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國自然會評季 | 院士:加大青年基金資助力度

2022年07月08日09:12:30 科學 1397

話說,目前2022年國自然會評時段,那麼,對於青年項目而言,大家了解過去是什麼情況嗎?據悉,在1988年那會,一個青年項目是3萬元(本文中鄧秀新院士提及,那時他們工資才六七十塊)!是不是覺得那時的青年項目很實惠?另外,鄧秀新院士還提及,那時的青年項目是需要答辯的!而今,青年項目早已經不再有答辯環節,或許與資助項目數過多有關吧,畢竟人數眾多是很難安排答辯現場的。

鄧秀新院士對青年項目的觀點,大家可以閱讀下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設立35周年

2022國自然會評季 | 院士:加大青年基金資助力度 - 天天要聞

鄧秀新在實驗室。

2022國自然會評季 | 院士:加大青年基金資助力度 - 天天要聞

1986年鄧秀新(左)與導師章文才的合影。

2022國自然會評季 | 院士:加大青年基金資助力度 - 天天要聞

1989年鄧秀新(左)與美國老師合影。受訪者供圖


題目是「利用原生質技術篩選抗旱耐鹽鹼柑橘突變體」,申請書一共10多頁都是手寫的,圖片是自己沖洗的細胞再生黑白照片……時隔30多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對中標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記憶依然清晰。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基金(以下簡稱青年基金)項目不僅為我啟動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筆不菲的經費,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給我提供了獨立開展科研的難得機會。」作為早期青年基金獲得者之一,鄧秀新在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它幾乎成了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在青年基金的支持下,鄧秀新正式走上柑橘研究之路。多年來,他帶領團隊率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柑橘細胞工程技術體系,成功應用於種質創新與遺傳改良。

晚熟臍橙、早熟蜜橘、其他各種各樣的柑橘……農業界公認,今天的柑橘越來越好吃,這位「柑橘院士」功不可沒!

38800021,「幸運」變「牽掛」

時間回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鄧秀新是那個時代的「幸運兒」—就在他博士畢業的那一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了專門培養青年科研人員的青年基金。

對鄧秀新而言,一切都來得剛剛好。鄧秀新和章文才先生商量後,決定以「利用原生質技術篩選抗旱耐鹽鹼柑橘突變體」為題申請青年基金,「想試試看這個領域還能做些什麼事」。

1988年6月,鄧秀新從武漢赴北京參加項目答辯。「和當年去參加高考的心情一樣,一點都不緊張,嘻嘻哈哈地就去了。」當時,不到30歲的鄧秀新對這次答辯會給他帶來什麼毫無概念,只有對科學的滿腔熱情。

……

不久後,鄧秀新申請的項目通過了,項目批准號為38800021,獲批3萬元經費。他喜出望外:「要知道,我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才六七十塊錢,這3萬塊錢可以做多少事啊!」

...

回憶起這段往事,鄧秀新感嘆:「無意中,青年基金竟然成為我對祖國的一種『牽掛』,把我拉回到研究柑橘的人生軌道上,這條軌道一直通往今天。如果沒有青年基金,我不知道現在會在哪裡、會做什麼研究。」


經費增加,年輕人也在增加

回首近40年的科研人生,鄧秀新最難忘的仍然是作為起點的青年基金。「不只是一筆錢,還給了我獨立開展科研的機會。」他告訴《中國科學報》。

...

「最近幾年,我觀察到一個比較揪心的事,高校、研究所里青年科研人員臉上的笑容少了,經常把『擺爛』『躺平』掛在嘴邊,甚至真的這樣做。」鄧秀新嚴肅地說。

為什麼會這樣?他的反思是,「我們對青年科研人員的支持還是太少了!」近年來,儘管國家在科研經費上的投入不斷增加,但從事科研的年輕人也在增加。用鄧秀新的話說,「每個人得到的『餅』反而少了」。

...

