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龐智敏
首先我先概括一下何為思考:①思考源於主體對意向信息的加工,而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對意向——信息內容的加工過程。②任何思考的進行都是在聯想——連鎖反應中進行的推理與演算——信息內容的加工。
那麼回歸標題,在進行事物思考之前,我們要對這件物品進行想像,追溯本源,得知它的本質和最初的定義。比如:筷子,在原始社會,大家以手抓食,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為了適應生活的需要,筷子最初的形狀就慢慢地形成。筷子,則是人們在生活中對「食」的創新思考。而要達到這種類似追溯本源的思考,最基礎的是我們首先要具有海洋般的知識儲備,這是我們進行創新式思考的第一步。
其二,需要運用到我們大腦的想像力,需要我們突破實際、天馬行空的發散性想像。創新,就是要我們拋開舊的,創造新的。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傳統的風扇是由葉片組合在轉盤上而成,通過旋轉改變氣壓。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去掉它的葉片,利用一種空氣倍增技術來改變氣壓,同時也達到和有葉片風扇一樣的效果,但是更加安靜、安全呢?
又比如牙膏,只有一邊能擠出來,那麼是否可以弄個雙頭的牙膏,這樣在擠牙膏的時候或許更容易些?我們的思考之所以不能同發明家的達到一致,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我們大腦的想像力時刻放飛,當然,也存在社會環境、時代思想的禁錮的影響,讓我們產生刻板的思考。就好比飛機誕生的年代誰能意料出來呢?所以,打破被禁錮的想像力是進行創新式思考的第二步。
最後,是在生活中通過實踐將第一步與第二步結合起來,通過反饋再創新,與時俱進的創新思考才是結合實際的真方法。
親愛的龐智敏:
很喜歡你舉的這幾個例子,特別帶感!除了放飛想像力,在大腦圖景中先通過聯想構築事物的全貌並大概把握其規模之後,還需要一步,通過分析而令規律間的聯結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科學性,由此而達至實踐的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