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應對"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新化合物

2022年10月30日18:04:35 科學 1656

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實驗中發現了一種既能抑制MRSA超級細菌又能使其對抗生素更加脆弱的化合物。抗生素耐藥性對全世界的人類健康構成了重大威脅,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已成為最臭名昭著的耐多葯病原體之一。

巴斯大學Maisem Laabei博士和Ian Blagbrough博士的領導下,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化合物,它既能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超級細菌,又能使其對抗生素更加脆弱。

科學家發現應對"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新化合物 - 天天要聞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是人們皮膚上發現的一種細菌。葡萄球菌通常是無害的,但它們可以引起嚴重的感染,可能導致敗血症或死亡。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葡萄球菌感染的一個原因,由於它對某些抗生素有抗藥性,所以很難治療。

這種新型化合物--一種多胺--似乎可以通過破壞病原體的細胞膜來摧毀金黃色葡萄球菌,這種細菌導致致命的MRSA感染。

該化合物對10種不同的耐抗生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進行了體外測試。所測試的一些菌株已知對萬古黴素有耐藥性--萬古黴素是抗MRSA感染患者的"最後一線"藥物。這種新化合物對所有菌株都完全有效,可令細菌不再生長。

除了直接摧毀金黃色葡萄球菌外,該研究還表明,該化合物能夠恢復多葯耐葯菌株對三種重要抗生素(達托黴素、惡唑啉和萬古黴素)的敏感性。這可能意味著,由於幾十年的過度使用而失去效力的抗生素,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可能重新獲得控制嚴重感染的能力。

巴斯大學活體科學系的研究員Laabei博士說:"我們並不完全確定為什麼這種化合物和抗生素之間會發生這些協同作用,但我們很想進一步探索這個問題。"

病原體的脆弱性

多胺是在大多數生物體中發現的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與帶負電的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質相互作用。直到十年前,它們還被認為是所有生命所必需的,但是科學家們現在知道它們在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既不存在,也對其有毒。自從有了這一發現,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利用病原體對多胺的異常脆弱性來抑制細菌生長。

現在Laabei博士和他的同事已經發現,一種改良的多胺(被命名為AHA-1394)在摧毀抗生素耐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方面遠比最活躍的天然多胺更有效。

科學家發現應對"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新化合物 - 天天要聞

300,000倍放大的MRSA臨床分離物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資料來源:Maisem Laabei/巴斯大學

Laabei博士在解釋時說。"使用我們的新型化合物,當它的使用濃度比我們使用天然多胺時摧毀病原體所需的濃度低128倍以上時,病原體被摧毀--意味著生長被抑制。

"這很重要,因為具有最低抑制濃度的藥物可能是更有效的抗菌劑,而且對病人更安全"。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Laabei博士認為這種新化合物"作為一種新的治療選擇,在臨床上可能具有重要意義"。

他說:"初步研究表明,該化合物對人體無毒,這當然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正在尋求資金的下一項研究中,我們希望集中研究該化合物用於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精確機制。我們相信該化合物會攻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膜,導致膜變得可滲透,從而讓細菌死亡"。

該化合物還針對生物膜進行了測試,生物膜是生長在堅硬表面上的薄而難處理的微生物層(例如牙齒上的菌斑或導尿管上的頑固薄膜),可能導致嚴重感染。這方面的結果也很有希望,該化合物可以防止新的生物膜的形成,儘管沒有破壞已形成的生物膜。

抗生素耐藥性

抗生素耐藥性(或抗菌素耐藥性--AMR)對世界各地的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已成為最臭名昭著的多重耐藥性病原體之一。

最近的一項研究回顧了2019年AMR對健康的影響,發現由於感染對抗生素沒有反應,該病原體與全世界100萬例死亡有關。

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於30%的人口中,生活在人們的鼻腔和皮膚上,大多數情況下它不會引起感染。直到最近,MRSA感染被認為是醫院的問題,受影響的人主要是免疫系統已經受損的人。然而,在過去的20年里,由於複雜且只有部分了解的原因,社區範圍內的感染一直在上升,甚至在其他健康人中也是如此,這給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方法帶來了一種緊迫感。

"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來治療感染,"Laabei博士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 天天要聞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視頻截圖59萬千米外!天問二號拍攝的地月影像圖發布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獲取的地月影像圖。目前,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軌運行超過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工況良好。近期,天問二號探測器配置的窄視場導航敏感器,分別對地球和月球成像,顯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 天天要聞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經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隨手曬自拍照嗎?說到自拍,在如今的時代,這已經是極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為一種記錄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為我們自拍的理由,旅遊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門散步,我們也可以自拍一張。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 天天要聞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徐 來編輯|徐 來《——【·前言·】——》廣西柳州鳳岩遺址,又挖出一具3萬年前古人骨骼。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晶元有多強 - 天天要聞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晶元有多強

長期以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深受西方技術的影響,學習和借鑒一直是發展的主旋律。然而,中國的科研團隊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從未停止自主研發的腳步,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期,西方媒體紛紛報道,中國在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領域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 天天要聞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6月30日,螞蟻集團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引發關注。從報告內容看,螞蟻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實施三年後,進行了整體刷新,AI是一大關鍵詞,聚焦場景包括醫療服務、理財服務等。技術始終是螞蟻戰略的底色,《報告》顯示,螞蟻2024年科研投入高達234.5億元,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營收10%,巨額...
當自然邂逅科技:植物醫生在央視「大國品牌」綻放東方美力 - 天天要聞

當自然邂逅科技:植物醫生在央視「大國品牌」綻放東方美力

在美妝行業沉迷「概念營銷」的當下,植物醫生以一項硬核專利撕開競爭裂口,自2014年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攜手共建「中科昆植植物醫生研發中心」,十年砥礪前行,結下累累碩果,其核心成分石斛寡糖的發現,為肌膚抗衰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