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本文全新提出基因突變學說,供大家對照

2022年10月09日02:16:27 科學 1075

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本文全新提出基因突變學說,供大家對照 - 天天要聞

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討論這個問題的大前提是,四肢支撐身體,無論是奔跑狩獵還是隱蔽逃生,都遠勝過直立行走。因此,必須有足夠的誘因和動能,才能使得古猿進化到直立行走。最起碼,我覺得,森林消失,然後古猿從樹上下到地面,然後就變直立行走了,完全站不住腳。在茫茫草原,獅子橫行,是直立行走容易被發現並被吃掉,還是四肢行走容易被發現並被吃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牛羊要是直立行走,不用風吹草地就被獅子、鬣狗發現並咬死了。

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本文全新提出基因突變學說,供大家對照 - 天天要聞

直立行走是自然選擇賦予人類的金鑰匙,不經意間觸發了一個巨大的進化開關,從此啟動了不可逆轉的演變進程,持續刺激人體的其他特徵不斷出現,指引著人類大步向著文明邁進。如此重大的改變,不可不細察。

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本文全新提出基因突變學說,供大家對照 - 天天要聞

直立行走的第一個重要特徵是足弓。足弓對直立行走非常重要,除了提供必要的彈性,走路更省力氣,還能保護大腦免受步行的巨大衝擊,否則跑著跑著就成了腦震蕩。足弓還證明早期人類放棄了攀爬樹木的習慣,如果試著用腳握住一根木頭,你就可以看出自己和猴子的區別。這一點也很重要,也是森林消失導致古猿直立行走學說的立論基礎。後面會仔細分析。

直立行走的第二個重要特徵是骨盆。骨盆就是一個骨質的盆,可以起到骨架樞紐的作用,上面承接著脊椎,下面連接著大腿。可以想像,因為直立行走,人類的骨盆必須更加強壯,才足以支撐起上半身的重量。

直立行走的第三個重要特徵是膝蓋骨人類的膝蓋骨不只保證雙腿能夠曲彎自如,還必須承擔彈跳奔跑時的大力衝擊,因此膝蓋骨更大更硬更結實。

發現於非洲洞穴中的古人類遺骸研究,結果顯示,他們具有足弓,可能是人類最早的祖先,要比此前公認的「人類祖母」露西,至少提前了100萬年!這也意味著,人類祖先的演化史,現在要從400萬年前開始計算了。也就是說400萬年前人類祖先就會直立行走。

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本文全新提出基因突變學說,供大家對照 - 天天要聞

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本文全新提出基因突變學說,供大家對照 - 天天要聞

這裡提到了非洲,插一句,「人類起源於非洲」 有些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生殖隔離並不會因文明的程度差異而有所不同,一個會砸石頭當工具用的類人猿和一個不會砸石頭當工具用的類人猿,相互間不存在生殖隔離。因此,到底是非洲古猿最先會砸石頭還是亞洲古猿最先會砸石頭,這個真的很難講,也不必要搞清楚。就算是百萬年前的原始人穿越到當今,誰又敢說,他/她和當今人類之間有生殖隔離呢?如果沒有,繁衍下去,等到他/她的基因逐步擴散到全球,誰又是誰的起源呢?

400萬年前人類祖先就會直立行走,那麼研究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必須將時間調回到400萬年以前。換言之,400萬年以內的化石和古遺迹都對回答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毫無意義。充其量是說明了人類會直立行走後的繁衍和發展情況。所以,直立行走是為了騰出前肢,製造並使用工具是不對的,人類直立行走的時間要比石器的出現早了至少100多萬年。為了恐嚇對手也是不對的,現存的黑猩猩和大猩猩同樣會站立威脅敵人,但它們並沒有因此而獲得直立行走的能力。

2006年,土耳其出現了一個奇特的家庭,偶然打開了一扇人類進化的天窗,使我們可以窺探到人類直立行走的生物學原因。土耳其有一個家庭共生養了19個孩子,其中5個完全沒有直立行走的能力,只能靠手腳爬行,語言和行為也大大倒退,說話像猩猩一樣大聲吼叫。這說明說明直立行走的意義遠遠超過其行為本身,那不僅僅是骨骼排列的問題,極有可能還與語言和智力發展密切相關。

人類為什麼會直立行走?本文全新提出基因突變學說,供大家對照 - 天天要聞

經過基因分析證實,在那些爬行孩子的身體中,與直立行走相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從而引發一系列行為改變。進一步的研究似乎證明,在直立行走與爬行之間,或許只有一兩個基因的差距。我們可能在一念之間站了起來,也可能繼續爬行,這要看那個關鍵的基因有沒有發生隨機突變。

