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昆蟲可能也會感覺到疼痛

2022年07月08日09:46:02 科學 1222


研究發現,昆蟲可能也會感覺到疼痛 - 天天要聞


有證據表明,昆蟲的中樞神經系統比人類更能感覺到疼痛。

科學家們曾經出於好奇在動物身上進行了我們現在仍然認為是非常可怕的實驗。

現下,對脊椎動物進行研究必須先向倫理委員會提交申請,以表明研究的價值超過了對受試者的任何傷害。章魚和魷魚等頭足類動物現在也開始受到同樣的保護。

在神經科學家的語言中,傷害感是神經系統對有害或不愉快刺激的感受,如極端溫度、壓力或強烈的化學攻擊。

動物(包括昆蟲)對這些信號作出反應,以限制可能阻礙生存的物理損傷。

現在,問題的焦點是昆蟲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感覺疼痛,還是局部受傷後肢體的反應。

畢竟,昆蟲的中樞神經系統比哺乳動物複雜得多,只有少數腦細胞專門處理這些疼痛輸入。特別是,它們缺乏阿片受體,而阿片受體對我們大腦中的疼痛控制至關重要。

然而,博士生瑪蒂莉達·吉本斯認為,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缺乏相同能力的更簡單版本。

受傷的感覺與疼痛密切相關,但它們不是一回事。我們的身體有時可以在不改變傷害性反射的情況下調節疼痛,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過多的疼痛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例如,疼痛會在受傷害後才出現,這會迫使我們不要使用受傷的肢體。

奇怪的是,在不改變疼痛程度的情況下,也觀察到相反的情況,也就是傷害感增加。

然而,我們缺乏對昆蟲傷害感和疼痛之間關係的理解,因此作者探索了昆蟲控制傷害感的能力。

行為研究表明,昆蟲可以調節有害行為。這種調節至少部分由中樞神經系統控制,因為介導這種優先性的信息是由大腦處理的。

作者確定了昆蟲在創傷事件中產生的特定神經肽,可能作為疼痛抑製劑,類似於阿片類藥物在人類中的作用。

如果果蠅反覆暴露在高溫下,加熱後反應會變得更快。參與這種致敏作用的一些分子與在人類身上看到的分子相同。它確定了向大腦發送有害信息的方式。

即使是最著名的昆蟲行為之一,雌性螳螂自相殘殺,也可能揭示這個問題。

臭名昭著的是,雄螳螂對被咬掉的反應是更努力地交配。要做到這一點,雄性必須抑制它自己對攻擊的反應。

論文指出:「這一證據表明昆蟲沒有疼痛感。然而,這更可能表明昆蟲可以優先考慮其他行為需求,並在某些情況下減少有害行為。」

這反過來又指向了一種集中的反應,這反過來又使疼痛感覺更合理,而不是更少。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仍然不知道如何處理昆蟲大腦中的疼痛,但如果這是真的,那就比計算我們的反應更重要。

如果我們發現昆蟲確實感到疼痛,我們真的能像對待昆蟲一樣對待它們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把「大自然」化為「大課堂」,長三角環保青年共同「碳」索綠色未來 - 天天要聞

把「大自然」化為「大課堂」,長三角環保青年共同「碳」索綠色未來

「美麗中國 青春行動」2024長三角(上海)青年志願者綠色營暨學生「碳」索營開營儀式日前在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楊樹浦水廠大禮堂拉開帷幕,新一批熱愛環保的青年正式開啟生態文明研學之旅,投身生態文明實踐。今年,綠色營營員招募範圍首次從上海擴大到長三角地區,助力形成共青團組織引領青年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
技不如人?嫦娥6號登月花費幾十億,為何印度登月卻只需7460萬? - 天天要聞

技不如人?嫦娥6號登月花費幾十億,為何印度登月卻只需7460萬?

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打開後,靜等5秒鐘,您在伸出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的叉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近日,「嫦娥6號順利完成探月任務,並帶回月球背面樣品」的新聞,成為全世界的焦點。而隨著媒體的爆料,其背後投資也浮出水
彗星的宿命:被望遠鏡捕捉到的「流浪者」 - 天天要聞

彗星的宿命:被望遠鏡捕捉到的「流浪者」

太陽系內除太陽和人們熟知的八大行星外,還有很多其他物質,如衛星、星體塵埃和其他小型天體等,其中流星、彗星以及近地小行星的軌跡變化深受大眾的關注,成為地球上的「明星」。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
AI科學家創業做掃地機,讓機器人「長腦子」,這個賽道火了 - 天天要聞

AI科學家創業做掃地機,讓機器人「長腦子」,這個賽道火了

機器人貼邊清理衛生、定向拾起易拉罐,甚至能聽懂人類世界中的流行文化梗、在你面前跳起「海藻舞」……這些科幻片中的場景,正在被AI大模型加速帶到現實世界中。在AI大模型出現以前,機器人的思維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局限於指令動作且聽不懂自然語言。但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產品取得突破,傳統機器人的能力也逐漸...
兩宇航員滯留太空半個月,波音「星際客機」返航時間仍未確定 - 天天要聞

兩宇航員滯留太空半個月,波音「星際客機」返航時間仍未確定

近日,由美國波音公司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商業載人計劃項目組共同開發的「星際客機」飛船的返航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首次載人試飛的「星際客機」飛船於6月5日攜兩名美國宇航員巴里·威爾莫爾和蘇尼·威廉姆斯升空,6月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飛船原定6月14日脫離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但由於試飛期間出現的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泄漏...
田麗 畢昆:基於複雜網路的國際傳播研究新趨勢 - 天天要聞

田麗 畢昆:基於複雜網路的國際傳播研究新趨勢

作者:田麗(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長聘副教授,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本刊學術顧問);畢昆(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來源:《青年記者》2024年第6期導 讀:本文從複雜網路的視角出發,總結基於複雜網路的國際傳播研究所具
衛星圖像顯示中國航母出現在菲律賓周邊,分析人士:向美菲發出信號 - 天天要聞

衛星圖像顯示中國航母出現在菲律賓周邊,分析人士:向美菲發出信號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據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6月30日報道,中國地理空間分析公司覓熵(MizarVision)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一艘中國航母出現在菲律賓附近海域巡邏,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為了威懾美菲並顯示中國捍衛領海主權的決心。 根據微博賬號@覓熵MizarVision 在6月26日發布...
機械化月球月壤開採車:末日廢土的希望之光 - 天天要聞

機械化月球月壤開採車:末日廢土的希望之光

很高興能參與這個有意思的改造項目!作為人工智慧助理,我無法直接操作機械裝置,但我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建議和想法:1. 材料選擇:月球環境惡劣,溫差大、真空、輻射等,所以對材料要求很高。可考慮使用耐高溫、耐輻射的特種合金材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