽媽的一封信,提到自己不願像母親那樣,一輩子困在小村莊中,出因此她遠離了故鄉。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她攢下積蓄,向公司提出辭呈,準備週遊世界,卻愛上了現在的丈夫,定居了下來。
妻子站在陽台處,感受著太陽,嚮往著土地。
可是城市之中,處處都是鋼筋水泥,依舊臭烘烘髒兮兮的雨水。
於是她的身體發生變化,器官消失,生長成為一株植物,甚至誕下了果實。
在這篇故事中,妻子並不是為了清除自己身上的那種暴力,而是嚮往自由。
廣袤的大地、新鮮的空氣、溫暖的陽光,都是作為一株植物需要的,也是妻子所嚮往的。
但她最終也沒有回歸土地,而是被丈夫養在花盆中。
儘管如此,她作為人的時候,被忽略;成為植物後,卻得到了丈夫的悉心照料(愛?)。
關於最後生長出來的果實,我不曉得這是暗喻著一人一綠植重新誕下感情的結晶,還是在表達植物通過種子的傳播,生生不息、自由自在、頑強生長?
感覺後者更為合適,儘管妻子的果實都被丈夫重在了周圍的花盆裡,但家裡總會有種不下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回歸大地,重歸自由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