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2022年07月02日17:13:06 科學 1267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所在位置

佛爺廟灣墓地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年代處於魏晉至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河西走廊一直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曾產生過燦爛輝煌的敦煌文化,是漢唐絲綢之路文化的一個代表。

一直以來,學界都對該地區這一時期的人群結構不是很清楚。為此復旦大學研究團隊,分析了佛爺廟灣墓地的34個樣本的Y 染色體SNP和整個線粒體基因組。發現:漢藏譜係為主(Oα-M117,25%;Oβ-F46,18.75%),部分北亞譜系(N北- F1206, 18.75%) 和可能來自東亞南部的輕微影響 (O1b1a2-Page59, 6.25%; O1b1a1-PK4, 3.13%)。母系包含東亞北部(A,4.17%;CZ,16.67%;D,20.83%;G,4.17%;M9,4.17%),東亞南部(B,12.51%;F, 20.83%) 和歐亞西部 (H, 4.17%; J, 4.17%) 相關譜系。

表明佛爺廟灣人群的多樣性比較高,有著複雜的人群混合史。儘管這一時期中原傳統政權已放棄對河西走廊的控制,並且當地的統治力量非漢人佔優。但當地居民仍然受漢文化的強烈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墓地日用陶器

早在戰國時期,河西走廊居住著各種游牧民族,歷史上稱為月氏、烏孫和匈奴。到了漢朝,統治者把人口調動作為加強對土地控制的手段,是漢朝重要的征服策略。如司馬遷《史記·樗里子傳》中記載,公元前330年秦軍佔領曲沃(中國河南靈寶市),當地人被逐出家鄉。取而代之的是秦民。漢朝政府繼續以人口為基礎逐步控制河西走廊。採取一系列政策,隔離位於蒙古草原的匈奴和河湟河谷的羌人,並與打通與西域聯繫。沿著河西走廊周邊設武威縣、張掖縣、酒泉縣、敦煌縣。根據史料和出土的竹簡,從黃河中下游流域(即洪農縣、河內縣、汝南縣、巨鹿縣、潁川縣等)遷移了大量人口。最近另一項對黑水國河西走廊中遊人群的研究,通過對該地區個體的 Y 染色體和 mtDNA的分析,也佐證了這個轉變,表明大多數黑水國男性來自黃河中下游地區,而女性主要是本地人。

同時,當地的考古文化特徵也表明,黑水國人群繼承了中原傳統。個體的大規模遷移不僅影響了河西原族群的遺傳結構,也導致了當地生活方式的改變。

公元三世紀漢朝滅亡後,中國古代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佔據中原傳統統治勢力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河西走廊;當地新興的勢力成為了主導。該地區經歷了多次朝代更替,從前梁到西秦、後梁、北涼, 南涼和西涼朝代。各少數民族還建立了西秦政權,鮮卑人建立了南涼,氐族和盧水胡建立了後涼和北涼。晉朝垮台後,政權更迭和戰爭司空見慣,尤其是在中國朝代和游牧政體經常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因此,整個河西走廊以西發生了複雜的人口流動。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出土的銅鏡

然而,佛爺廟灣——新店台墓群的考古文化研究支持漢族起源假說。敦煌烏東縣佛爺廟灣墓群(位於以佛教壁畫聞名的世界遺產莫高窟北側。該墓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曹魏時期(公元220-280年),並且使用了大約600年。這使得佛爺廟灣幾乎完美地覆蓋了曹魏至隋唐時期。墓形和隨葬品暗示了佛爺廟灣遺址的文化內核,繼續堅持漢族傳統。例如,許多日常使用的陶器)和銅鏡在佛爺廟灣墓葬中發現了典型的漢族風格。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墓地數據詳情

從基因分析,結果32 個佛爺廟灣個體中總共 20 個不同的 Y 染色體亞單倍群。父系單倍群分布顯示為:Oα-M117 (25%), Oβ-F46 (18.75%), N-F1206 (18.75%), O-M188 (6.25%), O-F444 +, F46- (6.25 %)、O1b1a2-page59 (6.25%)、Q-M120 (6.25%)、C-F1144 (6.25%)、N-F2930 (3.13%) 和 O1b1a1-PK4 (3.13%)。另外一點,在佛爺廟灣人群中未檢測到占漢族約14%的單倍群Oγ-IMS-JST002611,這表明佛爺廟灣父系基因庫與漢族有些不同。

母系方面:單倍群D (20.83%)、F (20.83%)、CZ (16.67%) 和 B (12.5%) 比例偏高。單倍群 A (4.17%)、G (4.17%) 和 M9 (4.17%)比例偏低。值得注意的是,單倍群D4在佛爺灣人群中的出現頻率最高(16.67%),可進一步分為亞進化枝D4*、D4b2b*和D4h1*。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Y-DNA類型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mtDNA類型

同時,檢測到少量來自歐亞西部的單倍群H(4.17%)和J(4.17%)。其中,單倍群 H 在新疆且末縣的加瓦艾日克墓地中也有發現,但在歐亞大陸西部更為常見。單倍群 J 古代新疆墓葬中鮮有發現,在歐洲的頻率適中。這揭示了佛爺廟灣人群受到西域人群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墓地Y單倍群頻率PCA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佛爺廟灣墓地mtDNA單倍群頻率PCA

