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黑科技正在批量面世

2022年07月02日21:45:33 科學 1759

根據新聞報道,在俄烏戰爭中,俄軍第5集團軍司令羅曼·庫圖佐夫少將陣亡,疑似被馬斯克的星鏈系統衛星定位+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技術+無人機精準擊殺。

一些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黑科技正在批量面世 - 天天要聞

這三樣加起來非常恐怖,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星鏈」將由4.2萬顆衛星組成。自2015年2月「星鏈」計劃啟動至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發射2091顆「星鏈」衛星。如果星鏈計劃的4.2萬顆衛星徹底布控完畢,相當於在整個地球的低空軌道布滿了隨時可以調用的殺器。而我們知道,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只要你的照片曾經出現在公開場合(比如互聯網),就有可能被識別,甚至有技術可以按照你7歲時的照片推測出成年時的模樣,準確率高達90%。我們還有人沒在互聯網發過照片的嗎?應該也有,但那是些什麼人,可想而知。如果無人機搭載了隱身技術,那是很難防的,因為不可能你行走的每一個角落都裝上雷達系統。況且,即便是發現無人機飄過,假如你正在出席某些活動,也很難及時帶著武器將其擊落。

這張天羅地網,大概也只有時空技術和瞬移可以抵擋了。難道地外文明的黑科技我們早已掌握?

一些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黑科技正在批量面世 - 天天要聞

已經有不少人在質疑馬斯克有什麼權利跑到外太空布衛星,其實筆者也是有同樣的疑問。照這麼說,二馬、華為中科院......也可以去外太空布衛星。英法德想必也會要求此權利,朝鮮自然不甘退居人後。那麼,這一大堆密密麻麻的衛星,是不是時不時來玩一下碰碰車?

我們知道之前馬斯克就跟我們的「天宮」來了一下碰碰車,只不過沒撞上而已。這只是偶然行為嗎?

2021年的7月和10月間,美國星鏈計劃中的兩顆衛星毫無預兆地接近我國空間站,為了避免碰撞,我國空間站採取「緊急避碰」,雖然成功避開了這兩顆衛星的撞擊,但是也耗費了昂貴的燃料進行變軌。

如果我們必須密集發射「碰碰車」上天,萬一掉下來砸到人誰負責?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這個事情繼續推演下去,很可能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某個人,隨時隨地就會被一塊從天而降的太空垃圾砸個腦袋開花了。我們不需要新冠,也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宅家了。

類似的,飛行汽車也是一種十分不安全的黑科技,因為你可以把它視同有人駕駛的無人機。如果採用了自動駕駛技術,它就妥妥地變成了無人機。而且我們已經發現了,一切公司都可以打著民用的幌子行軍事之實。

一些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黑科技正在批量面世 - 天天要聞

現在這些技術沒有威脅到我們的國家和人身安全,僅僅因為我們不是交戰國而已,而且我們還有核武在此待命。一旦有什麼國家單方面把你定為它的交戰國,他就可以瞬間把民用改軍用。但是你能輕易動用核武器嗎?

美國已經通過在俄烏戰爭中使用星鏈+人臉識別+無人機的軍事行動,向全世界宣誓了它就是要威脅全球所有國家和人類的安全,用不用只是他想不想而已。

人工智慧還有一些技術應用是很多人看了以後大叫「哇」的。比如最近有家「硅語元宇宙」的公司使用授權圖片生成了此人的直播視頻,大家可以網上搜來看。大多數是分辨不出真人和此虛擬數字人(「數字分身」)的區別的。這個原理其實一點都不複雜,我們的技術團隊可以在一周以內搞定。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做到的,其實就是拿一些標準化的動畫素材,跟AI使用人臉生成的3D虛擬人合成就行。任何一個動畫師都可以隨時找到幾十個這類的「身體動畫素材系列」,比如「每隔2.3秒點一下頭,同時給一個微笑」之類的。這類東西唯一的困難點就是對網格。現在的動畫技術都是靠在3D模型上打上網格來載入動作和表情包的,只要兩張人臉的網格點數和位置能對上,就可以完美把動作+表情的動畫複製過來。每個人的臉寬窄不一,五官的位置也不一樣,每個模型被製造出來時生成的網格點數也不同。但只要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批量生成和對齊網格根本不是事。就算使用人工操作,對好兩張臉的網格至多也就需要半天時間。

