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2022年07月06日14:43:34 科學 1299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 天天要聞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6日電 題:「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作者 王子君 陳佳佳

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40%左右,年平均溫度0攝氏度以下,放眼望去,無邊的高原高寒荒漠草原,這裡是被稱為人類「生命禁區」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4月15日入藏起,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航天新氣象公司「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氣象監測系統」項目建設的工程師們,已經持續在這裡工作了兩個多月。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 天天要聞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第一站,可可西里

4月25日,工程師馬洪傑與張寧從安多縣出發,往格爾木方向,深入無人區500多公里,到達可可西里的核心區域,安裝第一套生態站。

這段路前100公里是公路,後400多公里是碎石路。好在運氣不錯,天氣較冷,沼澤泥路還沒有化凍,車輛通過性比較高。即便如此,一些地方貨車還是會陷進泥潭,需要用小車拖拽才能前行。快到站點附近有一條河,只能憑大致方向牽引著貨車前進,這是整個路程中最難走的一段。全程走了近12個小時,回想這500多公里的路程,馬洪傑還是心有餘悸。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 天天要聞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這大概是我最艱苦的一次出差了,海拔高,稍微干點重活就喘不上氣,因為氣候太過乾燥,每天早晨起來鼻子里都是血塊,紫外線太強臉上爆皮,收穫了西藏民眾同款紫臉膛。」

到達現場後,住宿條件簡陋,他們寄宿在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一間堆雜物的房間中,雖然不透風不露頂,但是屋內屋外一樣冷,大家就著羽絨睡袋和衣而睡,早晨起來,屋子裡的紅牛已經帶上冰碴。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 天天要聞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當地白天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且風大,身體失溫速度異常快。幸虧有野生動物保護站提供的熱水,大家一天能吃上兩頓泡麵。雖然高原沸點低,水只能燒到七八十攝氏度,泡麵只能剛剛泡開,但是「溫、飽」兩件大事的解決,使大家異常滿足。

到達站點的第二天,下了近十公分的雪,現場溫度太低,干一會兒活,手就沒知覺了,戴著手套擰螺絲不方便,只能燒包裝箱生火,汲取溫度讓手不那麼僵硬,方便繼續幹活。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 天天要聞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站點安裝現場一到下午就大風大雪,裝好風速探測設備後,大家測試了實時風速,「最大風速19米/秒,八級風,能吹斷樹枝」。為了多一些有效的工作時間,大家只能每天儘早出發,爭取上午多幹活。

由於低溫,手機、電腦容易死機。馬洪傑的新電腦調試一會兒就會凍關機,只能上車用暖風烤一會再繼續調試,而張寧的電腦徹底凍壞了,光是一套設備的調試過程就用了整整一天時間。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 天天要聞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兩個多月的時間裡,23所氣象團隊完成了所有站點的安裝架設和調試工作。

「一直在路上」

「西藏太大了,站點從西藏東部與青海交接的安多縣分布到了西藏西部與新疆交接的日土縣,我們租車一共跑了兩萬兩千公里,平均每天三百多公里,真正踐行了什麼叫『一直在路上』。」馬洪傑說。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 天天要聞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開車經過的地點海拔最高處是5500米,張寧第一次感受到高反的可怕威力,「渾身發麻,眼睛發黑,頭疼,上不來氣。」

馬洪傑說:「有一個站點在冰川下面,每天都有比較大的降雪,我們調試的時候害怕電腦進水,就把買的帳篷篷布蓋到頭上,鑽到裡面去調試,也是一個獨特的體驗。」

安裝過程異常艱苦,但是大家也會苦中作樂,「旅途」中的美景給了他們不一樣的感受。

「臉很方」的藏狐、雪山下賓士的羚羊、荒原上高傲的野氂牛、平灘上蓄勢待發的野狼、山谷間自在的雄鷹……曾經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珍稀動物,在安裝產品的路上常能遇見。天空和雪山一樣純凈,湖泊和草原相互映襯,冷冽空曠,野性磅礴,每一處都美得像壁紙。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 天天要聞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路上跟野氂牛對峙過一次,它站在路上直勾勾地盯著我們,我怕他頂車,不敢往前開,在原地耗了好久,當地人講,單個野氂牛攻擊性也很強,有把車掀翻的力量,不能跟它對視,要盡量繞著走,好在這次有驚無險,平安繼續後面的行程。」馬洪傑說。

