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科研引領全病種產品落地,貝瑞基因多場景發力三代測序

2022年06月30日21:35:23 科學 1985

6月30日下午,貝瑞基因以第三代測序技術為主題,舉辦了2022年首場線上媒體開放日活動。其間貝瑞基因向外界公布了三代科研的最新進展:由公司參與完成的三代SMA(脊髓性肌萎縮症)臨床回顧性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分子診斷領域權威國際學術期刊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即時IF=5.568)。


科研成果頻出,產品相繼落地……在三代測序技術已為基因行業打開一扇全新大門的當下,厚積薄發的貝瑞基因以此為契機,將技術優勢拓展至更多場景,運用於更廣泛的攜帶者篩查,為出生缺陷預防貢獻力量,力求在生物經濟時代實現彎道超車。

重磅科研引領全病種產品落地,貝瑞基因多場景發力三代測序 - 天天要聞


SMA口服藥主動降價,天價注射液納入醫保,

此次三代SMA研究成果由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與貝瑞基因聯合發表,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王彥林教授和貝瑞基因毛愛平博士為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

近日,山東省葯械集中採購平台一則公告,讓SMA再度進入大眾視野。公告顯示,SMA口服藥利司撲蘭主動申請降價,調整後價格為每瓶1.45萬元。按年齡體重計算,價格調整後最大使用劑量患者年治療費用將低於45萬元。據了解,利司撲蘭今年將繼續參與國家醫保談判。而就在去年年底,經歷談判代表的「靈魂砍價」,用於治療SMA的「天價葯」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納入國家醫保,每支價格從70萬元直降到3.3萬元,一時引發熱議。

因「天價救命葯」屢屢登上熱搜的SMA到底是啥?SMA即脊髓性肌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是一類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肌無力和肌萎縮的遺傳性肌肉疾病。SMA為嬰幼兒中第二常見的致死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群攜帶率為1/72-1/47,發病率為1/10000-1/6000。

雖然SMA治療藥物已納入醫保或正在積極進入醫保的路上,但其終生治療費用對大部分家庭而言,仍然十分昂貴,且患者的治療為修正治療而不能根治。因此,SMA攜帶者篩查才是最有效的應對方式。此次研究也證明,貝瑞基因三代SMA相比qPCR、MLPA等傳統檢測方法,覆蓋更全面,檢測更精準。

檢出率提高到98%以上,殘餘風險降低4-5倍

此次開放日活動中,貝瑞基因三代事業部總監任志林從技術層面介紹了三代SMA與傳統檢測方法相比的優勢,並以此次臨床回顧性研究的數據予以佐證。

據介紹,SMA攜帶者分三種情況:91-94%的攜帶者只有一個正常功能的SMN1拷貝(1+0),2-5%的攜帶者含有兩個SMN1拷貝,但其中一個包含致病點突變(1+1D),另外4%為沉默型攜帶者,即有兩個SMN1拷貝,但都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2+0)。目前qPCR、MLPA等傳統基因檢測方法無法檢測1+1D和2+0攜帶者,殘餘風險最高可達1/415(1/1245-1/415)。

重磅科研引領全病種產品落地,貝瑞基因多場景發力三代測序 - 天天要聞


任志林表示,三代測序具有超長讀長、無GC偏好、對高度重複等複雜區域也能夠準確測序等技術優勢,且技術成本持續下降,2025年將實現與二代測序成本持平。在此基礎上,貝瑞基因開發出三代SMA基因全面檢測(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MA, CASMA)技術,全球首次實現SMN1及SMN2基因近30kb全長序列的高效率三代HIFI測序。CASMA還能同時檢測SMN1及SMN2基因拷貝數、全基因範圍內致病性SNVs及Indels,並主動提示沉默型「2+0」的攜帶風險。

此次三代SMA回顧性臨床研究,CASMA一次性精準檢測所有337例樣本的SMN1及SMN2基因拷貝數,對SMN1拷貝數缺失的檢測靈敏度高達100%。CASMA還成功檢測出4例會被qPCR、MLPA等傳統方法漏檢的SMN1基因點突變攜帶者(1+1D)。通過專利分析方法,CASMA直接預測出全部7例(來自4個家系)已知「2+0」型攜帶者。數據顯示,CASMA能大大改善SMA患者基因診斷及預後判斷,提高SMA新生兒基因篩查效率,將攜帶者檢出率從91-94%提高到98%以上,將殘餘風險降低4-5倍。

下一站場景,一鍵解決單基因全病種檢測

事實上,三代SMA只是貝瑞基因三代測序臨床轉化體系中的一塊拼圖,無論是科研還是產品落地,都遠遠不止於此。

不久前,由貝瑞基因提供技術支持的三代CAH(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臨床回顧性研究成果,發表於檢驗醫學領域權威國際學術期刊Clinical Chemistry(即時IF=11.784)。更早一些,2021年上半年,公司發起了地中海貧血基因圖譜(TiGA)計劃。2021年7月,由貝瑞基因提供技術支持的三代地貧多中心臨床前瞻性研究成果在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上發表。

一系列臨床科研成果出爐,還有21台 PacBio Sequel II/IIe 三代測序儀雄厚儲備的加持,貝瑞基因已將三代測序技術觸達多種罕見病,三代地貧、三代CAH、三代SMA等產品相繼落地。其中,三代地貧檢測試劑盒近期取得醫療器械註冊倫理批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三代CAH和三代SMA技術則在2022年雙雙取得發明專利證書。

至於三代測序的下一站應用場景,「一鍵解決」單基因全病種檢測才是貝瑞基因的終極目標。貝瑞基因介紹,因為公司的各種產品是高度兼容,所以更容易實現一次性解決多種疾病,而從一到多,準確性不會受到影響。至於市場方面,在貝瑞基因看來,未來最大的應用場景還是攜帶者篩查,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得到更廣泛的臨床認可,市場也將迎來爆發。

正是有了三代測序這個不錯的著力點,在被問及在生物經濟時代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時,貝瑞基因才有了足夠的底氣。公司表示,將始終以臨床需求為中心,在科研、硬體和產品三個維度做文章,以全產業鏈布局,為大眾帶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貝瑞基因董事長、總經理高揚表示:「我們非常希望能抓住技術躍遷的機遇,在未來的臨床場景做到全基因病的篩查和未明確疾病的診斷,成為臨床和患者之間的橋樑,踐行企業使命,實現價值增長。」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路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著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