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2022年11月01日17:44:04 科學 1038

網路上頻頻曝出的「出軌」事件,讓人們深感擔憂,對戀愛、婚姻望而卻步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不忠於感情 害人害己

有言論稱「出軌」只有0次和無數次,這是真的嗎?讓科學研究來給你答案!

可怕的出軌率

美國生物學家阿爾弗雷德·金賽對6000多名男性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曾背叛過自己的妻子。

為了進一步驗證出軌是否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美國一家人類學研究機構對400多對婚戀者進行了跟蹤調查。

結果很不幸,這個說法是真實的。

上一段婚戀過程中,對伴侶有背叛行為的一方,在下一段感情中,背叛新伴侶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倍以上

並且,他們「另覓佳人」後,再次產生背叛心理的幾率,更是達到了90%以上,真是令人咋舌的概率。

有趣的是,被背叛的一方,在下一次感情中,出軌的概率會飆升至正常人的2倍。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從一而終 真的很難嗎

對於人類來說,愛情就好像一場猜忌,誰都不知道對方是否背叛了自己。

猜忌鏈是潛在的繩索,捆綁著古往今來的伴侶們。

然而,這種情況並不只是在國外出現,人類學家也對國人進行了相關研究。

中國教授潘綏銘對抽樣的幾百中國人進行了為其15年的跟蹤調查,其結果顯示,最初的時候,男性的出軌率只有11.1%。

15年後,男性的出軌率達到了34%,女性出軌率低於男性,但仍舊在15年的時間翻了兩倍。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數據來自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持續出軌」的現象在這些出軌人群中,同樣佔據90%以上。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調查中,我國男女出軌的概率普遍低於美國,但是「出軌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似乎成為了人類的共識,其原因在哪裡?讓我們來了解柯立芝效應。

柯立芝效應

柯立芝效應指的是,雄性動物在與雌性動物完成交配後,一段和時間內不會發情,但是只要給予這個雄性一位可交配的新雌性,雄性就會立刻進入到發情期。

這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哺乳類動物的現象,科學家將其歸咎於動物繁衍後代的本能,本意是想要與更多雌性交配,將自己的基因廣泛傳遞下去。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基因在染色體上

人類作為哺乳類動物中的一員,同樣廣泛存在柯立芝效應。

科學研究表明,促使人類與異性發生親密行為的衝動,關鍵在於大腦的一種獎勵迴路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多巴胺的路徑

這種迴路由多巴胺激活驅動,一旦激活,人類就會產生愉悅的感受,同時這種感覺也會上癮,讓人類想要進行多次親密行為。

但是,每次愉悅之後,大腦的多巴胺都會迅速下降,在下一次發情之前,才會有效發揮它的作用。

促使多巴胺短時間內,重新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在於新奇。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多巴胺產生

大腦的多巴胺量之所以會在人體感到愉悅之後下降,是因為對同一個對象持續高亢的狀態在某個節點後迅速跌落

此後,人類感受到的是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

這種感覺會隨著時間沖淡,並在下一次親密行為中再次達到高點。

多次之後,多巴胺對同一對象的刺激反應就會變弱,「冷卻」的時間也會變得更長。

在厭煩的時期,有的人便開始考慮追求新奇,這一點恰好符合大腦皮層的多巴胺,即使沒有進行親密行為,也會讓幻想主體產生愉悅感。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大腦皮層結構

這是出軌的徵兆,當人類腦子當中的想法累積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開始想要去嘗試。

在第一次偷食「禁果」的時候,每個人的理性都會與大腦的多巴胺做抗爭。

如果能夠勝利,證明這個人的理性佔據上風,不會被情感左右。

但是這樣的人並不多。

在多巴胺分泌的愉悅當中,大多數人的理性會被淹沒,最終被愉悅感完全佔據。

這源自人類本能的愉悅感無法替代,這也是少有人能拒絕「出軌」的原因。

第一次抵抗多巴胺帶來的愉悅感失敗後,人類的大腦理性會逐漸降低,不再考慮某些道德因素的束縛,轉而享受多巴胺帶來的愉悅,破罐破摔。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此時右腦的使用權壓過了左腦

古人有言「兵敗如山倒」,最先方的士兵倒下後,後邊的士兵也接連倒下,最後「團滅」,成為敵方的「俘虜」。

同樣的,只要在第一次戰勝多巴胺,理性這邊就會勢如破竹,幾乎不會在未來成為多巴胺的「俘虜」。

「出軌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最直接原因,也就在於此。

當然,這只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結論,少部分人在抵禦住第一次誘惑後,能夠及時收手,但是卻在後面的日子裡淪陷。

這是因為,周圍的誘惑實在是太多,導致大腦多巴胺瘋狂對大腦進行刺激。

也有的人在出軌一次後就「收手」了,這是由於外界因素的刺激。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出軌成本太高也是外界因素之一

比如家庭的變故,使得這個人的腦迴路發生改變,讓他很少再去思考相關的事情。

等一切結束後,這個人的性情大變,成為一個更加理性的人。

這兩種情況都是少數,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柯立芝效應的真實性

為了驗證在哺乳類動物中真實存在柯立芝效應,科學家利用小白鼠做實驗

科學家將發情期的1隻公鼠和4隻母鼠關在一起,這隻公鼠會與母鼠們交配,直到最後對4隻母鼠失去興趣,交配行為才會停止。

這時,即使母鼠們在公鼠面前來回地竄,公鼠也不會有任何交配的衝動。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老鼠:不想交配 只想乾飯

此時科學家又將一隻母鼠放了進來,這隻公鼠立刻有了興趣,並與新母鼠開始交配。

後來,科學家又重複了這個實驗,對象是一隻母鼠和多隻公鼠,結果與第一次實驗結果相同。

這個實驗表明,柯立芝效應真實存在於哺乳類動物中。

而在人類當中的表現則是,當男性在完成親密行為後,有一段「不應期」,這個時候,如果有新的女性來刺激男性,男性的「不應期」則會縮短。

如何防治柯立芝效應?

起初發現柯立芝效應的時候,伴侶們通常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對方在大腦產生幻覺,認為這是一個新的交配對象,來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大腦在瘋狂運轉中

然而這種方式效果並不是很理想,需要進行親密行為雙方的高度配合。

於是,人們又在其他方面下功夫,持續的時間都不長,多次後,多巴胺反而變得厭煩。

有沒有一種辦法,能夠防止人類出現柯立芝效應呢?

其實很簡單,在尋找伴侶的時候,不要受到多巴胺的支配,更加註重對方的內在,兩人是否有共同的話題等等,長此以往,雙方產生深厚羈絆,也就不容易出軌了。

「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嗎?!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證明 - 天天要聞

相濡以沫與子偕老

親密行為只是伴侶加深情感關係的一種手段,真正的情感是不受多巴胺約束的存在,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理性的人。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著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著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路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5日訊「淘淘」20 歲啦!7月5日,世界第一頭人工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從「淘淘」出生到家族發展至5頭,在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種,為這一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希望。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 天天要聞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獻給003號墜機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 王華震 攝山裡的紀念儀式簡簡單單,從山下帶上來的一束白玫瑰,分給王健、楊立群和其他隊員,在曾經因飛機墜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們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潔白,山林翠綠,經過80年的自然修復,那個「巨坑」已經宛如平地,難以辨認。巨坑近旁,山勢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萬象硬核編輯|萬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發布消息,有人在平利縣的交通局家屬院中發現了一隻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