這次與保護動物的親密接觸使工程師們感受到了曾經的「生命禁區」如今孕育著濃濃的生命氣息,也深切體會到保護生存環境的意義,自己做的生態環境變化監測工作也變得更加必要。

馬洪傑說:「這裡海拔高、降雨少、乾旱寒冷,生態環境脆弱,希望我們的生態監測系統,有助於保護區生態環境變化的監測工作,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保護好這片美麗的土地。」(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推介:《氣象學報》2025年第83卷第3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推介:《氣象學報》2025年第83卷第3期

綜述地球系統模式和數值模擬研究曾慶存, 張明華, 戴永久, 曾曉東 (419-434)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70年發展張衛民, 沈學順, 曹小群, 孫健, 吳建平, 彭軍, 宋君強, 朱小謙, 王建捷, 李澤椿, 陳德輝, 龔建東, 趙延來 (435-463)地球實驗室: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進展與前瞻張賀, 馬潔瓊, 柴兆陽, 張木蘭, 曹美春 (464-
坐飛機要核酸陰性證明?成都航空回應稱本想發充電寶新規 - 天天要聞

坐飛機要核酸陰性證明?成都航空回應稱本想發充電寶新規

現代快報訊(記者 謝喜卓)最近,有不少準備乘坐EU2231航班的乘客,都收到了來自成都航空「核酸檢測」的簡訊提示。7月4日,成都航空客服回應現代快報記者稱,這是一條誤發的簡訊,乘客收到之後可不用理會,本意是想發送攜帶充電寶的提示。乘客提供的相關簡訊顯示,成都航空發送的內容為:「您預訂的由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至廣...
新聞最快速度發回總社,迅速突破十萬加 - 天天要聞

新聞最快速度發回總社,迅速突破十萬加

畢業典禮上與父親打視頻電話的溫暖男孩,轉身在故鄉洪水中揮汗清淤。從珍視親情到守護鄉梓,林進標用行動詮釋青春擔當,新華社貴州分社記者劉續記錄下這個男孩在家鄉救災的身影,並向中國記協「我在現場」欄目來稿,講述報道經歷體會。我在現場丨最快速度發回總社,迅速突破十萬加6月24日,貴州持續強降雨,洪水漫灌榕江縣...
記錄江蘇百名勞模|《同一種仰望》⑩:國之大者,蘇有所為 - 天天要聞

記錄江蘇百名勞模|《同一種仰望》⑩:國之大者,蘇有所為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序言:1925年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年來,千萬個背影,同一種仰望。江蘇各級工會始終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動員廣大職工群眾圍繞黨的綱領和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前赴後繼、奮勇拼搏,艱苦奮鬥、建功立業,譜寫
不小心被拍出一對血紅色的瞳孔?恭喜你! - 天天要聞

不小心被拍出一對血紅色的瞳孔?恭喜你!

如果你在暗處拍照時,不小心得到了這樣一對血紅色的瞳孔,那麼,恭喜你!圖 | scienceabc因為這個紅色是眼球後方血管的顏色,能通過瞳孔一眼看到紅色的血管,表明你眼睛裡透光的部分非常清澈通透,血管的顏色也沒有異常。為什麼相機能拍下紅眼但
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現場考核 - 天天要聞

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現場考核

日前,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標誌著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在中試階段取得了決定性成功,也預示著該技術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邁出了關鍵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