佛爺廟灣人群的飲食結構與黑水國漢代的農業人群有顯著差異。並且更接近於游牧民族觀察到的古飲食模式。考古發現,如河西走廊出土的可追溯到曹魏和十六國時期的彩繪壁畫,通過顯示非漢族習俗的盛行來支持我們的結果。其他記錄的習俗也反映了來自胡人的影響。髮型、服飾、風俗習慣和五官特徵表明,該人群屬於不同的民族來源,如氐族、羌族、鮮卑族和其他非漢族。

歷史記載進一步說明了,曹魏時期河西走廊的多民族性質。這時該地區包括漢、氐、羌、河西鮮卑(禿髮鮮卑,乙弗鮮卑,意雲鮮卑等),盧水胡,西域胡和屠各胡。漢朝時,漢、羌、氐已在河西走廊定居。吐蕃鮮卑後來成為河西鮮卑中最強大的力量之一。他們於公元219-256年從陰山遷徙到河西走廊,建立了吐蕃烏古統治下的南梁禿髮烏孤(公元397年。在鼎盛時期,吐蕃鮮卑控制了中國西北的大部分地區。漢魏時期,瀘水胡沿河西走廊定居,於公元397年建立北涼。這個民族非常複雜,可能有匈奴、 小月氏,義渠,雜胡,西戎或貲虜聯繫。三國時期,西域胡人也分布在河西走廊。敦煌寫本(敦煌文書)記載了漢族與胡族通婚的情況。敦煌出土的《粟特書信》表明,這一時期有相當數量的粟特商人從撒馬爾罕遷徙而來。在佛爺廟灣母系基因庫中發現的歐亞西部單倍群可能為這些文獻提供了佐證。這些民族在敦煌生活和通婚,強烈地影響了河西走廊的人口歷史。

總之發現,儘管佛爺廟灣和中原遺址的考古文化具有相似性,但佛爺廟灣人群的遺傳結構和飲食結構與漢族人群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佛爺廟灣的考古文化與民族並不一致。然而,儘管這一時期朝代政府逐漸放棄了對河西走廊的控制,各種非漢民族建立的區域政治力量成為河西歷史的主導因素,但漢文化因素仍然對佛爺廟灣人群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佛爺廟灣的磚墓畫像欣賞

敦煌畫像磚墓與嘉峪關、酒泉的不同點是:其一:前者以墓葬照牆為施畫區域兼及內室,而後者以墓室四壁為施畫區域;其二是前者以神龕靈獸及歷史故事為主,而後者以生活和生產的場景為主。他們的共同點是二者均飾以複雜的仿木構彩繪磚雕,以象徵高塢深堡的莊園門闕。從磚畫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民間繪畫的技藝以達到相當純熟和普及,也反映出敦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各種宗教文化的影響而非常的活躍。這也為佛教文化的發展與敦煌莫高窟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伯牙彈琴畫像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東王公羽人圖壁畫磚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西王母圖壁畫磚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騏麟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青龍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白虎表情畫得栩栩如生,畫師的巧妙之筆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這是山海經里的神獸,還是穿越時代的恐龍?真是大開眼界

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居民的基因結構 - 天天要聞

應該是寫實的鳳凰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李德仁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金-全額捐給這所高校 - 天天要聞

李德仁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金-全額捐給這所高校

2023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迎來了中國科技界的巔峰時刻。在這裡,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這一獎項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象徵著國家對科學家們辛勤工作和卓越貢獻的最高認可。今年,這一殊榮由兩位科學巨擘——薛其坤院士和李德仁院士摘得,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傑出成就讓整個科技界為之矚目。地球科學的...
人事時間|最閃亮的星:這些大師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人事時間|最閃亮的星:這些大師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獲得中國科技界的崇高榮譽。2024年5月13日,李德仁在武漢大學的辦公室里。  本文圖均為 新華社 圖李德仁生於1939年12月,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一直致力於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他攻克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
30張活久未見照:藤壺鑽進了鯊魚眼睛,水蛭大戰蚯蚓黑吃黑 - 天天要聞

30張活久未見照:藤壺鑽進了鯊魚眼睛,水蛭大戰蚯蚓黑吃黑

01、棕櫚鳳頭鸚鵡小時候長得並不好看,尤其是當它們沒毛的時候,來看看這些小傢伙年幼時候的狀態。02、為什麼這隻青蛙會有那麼多腿?這是因為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變異。03、色彩絢麗的兩隻海兔相擁04、這到底是個心理素質多強大的人吶05、那隻老鼠是不
重磅!河南多家上市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丨名單 - 天天要聞

重磅!河南多家上市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丨名單

【大河財立方消息】6月24日,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河南省力量鑽石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半導...
國家科技獎出爐,華科大7個項目獲獎 - 天天要聞

國家科技獎出爐,華科大7個項目獲獎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在這次科技界的盛會上,華中科技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有7個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該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徐明厚教授團隊完成的項目「
權威發布|喜報!吉林省1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權威發布|喜報!吉林省1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據了解,吉林省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計12項,其中主持項目3項,參與項目9項。  其中...
因宇航服冷卻液泄漏,NASA 今日取消國際空間站太空行走 - 天天要聞

因宇航服冷卻液泄漏,NASA 今日取消國際空間站太空行走

IT之家 6 月 24 日消息,NASA 今日宣布取消了在國際空間站的太空行走,原因是宇航服冷卻液在艙口泄漏。IT之家從 Space 獲悉,美國宇航員特雷西・考德威爾・戴森(Tracy Caldwell Dyson)和邁克・巴拉特(Mike Barratt)在美國東部時間今天上午 8 點 52 分(北京時間 20 點 52 分)被任務控制中心告知,停止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