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2022年06月29日18:56:31 科學 1185

新冠病毒已經肆虐兩年之久,在這時間內,所有人惶恐度日,擔心自己中招。放眼全球,都在被這一小小病毒折磨不成樣子,經濟公共安全倍受打擊。

新冠病毒屬於RNA單鏈病毒,變異率極高,可以與大量准種形式混合在一起。

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 天天要聞

一個患者身上並不是有完全的統一病毒,而是多個變異得到的毒株。大量研究表明。即便是早前的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免疫功能,也能防止人們患病,但新冠病毒兩年過去了還沒有消失跡象,確實容易浮想聯翩。

老話說「大疫不過三年」?

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大型瘟疫爆發,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未超過三年就自行消失了。而新冠疫情仍處於防疫階段,要想找住苗頭,迅速掐滅,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老話常說「大疫不過三年」,意思是指即便是再怎麼大型的瘟疫,三年時間足夠結束。可新冠疫情馬上就到三年之期,他有可能乖乖消失嗎?

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 天天要聞

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來自蘭州大學黃建平院士的團隊,與各個領域的專家聯合評估後,在我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上,發表了名為《奧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將終結》的評述文章。

文章內提出,根據最新的預測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大流行將在2023年11月份結束。

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 天天要聞

世衛組織也指出,現在全球各國家有了相對應的保護措施及嚴格的防控舉措,這種局面也有望在2023年終止新冠疫情。

世界上各個地區的確診肺炎病例明顯降低,主要以無癥狀和輕癥狀為主,加上所有新冠疫苗接診有效,目前正處於評估第4針新冠疫苗預防接種,需要根據環境疫情發展情況,界定要不要普及第4針新冠疫苗接種。

不過,疫苗分配做不到公正,未來有幾率出現病毒變異,一些不利的因素或境外輸入,也可能導致目前取得的進展付諸東流。

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 天天要聞

新冠病毒的特徵也被陸續揭露,比如很多患者感染治療完成可能要面對後遺症、復陽、間接性潛伏、易感等。即便人們在不斷鬥爭,但也有許多不確定性,病毒的變異特性也增加了防疫難度,如果以後出現毒性更高的毒株,對抗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人類與病毒的鬥爭有兩種結果

評估人類與病毒鬥爭的結果,一般是有兩種。第一比如之前的非典病毒,雖然適應了一段時間,但最後由於各種因素自行消失。

第二則是人類和病毒初步建立了共存,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實現了流感及各大流感超強病毒的共存方式。

可見當下新冠病毒很難自行消失,他只會隨著環境變異慢慢強大,所以大家偏向於第2種結果。

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 天天要聞

新冠病毒有哪些傳播途徑?怎樣解決?

--空氣傳播

新冠病毒攜帶者呼吸時會通過口鼻向外界傳播病毒。特別是在室內封閉環境下,感染果停留時間過長的地方都會有一定傳染性。

解決方法主要是勤開窗勤通風,促進空氣交換流通。

--接觸傳播

與新冠病毒攜帶者近距離接觸,手沾染這種病毒,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口鼻眼睛粘膜,容易造成病毒接觸感染傳播。

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 天天要聞

解決方法則是勤洗手,做好防護措施。

--飛沫傳播

如果新冠病毒攜帶者在談話打噴嚏時未進行阻隔,導致病毒到達其他人的口腔,鼻腔中則會誘發感染。

解決方法則是佩戴口罩勤消毒。

寫到最後

目前我國絕對是抗疫的領先者,已將疫情徹底控制住,作為全球大流行病毒,獨善其身不可能,所以其他國家也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新冠病毒攜帶者輸入流通。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 天天要聞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夏季是蚊蟲類孳生的高發期,比較常見的有蚊子、伊蚊、臭蟲、蒼蠅、毛毛蟲、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見人就咬。反正人們對蚊蟲是比較忌憚的,因為它們會攜帶一些細菌。近日,湖南益陽桃江縣局部出現遍地「雞公蟲」引發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 天天要聞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文昌魚其實並不是魚,它是低等無脊椎動物向高等脊椎動物演化時的過渡生物,早5億年前...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 天天要聞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今天是世界海龜日,「小綠」我決定給自己放天假。我打算在近岸海域暢遊,晒晒太陽,餓了就在珊瑚叢中覓食。吃飽喝足便漂在水面打盹,或者尋一處暗礁睡午覺。 作為海洋爬行動物,我們綠海龜用肺呼吸,這....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 天天要聞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引言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月球宛如一顆孤獨的明珠,長久以來都是人類嚮往和探索的聖地。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的新發現,無疑給人類帶來了前所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 天天要聞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6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四川分局獲悉,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等聯合發表了一個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滎經鳳仙花。滎經鳳仙花。攝影 宋心強據了解,鳳仙花屬是鳳仙花科中最大的屬,全世界有1000餘種,主要產於歐亞大陸的熱帶...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馬曉玉 張崢航天技術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航天活動,人類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