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是全球面臨的重大生態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
現今我國培養出了一隻「吞沙巨獸」,一天可以讓40畝的沙地消失。
這究竟是真是假?
「吞沙巨獸」是什麼機器?
它就是——固沙車。
隨著全球環境治理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機器固沙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甘肅省已經正式啟用由北京林業大學劉晉浩教授團隊設計製造的多功能固沙車。
它相比於人工固沙效率高達50倍,每小時可種植約2000株植被,也可實現5600平方米的植被覆蓋,每天可以實現大約40畝的植物覆蓋,且種植植被的存活率大幅提升。
而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沙漠中紮成方格形狀。
叫做——草方格沙障。
它是防風固沙的一種方法。
採用這種方法呢,一是可以使地面變得粗糙,減少風力,再一個就是截留水分,如雨水等,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據根據試驗顯示,草方格沙障的規模以1米×1米的正方形效果最好。
在此呢,這款固沙車有兩個技術。
一個是創新點;
為了適應不同大小的草方格,創造出了擺動步進式插向技術和橫縱向剪分式連續輸草技術。
另一個是先進點;
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形、地勢,提高割灌平茬的質量。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這台機器出現的目的就是針對現在比較嚴重的土地荒漠化。
說是固沙,其它的功能非常的全面。
例如,栽植小苗,可以將植物種植於沙漠底下,大概25厘米的位置。
以及把水灌溉在植被的根部;
雖然這只是在一個初始階段,但是我相信今後這款機器將會大有作為。
那麼,問題來了!
我國土地荒漠化有多嚴重?
荒漠化使全世界每年喪失可耕地1000多萬公頃,經濟損失超過40億美元。
而我國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積約為160.7萬千米,占國土面積的16.7%。其中,乾旱區沙漠化土地面積87.6萬千米,半乾旱區沙漠化土地面積約為49.2萬千米。
據數據顯示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沙漠化一直在惡化,根本沒有得到改觀。
也就是說沙漠化的治理速度趕不上被破壞的速度。
導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自然因素:指的是因為氣候條件,地表鬆散物質,導致了植被退化,風蝕加快引起沙漠化。
人為因素:指的是人們過度地放牧、亂砍亂伐、開墾草地、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以及水資源不合理利用等。
也就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綜合地作用於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植被破,荒漠化現象開始出現和發展。
如果荒漠化再不進行治理,將會發生很大的危害。
在此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保護現有植被,加強林草建設;
可以通過植樹造林,促進生態自然修復。
第二、合理調配水資源,保障生態用水;
沒錯,沙漠化最缺的就是水,在此我們一定要充分地利用水資源。
第三、控制人口的過速增長,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以及大力發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加快優良畜種培育,優化畜種結構。
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主任、荒漠化研究所所長盧琦曾說過:
「荒漠不是病,荒漠化才是病,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癌症,得治!」
還記得八步沙嗎?
該地寸草不生,黃沙遍地。
它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曾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
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移動,嚴重侵害著周邊村莊及良田,就連公路、鐵路都造成了巨大危害。
甚至還想一步步地「逃離家鄉」,去嚯嚯其他地方。
而在2022年春季,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在北部沙區完成螞蟻森林造林20000畝。
並栽植花棒、梭梭、檸條400多萬株,完成補植造林5000多畝,栽植苗木50多萬株。
截至目前,林場共完成治沙造林25.7萬畝。
總而言之,防治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我們只有不斷地造林增綠、躬身鋪草,利用先進技術在黃沙中謀求綠色生存空間,是我們現今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