一些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黑科技正在批量面世 - 天天要聞

最簡單的操作,我可以用你的臉生成一段告白視頻,再發給你的未婚妻,你百口莫辯。大部分人會拿去搞直播,本人躺平了嗑瓜子讓數字分身去直播掙錢。最危險的就是拿你的親人去生成一段被綁架的視頻,來勒索錢財。甚至如果你僅僅是個網紅,真人並未出現在絕大多數人的視線中,我在現實里殺了你,再在網路上取代你,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數字分身這個技術,拿來用在文物上很好,用到人類頭上,就不是那麼愉快的事了,尤其是你在授權圖片的同時,把你的聲線,乃至說話「口頭禪」和語言習慣等也授權出去。

之前早就有人提醒過這類問題,但不知道為何這類科技又捲土重來。還有人為此而歡呼:哇哦,科技改變生活,科技造福人類。

當法律跟不上科技的步伐時,每一項科技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拿來幹壞事。

而很多黑科技正在暗暗生成而我們不知道。

筆者也曾經想過,或許我們可以對照片和聲線做一些處理,從而形成事實上的保護,且又不影響你的日常應用,比如說我把你照片的眉毛、鼻子、嘴巴在某一些特定點位塗淡或者消除,或者我把你嘴角上揚的弧度稍作調整,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一般人看你還是你,但是人工智慧可能認不出你。這種思路是可行的,但在具體執行層面很難做到,主要是因為人類科學家根本不清楚人工智慧做人臉識別的時候,它到底識別了哪些部位的哪些特徵。你當然可以加一些代碼去追蹤它的識別軌跡,但是能做到什麼程度不知道,而且我們也不清楚這些特徵我們怎麼去改變以及改到什麼程度,AI就會識別不出來了。何況,業界還會繼續改進模型,你這邊有加密的高手,那邊就總會有解密的高手。如果搞到最後我的五官必須面目全非才能保護,那這種保護還有意義嗎?而且即便你找到了絕佳的加密辦法,一旦量子計算機用在這個領域,你的加密方法又會被秒解。

難道我們以後每個人帶一張面具出門嗎?

一些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黑科技正在批量面世 - 天天要聞

所以,現在拼科技拼的已經不是經濟發展前景了,拼的是哪個國家和它的市民更安全。

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技術,也是個極大的坑。首先根據演算法你就很難做到百分之百準確,只要是99%的準確率,那就意味著100次出行中可能會有一次出現事故。雖然改率遠遠低於人類駕駛員,但倫理問題確實是大家都不可以接受。大家覺得我自己開著車在路上翻了是我自己的問題,但是機器出問題就是禍害。另外,自動駕駛技術也沒法解決一個塑料袋飛過來蓋住你的攝像頭一類的問題,雖說自己開車也可能有此類問題,但是我們還有副駕駛可能坐著人類在盯稍。所以現在自動駕駛技術基本不提了,只提輔助駕駛,既然是輔助駕駛,離不開人類,你也就沒法放下心去看書或者看電影。但是這個輔助駕駛系統是要安裝很多攝像頭的,車身前後關鍵部位都要裝上,而且如果要接入實時交通,就實時上傳到了雲端。這就好比隨時有許多個攝像頭監視著你的一舉一動,而且雲端隨時可查看。這還不說,如果你在等紅綠燈,你旁邊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路過,它的攝像頭也把你拍了進去。你拍拍我,我拍拍你,就這樣,我們每個人的行蹤和都一覽無餘。如果攝像頭還是個360度全景攝像頭,那你在車裡說的話做的事也一覽無餘。雖然說GPS定位也讓我們的行蹤暴露在雲端,但是升級版追加的攝像頭多了這麼眼線,好像不是一個GPS搞得定的。以後也許你的朋友給你打電話會說,「哎,我剛剛看到你在三里屯,穿得超級那啥,身邊還站著那個x姓的十八線明星,為啥你跟我說你下午沒空見我,還說有一個很重要的電話會。對了,那超模怎麼還開賓士啊,她不是剛剛才說補了稅把車賣了么......對了,你媽剛才把你的車開去洗了,但你媽不是沒駕照么?」