為此,鄧秀新認為,青年基金應當繼續支持「青椒」們自主選題開展基礎研究,培養他們獨立主持科研的能力,為我國培養基礎研究後繼人才發揮作用。

「現在青年基金競爭格外激烈,資助率還不到20%。」對此,鄧秀新呼籲,如有可能,盡量創造條件,提高青年基金的資助率,給更多「青椒」提供良好環境,避免他們在「內卷」中「躺平」。

(來源:中國科學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把「大自然」化為「大課堂」,長三角環保青年共同「碳」索綠色未來 - 天天要聞

把「大自然」化為「大課堂」,長三角環保青年共同「碳」索綠色未來

「美麗中國 青春行動」2024長三角(上海)青年志願者綠色營暨學生「碳」索營開營儀式日前在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楊樹浦水廠大禮堂拉開帷幕,新一批熱愛環保的青年正式開啟生態文明研學之旅,投身生態文明實踐。今年,綠色營營員招募範圍首次從上海擴大到長三角地區,助力形成共青團組織引領青年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
技不如人?嫦娥6號登月花費幾十億,為何印度登月卻只需7460萬? - 天天要聞

技不如人?嫦娥6號登月花費幾十億,為何印度登月卻只需7460萬?

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打開後,靜等5秒鐘,您在伸出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的叉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近日,「嫦娥6號順利完成探月任務,並帶回月球背面樣品」的新聞,成為全世界的焦點。而隨著媒體的爆料,其背後投資也浮出水
彗星的宿命:被望遠鏡捕捉到的「流浪者」 - 天天要聞

彗星的宿命:被望遠鏡捕捉到的「流浪者」

太陽系內除太陽和人們熟知的八大行星外,還有很多其他物質,如衛星、星體塵埃和其他小型天體等,其中流星、彗星以及近地小行星的軌跡變化深受大眾的關注,成為地球上的「明星」。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
AI科學家創業做掃地機,讓機器人「長腦子」,這個賽道火了 - 天天要聞

AI科學家創業做掃地機,讓機器人「長腦子」,這個賽道火了

機器人貼邊清理衛生、定向拾起易拉罐,甚至能聽懂人類世界中的流行文化梗、在你面前跳起「海藻舞」……這些科幻片中的場景,正在被AI大模型加速帶到現實世界中。在AI大模型出現以前,機器人的思維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局限於指令動作且聽不懂自然語言。但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產品取得突破,傳統機器人的能力也逐漸...
兩宇航員滯留太空半個月,波音「星際客機」返航時間仍未確定 - 天天要聞

兩宇航員滯留太空半個月,波音「星際客機」返航時間仍未確定

近日,由美國波音公司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商業載人計劃項目組共同開發的「星際客機」飛船的返航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首次載人試飛的「星際客機」飛船於6月5日攜兩名美國宇航員巴里·威爾莫爾和蘇尼·威廉姆斯升空,6月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飛船原定6月14日脫離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但由於試飛期間出現的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泄漏...
田麗 畢昆:基於複雜網路的國際傳播研究新趨勢 - 天天要聞

田麗 畢昆:基於複雜網路的國際傳播研究新趨勢

作者:田麗(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長聘副教授,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本刊學術顧問);畢昆(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來源:《青年記者》2024年第6期導 讀:本文從複雜網路的視角出發,總結基於複雜網路的國際傳播研究所具
衛星圖像顯示中國航母出現在菲律賓周邊,分析人士:向美菲發出信號 - 天天要聞

衛星圖像顯示中國航母出現在菲律賓周邊,分析人士:向美菲發出信號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據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6月30日報道,中國地理空間分析公司覓熵(MizarVision)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一艘中國航母出現在菲律賓附近海域巡邏,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為了威懾美菲並顯示中國捍衛領海主權的決心。 根據微博賬號@覓熵MizarVision 在6月26日發布...
機械化月球月壤開採車:末日廢土的希望之光 - 天天要聞

機械化月球月壤開採車:末日廢土的希望之光

很高興能參與這個有意思的改造項目!作為人工智慧助理,我無法直接操作機械裝置,但我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建議和想法:1. 材料選擇:月球環境惡劣,溫差大、真空、輻射等,所以對材料要求很高。可考慮使用耐高溫、耐輻射的特種合金材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