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種——「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種,科學家努力尋找其積極影響

2022年10月07日13:58:48 科學 1234

從倡議薅光加拿大一枝黃花到抽干湖水捕捉鱷雀鱔,我們面對入侵物種有時候顯得有些小題大做,而另一些時候又早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比如雨後橫掃南寧及其周邊的非洲大蝸牛

入侵物種——「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種,科學家努力尋找其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其實我們對入侵物種談虎色變是有理由的——其中一些佼佼者早已在當地和互聯網上成名,不斷通過媒體放大著自己的聲望:逃進佛羅里達大沼澤地緬甸蟒,橫掃歐美的上海大閘蟹,霸佔加勒比水域的獅子魚,澳洲、紐西蘭的貓、兔子、狐狸等等一系列......

所有這些「網紅」入侵物種,無一例外,都是人類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入侵物種——「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種,科學家努力尋找其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生物的「入侵性」是生態系統的一種自然現象,人類活動大大增加了其速度、規模和地理範圍。也難怪2015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中關於入侵物種的章節里,把智人,特別是現代人類也歸類為了入侵物種。(當然,學術界也有人在狠斗這種觀點)

入侵物種

關於入侵物種這個領域,爭吵是在所難免的。

直到 1990 年代,對入侵物種的研究仍然很少,大部分研究都受到一本1958年出版的名為《動植物入侵生態學》的書籍影響。

從一開始,人們定義入侵物種(適用於植物、動物、真菌和微生物),就基本上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侵入性」定義並不明確,通常非常主觀。

入侵物種——「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種,科學家努力尋找其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並且,缺乏標準術語是一個重大問題。

原因在於,首先,這個領域充滿了跨學科的性質——對入侵物種的研究借用了許多學科的術語,如農業、動物學和病理學;其次,對入侵物種的研究通常彼此是孤立進行的。

基於這些理由,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對於入侵物種的定義依然非常局限:指其引入會造成,或可能造成經濟或環境損害或對人類健康造成損害的外來物種。也有一些國家更客觀,將入侵物種定義為「在其自然分布區域之外,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無論哪種定義,都明確指出了入侵物種已成為嚴重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威脅。

入侵物種——「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種,科學家努力尋找其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以一篇名為《入侵物種管理監測工作的經濟效益》的論文為代表,人們通常認為降低入侵物種損害和管理成本的關鍵是早期發現和快速反應,快速控制比泛濫了再控制便宜——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抽干湖水抓兩條魚的事件。

然而,這隻有在確保入侵物種不會被頻繁重新引入時才成立。

非本地物種帶來的好處

近年來,在《生態與進化趨勢》上能看到更多的評論聲音指出——大多數關於非本地物種的研究都集中在它們的負面後果上。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應當將入侵物種和非本地物種區別開來,以打消偏見,提高公眾對動植物的理解。

入侵物種——「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種,科學家努力尋找其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一些科學文獻的作者也正在試圖將焦點轉移到考慮非本地物種的好處——非本地物種的積極影響既不意外也不罕見,而是普遍、重要且通常具有巨大影響。

應當先明確的是,這些討論都先將人類直接引進、管理的經濟物種排除在外,聚焦於「野生」或「歸化」物種上,並指出,無論站在自然還是人類利益的角度,一些非本土物種都能帶來相當的益處。

入侵物種——「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種,科學家努力尋找其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首先,非本土物種可以為本土生物提供合適的棲息地或食物來源。比如空心蓮子草在我國曾經一度泛濫,現在它們不僅是魚類、家畜的飼料,還入了葯。

其次,非本土物種可以充當恢復的催化劑——它們的存在增加了生態系統中的異質性和生物多樣性。比如,番石榴很容易在退化的土地上生長,每棵樹都可能是一片再生雨林的核心;而讓我們聞之色變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可以成為防固風沙,減緩水土流失的利器。

最後

為了避免即使在科學論文中也經常伴隨對入侵物種的討論而出現的模稜兩可、主觀和貶義的辭彙,一些學者提議建立一個新的標準話框架模型——摒棄分類學、人類健康和經濟因素,只關注生態因素。

入侵物種——「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種,科學家努力尋找其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更加平衡考慮非本地物種的成本和收益。畢竟,大多數時候,非本土物種要麼迅速滅絕,要麼安定下來,成為模範生態公民,為作物授粉、傳播種子、控制捕食者,並為本土物種提供食物和棲息地。

而在生態位競爭中,那些滋毛炸刺兒能成氣候的,早了解其價值,也能少走點彎路。畢竟,通常過個60到80年,什麼本土、外來,早就混在一起不分彼此了。

入侵物種——「妖魔化」的非本地物種,科學家努力尋找其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作者感謝你的關注(- _-)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家也有辦公室政治,本想攜手創業,沒想到屢屢被騙……丨葉檀回信 - 天天要聞

科學家也有辦公室政治,本想攜手創業,沒想到屢屢被騙……丨葉檀回信

長期徵集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重生之後,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每周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復,並在公眾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
空氣炸鍋里的紙,真的勸你別亂買! - 天天要聞

空氣炸鍋里的紙,真的勸你別亂買!

硅油紙是空氣炸鍋的「神仙搭子」,更是懶人的超級福音,用完直接一扔,刷碗都省了。那麼,硅油紙到底是什麼紙?我們買的硅油紙,真的安全嗎?硅油紙到底是什麼紙?硅油紙是一種由原生紙漿、淋膜層和食品級硅油層構成的食品接觸用紙。
洪緯讀《製造三文魚》 | 毒素纏身的水生雞 - 天天要聞

洪緯讀《製造三文魚》 | 毒素纏身的水生雞

《製造三文魚:海洋生態危機與經濟不平等》,[挪]西蒙·塞特爾 、[挪]謝蒂爾·厄斯特利著,梁友平、李菁菁譯,中國工人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420頁,88.00元三文魚因鮮嫩的紅色肉質和富含優質的Omega-3脂肪酸,備受食客喜愛,被譽為高顏值的健康食材。不過,我不確信的是,讀完《製造三文魚》之後,還有多少讀者能毫無顧慮...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繼去年的空氣造澱粉之後,這段時間我在網上就看見個更逆天的:武漢有一家公司實現了從稻米里生產人血......「稻米」,「生產」,「人血」,每個字都能看懂,連起來一讀差評君我是真納悶了,這還是中文嗎?再一看,好好好,這居然還是人民日報發布的......由於這些關鍵詞太過魔幻,差評君我這不得不連夜查資料調查一番,看看...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