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隻!澳洲癩蛤蟆泛濫體重超5斤,毒死鱷魚 為何人類不消滅它?

2022年12月28日23:10:04 科學 1319

15億隻!澳洲癩蛤蟆泛濫體重超5斤,毒死鱷魚 為何人類不消滅它? - 天天要聞

近日,澳洲癩蛤蟆泛濫成災,該物種澳洲見過最噁心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由於癩蛤蟆在澳大利亞沒有天敵,出現種群泛濫成災現象。

據悉,在澳大利亞鱷魚都是癩蛤蟆的手下敗將,出現大面積鱷魚被毒死,就連澳大利亞的蛇都是癩蛤蟆的點心。目前,澳大利亞癩蛤蟆的數量已經嚴重破壞當地生態平衡。澳大利亞癩蛤蟆到底是什麼物種?為何人類不將其消滅呢?

15億隻!澳洲癩蛤蟆泛濫體重超5斤,毒死鱷魚 為何人類不消滅它?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入侵物種海蟾蜍,世界最大蛤蟆,體重超5斤

海蟾蜍又名「甘蔗蟾蜍」,號稱世界上最大的蟾蜍,該蟾蜍原產地位於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區,日常主要以捕食小型昆蟲、爬行動物為食物,偶爾也會吃一些小型鳥類或植物。

15億隻!澳洲癩蛤蟆泛濫體重超5斤,毒死鱷魚 為何人類不消滅它? - 天天要聞

據悉,海蟾蜍的體長在15厘米~17厘米,最大可長到25厘米,世界吉尼斯紀錄海蟾蜍最重可達2.65公斤(約5.3斤),長度達38厘米。

然而,海蟾蜍可不是什麼善茬,幾乎不怕任何肉食動物,其主要由於海蟾蜍屬於一種有毒生物,在其身體皮膚里的液腺可以產生劇毒,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海蟾蜍會將毒液噴出攻擊對方。

15億隻!澳洲癩蛤蟆泛濫體重超5斤,毒死鱷魚 為何人類不消滅它? - 天天要聞

據悉,海蟾蜍身體的毒液顏色呈白色,在身體的背部和眼睛後方,均有非常大的腮腺。其毒液也可以將很多動物毒死,就連皮糙肉厚的鱷魚也不是其毒液的對手。若人被海蟾蜍攻擊,傷情較輕都是發炎,嚴重可以致人死亡。

海蟾蜍的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並不高,與海和水沒有多大關係,它是屬於不折不扣的陸生動物,只是繁殖的時候還會在水邊繁殖,其繁殖的蝌蚪可以在濃度達15%鹽度的海水中生存,因此,適宜海蟾蜍生存的水環境十分地多。

其次,海蟾蜍對溫度的要求並不高,並且可以實現根據其分布地區的環境溫度有所改變,據悉海蟾蜍生活的最高溫度可達40~42攝氏度,最低溫度可以在10~15攝氏度。

15億隻!澳洲癩蛤蟆泛濫體重超5斤,毒死鱷魚 為何人類不消滅它? - 天天要聞

最後,海蟾蜍的棲息環境,主要在開放遼闊的草原及林地,尤其是經人工改造的地方,如花園及排水溝。

綜合分析,不論是生活環境,還是溫度,還是棲息地,海蟾蜍出現在澳大利亞出現泛濫成災現象也是情有可原。

為何人類不將海蟾蜍消滅?

海蟾蜍在澳大利亞沒有天敵,繁殖能力很強,雌性海蟾蜍一次可以產卵8000-30000顆左右,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所以導致它們的生物族群瘋狂增長。

15億隻!澳洲癩蛤蟆泛濫體重超5斤,毒死鱷魚 為何人類不消滅它? - 天天要聞

據統計,20世紀60年代時,海蟾蜍以每年10公里的速度擴張,而到了20世紀末,擴張速度已經達到了每年50多公里,通過生物學家的估計,澳大利亞的海蟾蜍數量已經達到了15億隻。為何澳大利亞不將其消滅?

關於入侵物種泛濫的問題,相信這也是各個國家非常頭疼的問題,因為泛濫成災,最終導致生態失衡。澳大利亞也意識到這一點,關於消滅海蟾蜍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人工捕捉、軍隊圍剿、集中捕殺、汽車碾壓等等。

在各種治理辦法的執行的過程中,海蟾蜍的治理卻遭到了當地人的反對,稱之為「不人道的辦法」。其主要受本地文化的限制,導致海蟾蜍的治理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15億隻!澳洲癩蛤蟆泛濫體重超5斤,毒死鱷魚 為何人類不消滅它? - 天天要聞

並且海蟾蜍的壽命非常地長,正常野生的情況下海蟾蜍可以活到15歲,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最多可以活到35歲。因此,在澳大利亞人們的保護下海蟾蜍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多。

總結

澳大利亞海蟾蜍的泛濫導致當地的生態受到非常大的制約,與其治理還不如將其的科學價值發揮到最大,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才有更大的動力抓捕更多的海蟾蜍。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 天天要聞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一、近海海域天氣實況 5月10日14時至11日02時,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西北風,東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域、北部灣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東北風或偏北風。 ....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 天天要聞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圖片來源:Unsplash《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撰文|clefable審...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在貴州省林業局組織開展的全省野生蘭科植物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貴州植物新紀錄屬——杜鵑花科假沙晶蘭屬,以及隸屬該屬的兩個貴州新紀錄物種——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它們因獨特的外觀和神秘的生長習性被稱為「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 天天要聞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水、脂肪和蛋白質,三種平平無奇的物質,為何能承載人類的智慧與情感?大腦的功耗相當於一個14瓦燈泡,為何能實現強大的認知能力?人類如何用科技對抗大腦深處血管上的「微型炸彈」?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總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別呈現了《科學之美》的演講和舞蹈。為了呈現更多維度震撼人心的科學之美,總台社教節...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 天天要聞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俄新社10日消息,蘇聯於1972年3月發射的「宇宙-482」自動探測器近日已墜入雅加達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該探測器原計劃飛往金星,由於助推器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隨著時間推移,探測器的高度越來越低,最終墜回大氣層。該裝置直徑約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總台記者 程謨)編輯 毛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