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申報航天載荷專家啟動,最快3年後「衝出太空」

2022年10月07日19:39:09 科學 1684

香港申報航天載荷專家啟動,最快3年後「衝出太空」 - 天天要聞

昨日(10月6日)起,港澳地區航天載荷專家的申請通道正式開放啦,最快在3年後有機會「衝出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日表示,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於近期啟動,將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香港航天領域專家表示,這不僅給予香港科研人員機會,對於特區政府發展航天科技、實現「科技興港」而言,更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香港團隊將參與嫦娥7號月球探測任務


今年是國家載人航天工程30周年,國家在航天科技事業上不斷開創先河,在航天領域躋身世界前列。香港在基礎科研方面根基深厚,不少學者專家備受國家以至國際肯定。近年,特區政府大力支持本地大學進行與航空航天科技有關的研究,並取得了不少成果。其實,香港早已參與到國家的深空探測工程,香港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吳波教授的團隊在09年起便開始參與嫦娥3、4、5號和天問1號的探測任務,現在正在參與嫦娥7號探月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四期任務去年通過立項審批,目前已進入實施階段。四期工程主要是要在月球南極進行幾次著陸,在月球南極建月球科研站。其中,嫦娥7號任務將實現在月球南極著陸,開展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特別是對月球的水分布進行探測。


此次嫦娥7號任務載荷競爭擇優鼓勵申報單位與海內外優勢科研機構聯合申報,香港科研機構也可以參與申報。實現中國人千年飛天夢的國家首名航天員楊利偉說過「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其實,機會是留給那些準備好的人。


香港申報航天載荷專家啟動,最快3年後「衝出太空」 - 天天要聞

圖:香港商報

選拔載荷專家是發展航天科技的契機


李家超表示這是振奮人心的喜訊,極具歷史性意義。他說,「國家在港選拔載荷專家,標誌著國家鼓勵和歡迎香港同胞在國家發展中作出貢獻,標誌著國家對香港科研水平的信心,也標誌著國家對香港青年發展的關心,令香港人有機會實現航天夢,貢獻國家」。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副教授於宏宇表示,這對於香港而言將成為一個契機,給予香港學生更多機會參與國家航天項目,對特區政府發展航天科技及香港再工業化發展而言,同樣是很大的激勵。他認為,特區政府若能把握機遇,朝著航天科技的方向發展並投入適當的資源,將有助於「科技興港」


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伍淦鴻也認為,此次招募對香港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們可更深入地了解國家航天發展,而這次招募也將成為香港航天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院長王富利教授表示:「國家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極具歷史性意義,我們對此感到十分興奮,同時代表國家對香港科研水平的信心和重視。都大將全力支持有關選拔工作,為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作出貢獻」。


香港申報航天載荷專家啟動,最快3年後「衝出太空」 - 天天要聞

圖:橙新聞


載荷專家選拔要求


載荷專家為專業科研人員主要負責開展太空實驗/試驗研究、操作和使用太空實驗設備、配合飛行乘組其他航天員開展站務管理等日常工作。特區政府將安排這次載荷專家的初選工作,進一步選拔則由內地有關方面進行。


初選將主要透過以下機構進行招募︰

  • 11所香港本地大學;
  • 港府五所研究中心(包括汽車科技研發中心、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 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園區內的科研機構/企業;
  • 港府部門和醫院管理局


港府發言人說:「特區政府一直積極培育更多的創科人才,務求為香港以至國家孕育出更多創科生力軍,為國家科技發展作出貢獻。國家這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正好讓愛國愛港的香港市民有機會貢獻國家發展,一展抱負,呼籲符合基本要求,並有志於載人航天事業的人士踴躍參與」。


(文/本刊記者 楊冰馨)

香港申報航天載荷專家啟動,最快3年後「衝出太空」 - 天天要聞

本文為香港《經濟導報》新媒體文章,

如欲轉載請私信聯繫。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湖南新寧發現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 - 天天要聞

湖南新寧發現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

近日,湖南邵陽新寧縣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5月5日,新寧縣林業局、舜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進行野生鳥類監測,在長湖河邊的一處油菜田中,發現黃胸鵐種群,種群中有黃胸鵐雄鳥和雌鳥,它們在田間自由地飛翔、覓食,與近處油菜花田,遠處綠水青山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
中央氣象台: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 - 天天要聞

中央氣象台: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

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7日,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但內蒙古西北部、甘肅西部、新疆南部和東部、陝西中部、湖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仍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具體預報如下: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7日,區域南部部分地區有浮塵天氣。長三角區域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門禁」,識別友軍阻擋敵人兩不誤 - 天天要聞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門禁」,識別友軍阻擋敵人兩不誤

豆科植物既能「熱情招待」根瘤菌來獲取氮肥,也能堅決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是什麼讓它能如此「有禮有節」地對待不同微生物?這個謎團的關鍵部分被上海科學家解開。昨天深夜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遼寧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中心開展2025年度春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採樣 - 天天要聞

遼寧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中心開展2025年度春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採樣

【來源:本溪市統計局_林業新聞】鴨綠江口濕地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之上,是東亞水禽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尤其是鴴鷸類在本地區通過的種類多、數量大,因此做好鴨綠江口濕地的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對我省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科學家發明利用類似毛髮的腦電圖電極監測大腦活動的新方法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發明利用類似毛髮的腦電圖電極監測大腦活動的新方法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利用類似毛髮的腦電圖電極監測大腦活動的新方法。這種輕巧靈活的設備無需傳統的金屬電極、導線和粘合凝膠,而是直接貼在頭皮上,使長期監測更加輕鬆舒適。腦電圖掃描是診斷癲癇、睡眠障礙和腦損傷等疾病的重要工具。
百度公布動物語言轉換專利 可實現動物與人類溝通 - 天天要聞

百度公布動物語言轉換專利 可實現動物與人類溝通

站長之家(ChinaZ.com) 5月6日 消息:近日,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慧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其申請的「動物語言轉換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專利正式公布。該專利聚焦於跨物種溝通技術,融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等前沿技術,旨在實現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深度情感交流。據專利文件披露,這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