一些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黑科技正在批量面世 - 天天要聞

再說說區塊鏈,我們現在收發個快遞,地址都是暴露無遺的。但是好就好在,快遞公司誰也沒那心思保存你那麼多的單子,互聯網伺服器也會定期清掉過期的單據信息,不然多浪費錢。那你要3年不網購,大概率你的地址就得到了有效保護。但是區塊鏈、NFT元宇宙就不一樣了。你一旦上了鏈,這東西就是不可篡改也不會消失的。我可以保證,當某人的屍體躺在太平間里的時候,Ta在區塊鏈上的數字屍體依然存在,且一定沒人收屍,按照現有技術也沒法收屍。而且這具屍體得益於分散式記賬技術,理論上可以在全球任一台終端上訪問,而不是僅保存在某一個公司的某一台雲伺服器上。

那我僅僅是為了保護一個版權,賣一件藝術品,或者只是玩個遊戲,甚至只是去元宇宙刷個臉,為啥我所有的秘密就都要被區塊鏈「嚴格保護」起來了呢?保護版權和交易藝術品,能不能不讓我除了交易物品之外的其他隱私暴露在鏈上且串聯在一起呢?比如我媽長啥樣,我妹妹有沒有給我寄個包裹。以前的如果有人要惡意暴露我這些信息還需要高明的人肉技術,現在不需要了。

那時候,我們會不會懷念沒有區塊鏈的世界?

再說大數據,大數據早就讓我們的隱私暴露無遺了,只是我們裝作不知道而已,因為它帶來的便利實在太多了。至少對商家帶來的便利太多了,他們可以給你推薦書籍,推薦珠寶,推薦不是頭條的頭條,推薦化妝品......我的大數據似乎屬於全世界,而且他們之間還可以聯合,可以交易,遇到無恥的人可以拖庫,但是這些大數據偏偏不屬於我本人。

但是,我們有可能不發展這些高科技么?不可能,落後就要挨打。但是怎麼發展才能躲過層出不窮的陷阱,確實是一個大問題。那大概未來的互聯網保護技術的層級,要遠遠多於使用的層級。比如說我打開一個APP,可能同時默認打開了50套防護罩技術,硬體軟體一起來。到那時,人們才發現,哦,原來我已經離不開人工智慧助理的服務了,不然我連上個網都做不到啊!

一些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黑科技正在批量面世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南京大學等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取得的四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四項研究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來源:新華社廣州日報新花城編...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 天天要聞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7月7日清晨,一筐體型驚人的巨型野生菌亮相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瞬間吸引眾人駐足圍觀。有市民表示,這個是「菌王」吧?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菌。市民崔先生說,這朵巨型野生菌是在嵩明附近發現的,由於菌子體型過於龐大,他找來四位壯漢朋友幫忙,才合力將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 天天要聞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近期,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和政策網站「碳簡報」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活動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的同時,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約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個月里下降了約1%。這意味著,中國碳排放有望提前達峰。「中國可能已到達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里程碑。」英國廣播公司...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 天天要聞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快科技7月9日消息,獨立遊戲團隊Playables再次帶來了令人腦洞大開的作品——《逝者如斯蠅》。這款遊戲將於7月31日登陸Steam平台,玩家將扮演一隻蒼蠅,體驗其短暫而充滿趣味的一生。《逝者如斯蠅》延續了Playables團隊一貫的風格,採用簡單手繪風格的畫面,呈現出一隻小蒼蠅在房間各處游移的場景。與傳統遊戲不同的是,《逝...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 天天要聞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來源:【全國婦聯女性之聲】他來自湖北,她來自新疆2015年他們一起考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本科畢業後又一同成為精密儀器系直博生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奮鬥拼搏他們性格互補、各有所長在人生的下一程,他們默契約定一同奔赴祖國西部為國防事業揮灑青春熱血崇高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 天天要聞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南都訊 記者程安 實習生許騫文 7月4日,在「雙百行動」駐湛江坡頭區服務隊的組織下,湛江科技學院「滿天星」實踐團的同學們帶著滿滿熱情,來到美麗的南三島巴東小學,深度參與了一場以「珍愛美麗家園、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南三島三面環海,迷人的海岸線不僅風光旖旎,更是中國鱟保護區和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 天天要聞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9日發布報告說,全球剛剛經歷了該機構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6月,西歐地區則經歷了該機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報告顯示,6月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