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頭版關注!青島海研:邁出「數讀」海洋的關鍵一步

2022年06月29日08:11:06 科學 1591

《青島日報》頭版關注!青島海研:邁出「數讀」海洋的關鍵一步 - 天天要聞

《青島日報》版面截圖

深海藏有豐富的資源和無窮的潛力,但廣袤的海洋就如同一處待開採的寶藏,需要人們不斷探索。

我國海洋領域研究專家曾表示,200米以深的海域佔地球海洋總面積超過90%,這些海域不僅蘊藏著豐富的漁業礦產資源,同時對調控地球系統演變、探索人類生命起源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人類對深海世界的認識甚至要淺於對月球表面的了解,對深海的探索一定程度上還處於「盲人摸象」階段。因此,我們向「深藍」挺進的路還很長。

《青島日報》頭版關注!青島海研:邁出「數讀」海洋的關鍵一步 - 天天要聞

「人類對海洋的了解遠不如對太空的了解。」青島海研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溫琦如是說。

如果想認識海洋、了解海洋,那麼首先要通過海洋觀測獲取數據——這是海洋安全保障、海洋經濟發展、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生態環保等實施的關鍵基礎。海洋觀測技術涉及海洋感測器、觀測裝備和觀測網路等多方面關鍵技術。但與美歐相比,我國海洋觀測技術發展起步較晚。

《青島日報》頭版關注!青島海研:邁出「數讀」海洋的關鍵一步 - 天天要聞

青島,青島海研電子作為致力于海洋觀測技術和裝備的民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獲得70餘項自主知識產權,圍繞海洋立體觀測監測方向,對多個細分領域實現專利覆蓋。近年來,企業憑藉核心技術,日益被「業內」所認可——與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多個涉海院所、中國自然資源部下屬海洋相關事業單位,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涉海高校,中船重工、中國聯通等多家央企合作。

多參數漂流觀測浮標是海研電子的主打產品之一,在位於李滄區的青島海研電子有限公司展廳,可以看到公司自主研發的「波浪精靈」。作為浮標,其區別於大眾印象中通過錨鏈固定在水底的大型浮標站,是一個高約80厘米、直徑約80厘米的浮標「小精靈」,由316不鏽鋼浮標殼體、一次性儲能單元、北斗GPS定位系統以及通訊系統(北斗、4G、天通、銥星等多種方式可選)組成。浮標「搭載」近海定點觀測海面波高、波周期、波向和水溫監測的小型浮標測量系統,用於沿岸海洋環境監測站波浪觀測工作和近岸環境監測工作,測量要素包括海浪的高度、周期、波向等特徵值,並可依據測量數據估計海浪功率譜、方向譜等。

《青島日報》頭版關注!青島海研:邁出「數讀」海洋的關鍵一步 - 天天要聞

「以前,海洋設備偏向進口,這種小型浮標多是從國外購置。我們由演算法和材料入手,著力於數據回傳的實時性、有效性和穩定性,自主研發這款設備,為國內首創。」溫琦介紹,投入使用的設備最長已實現18個月的有效觀測並還在繼續工作,設備最遠到達太平洋夏威夷海域的北端。

溫琦說,企業涉海領域設計推出的產品已有200餘個。在這些產品中,既有全國首套能在水深6000米以內的海底長期連續工作的深海海底三腳架觀測系統,此觀測系統獲得山東省首台(套)關鍵技術裝備,也有全國首台浮標用無人值守絞車

《青島日報》頭版關注!青島海研:邁出「數讀」海洋的關鍵一步 - 天天要聞

「海洋給我們提供了最早成長的沃土,這裡有足夠穩定的成長空間。下一步,我們要尋求更大的市場去拓展,就要去向第一產業邁進。」溫琦所說的更大空間和市場,指向的是耕海牧漁的「智慧水產」領域。

在溫琦看來,企業致力於「智慧水產」將在更廣大領域深耕海洋。「我們的優勢是感測器,這可以應用在海洋牧場等領域,為其進行相關數據的觀測提供數據支撐。」溫琦介紹,比如企業研發的營養鹽感測器產品是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成果,由中科院與青島海研電子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以及時了解水體富營養化程度。

以往監測營養鹽數據,需要人工取水後到實驗室進行試驗。而這台設備完全模擬手工法操作,將其投放到監測水域,即可實現設備自動化試驗,並同步傳回試驗數據。值得一提的是,僅1台儀器可同時高質量完成亞硝酸鹽、氨氮、硅酸鹽等5種營養鹽的原位在線監測。

《青島日報》頭版關注!青島海研:邁出「數讀」海洋的關鍵一步 - 天天要聞

這些年,基於企業不斷研發、不斷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涉海產品,企業營業收入年增長率達到80%,去年營業收入近億元。作為一家高成長性企業,時下,海研已入選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培育庫,溫琦為企業確定5-6年時間上市的「小目標」。而其更為遠大的目標,則是要做基於漂流浮標的數據服務。

溫琦說,隨著物聯網技術和衛星通訊技術的普及,加之海研自主研發的感測器,企業計劃通過逐年遞增的方式,最終實現全球3萬套以上漂流浮標的投放——這接近於在大洋上實現每150公里的網格觀測,由此建立起漂流浮標觀測網,為相關單位提供數據服務,助力其實現更精準的預測預報。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著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著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慧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