現在的問題轉變為,基因突變後直立行走的古猿和沒有基因突變四肢行走的古猿,哪一個更容易生存下來。答案呼之欲出:

一、直立行走節省能量,研究人員給黑猩猩戴上小面罩測量氧氣消耗量,然後讓黑猩猩與人在跑步機上賽跑。結果非常驚人,人類直立行走所需的能量只是黑猩猩的1/4左右。也就是說,在相同運動距離的情況下,當黑猩猩需要吃四根香蕉時,直立行走的人類只吃一根就夠了。

二、人類起源地極有可能是在現代大陸架,目前處于海底。在人類起源時,處於冰河期,大量的水以冰川的形式存在,海平面比現在低一百來米,因此,現在的大陸架在當時是低海拔的大平原,譬如海拔一米,如果彼時的潮水高度達到兩米,則這一大片數萬平方公里的區域會周期性的處於大平原和大海水水面的狀態。此時,只有直立行走的古猿才能很好的生存,使用前肢採集,同時因為獅子劍齒虎等猛獸都退出了這片區域,所以不存在因為直立行走而被吃掉的問題。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和周期性的海水鬥爭的過程中,類人猿褪去了體毛,喜歡鹹的口味,族群得以相對安全的壯大。

直立行走是自然選擇賦予人類的金鑰匙,不經意間觸發了一個巨大的進化開關,從此啟動了不可逆轉的演變進程,持續刺激人體的其他特徵不斷出現,指引著人類大步向著文明邁進。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5月4日《人民日報》刊登2024年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單東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2022級本科生田昱錕、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段升順光榮入選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事迹吧!
國際上首次,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試驗在白天成功實施 - 天天要聞

國際上首次,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試驗在白天成功實施

5月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又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4月29日,天都一號通導技術試驗星成功完成白天強光干擾條件下的地月空間激光測距技術試驗,在國際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僅能在夜晚作業的時間限制,標誌著中國在深空軌道精密測量領域取得技術新突破。4月27日白天...
中國攻克光刻機光源,技術有別於阿斯麥 - 天天要聞

中國攻克光刻機光源,技術有別於阿斯麥

「中國突破了自主生產先進晶元的障礙!」,最近,《南華早報》發布的一篇報道,公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在西方拚命「卡脖子」的光刻機領域,取得了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 據悉,中國科學院上海光....
走在開放前沿,它們靠什麼成為全球資源「強磁場」? - 天天要聞

走在開放前沿,它們靠什麼成為全球資源「強磁場」?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成都東部新區供圖從地面到天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機場正悄然改寫城市命運。全球化加速推進,越來越多城市加碼入局樞紐機場競爭,期待在加速聯通世界中重塑經濟地理與城市競爭力。一個普遍共識是,更高效便利的航空運輸會成為帶動貿易發展、人才流動、資源共享的全新動力源,進而創造面向未來發展的...
聯想「稀土外殼」爭議:美國能否靠回收提煉打破中國稀土封鎖? - 天天要聞

聯想「稀土外殼」爭議:美國能否靠回收提煉打破中國稀土封鎖?

背景:稀土出口管制下的「變相出口」疑雲近期,聯想推出的「稀土鎂合金」筆記本電腦外殼引發輿論爭議。據網友爆料,其外殼中使用的釔元素屬於中國嚴格管控的7類中重稀土之一。儘管中國已對稀土出口實施限制,但聯想通過將稀土加工成合金材料並嵌入筆記本電腦
歐盟砸5億歐元「搶人」,馬克龍:歐洲要做科學家的避風港 - 天天要聞

歐盟砸5億歐元「搶人」,馬克龍:歐洲要做科學家的避風港

當地時間5月5日,一場名為「為了科學 選擇歐洲」的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法國與歐盟委員會在會上宣布,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減少對科研領域的資助之際,歐盟將設立一項總值5億歐元的科研激勵計劃,吸引外國的科研人員,特別是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前來工作。
木星發現巨型熔岩湖?朱諾號探測器傳回最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木星發現巨型熔岩湖?朱諾號探測器傳回最新發現

木星北極的氣旋群像一群詭異的舞者,以超過160公里的時速相互碰撞;木衛一的熔岩湖在冰冷外殼下暗流涌動,熾熱岩漿隨時可能噴薄而出——這些堪比科幻大片的場景,正是NASA朱諾號探測器最新傳回的太陽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