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2022年10月12日14:41:39 科學 1985



當極端環境到來,不再適合生存和繁殖的時候,細菌就會轉變成孢子的形式。這種轉變可以讓細菌獲得超強的抵禦能力,孢子可以忍受極端的乾燥、溫度和壓力,例如一些致病菌在轉變成孢子後能在土壤中留存數年,等環境適宜的時候會再次蘇醒。


但科學家一直認為孢子處於一種非常模糊的生命狀態,嚴格來講,孢子並非像冬眠動物一樣進行深度睡眠,它們從生理層面來說與死亡無異,因為孢子沒有任何新陳代謝活動


「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123RF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這樣一片死寂的孢子卻能知道什麼時候醒過來,只要時機合適,細菌又可以重新復甦繁殖,擴充部隊。這一過程也令許多微生物學家為之著迷。


最近,《科學》的一項新研究首次發現了孢子「死而復生」的小小奧秘,儘管沒有代謝,但它們可以藉助儲存在內部的帶電粒子來進行調節,並且根據粒子的微小變化來告訴自己外界的營養水平高低,從而決定要不要醒過來。


「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 天天要聞


「這項研究改變了我們對細菌孢子的看法,我們過去認為孢子是極其惰性的物體,」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分子生物學家Gürol Süel教授表示,孢子仍然保留了處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利用電化學勢能來「計算」周圍的營養變化,這一過程完全不需要代謝參與


新研究選取了數千個孢子狀態的枯草芽孢桿菌進行實時追蹤,這些細菌的生存能力極強,甚至可以在太空的壓力測試中存活很長時間。


研究會在它們的環境中給予非常短暫的營養脈衝,單次提供的營養信號並不足以直接讓孢子復甦。根據作者的追蹤觀察,前面幾次的營養脈衝的確好像無事發生,孢子還是毫無生機。


「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 天天要聞

▲接收營養信號越強的孢子活力越強(亮度越高)(圖片來源:Süel Lab/Kaito Kikuchi & Leticia Galera)


但隨著營養脈衝數量的增加,枯草芽孢桿菌開始恢復了活力,它們彷彿可以記錄營養脈衝的次數,隨著數字的增加它們在某一刻就知道是時候蘇醒了。


於是作者分析了每一次營養脈衝時,細菌內部發生了什麼。他們發現細菌以鉀離子形式儲存的能量會在其中發揮作用,每一次刺激都能使得鉀離子從內膜釋放,當釋放得足夠多的時候,孢子就改變它的狀態重新復活。


「死而復生」的終極秘密,《科學》發現細菌如何喚醒沉睡的自己 - 天天要聞

▲每次接收到營養信號,鉀離子就會被部分釋放(圖片來源:Lombardino & Burton, Science, 2022)


作者指出這是一種典型的信號累積處理策略, 「這說明生理性失活的孢子實際也在執行一種決定選擇機制。」Süel教授表示,這種策略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就是以類似的方式來處理信息的。一些短暫的信息輸入會不斷累積,當達到閾值的時候,神經元便會被激活並向其他神經元傳遞信息,進行交流。只是在細菌中,這一過程被用於喚醒孢子。


這種生存策略也讓人不禁考慮起了生命在外星存在的可能形式,是否一些在極端條件下的生命也在等待一個時機復甦呢?


當然,研究團隊首先需要做的是確認這一策略會在更廣泛的生命中使用,例如一些進入類似孢子狀態的真菌是否有可能採取了相同的方式,又或者鉀離子的濃度水平能否決定孢子的存留長度,這些都是作者很感興趣,想要解答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Unexpected Activity in 'Dead' Bacteria Detected by Scientists. Retrieved October 11, 2022 from https://www.sciencealert.com/unexpected-activity-in-dead-bacteria-detected-by-scientists、

[2]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enables dormant spores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signals. Science (2022). DOI: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l7484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著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著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路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5日訊「淘淘」20 歲啦!7月5日,世界第一頭人工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從「淘淘」出生到家族發展至5頭,在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種,為這一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希望。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 天天要聞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獻給003號墜機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 王華震 攝山裡的紀念儀式簡簡單單,從山下帶上來的一束白玫瑰,分給王健、楊立群和其他隊員,在曾經因飛機墜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們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潔白,山林翠綠,經過80年的自然修復,那個「巨坑」已經宛如平地,難以辨認。巨坑近旁,山勢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萬象硬核編輯|萬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發布消息,有人在平利縣的交通局家屬院中發現了一隻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
流言|注射端粒酶基因可逆轉衰老,永葆青春? - 天天要聞

流言|注射端粒酶基因可逆轉衰老,永葆青春?

流言:注射端粒酶基因可逆轉衰老,永葆青春。真相: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每次細胞分裂時它都會縮短,當端粒變得過短時,細胞會進入衰老或凋亡狀態。端粒酶是一種可以延長端粒的酶,它在某些細胞(如幹細胞、癌細胞)中活性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