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2022年06月29日04:12:02 科學 1665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地球46億年的歷史,無疑是一部極其宏大的史詩,而我們人類在這段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在目前看來尤為重要,但在過去卻不值一提。 畢竟,我們的祖先最初在大約 300 萬年前獲得了現代人類的體型和習慣。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地球在人類出現之前所經歷的數十億年的歷史,仍然值得探索。

雖然我們普遍認為人類是地球上唯一倖存的先進文明,但這樣的理論還是有點太絕對了,因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沒有人知道地球是否曾經誕生過與人類相似的生物。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因此,網上也有不少人堅信,在人類之前,地球上就有文明。 而現代人類發現的一塊古老的「晶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這一說法。

漁民的發現

這個晶元實際上是一塊化石。 2021年,一位名叫維克托的俄羅斯漁民在日常捕魚中偶然發現了一塊奇怪的石頭。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單就形狀而言,這塊石頭與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鵝卵石並無本質區別,但漁夫卻不禁注意到,石頭背面印著一個乳白色的圖案。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這種圖案與石頭的整體結構格格不入,彷彿有人刻意印出來的。 它的形狀和結構非常類似於計算機的處理器,就好像它是一個帶有圖案的晶元。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漁夫維克托玩起了石頭。 用肉眼揉搓判斷後,發現紋路無法用人工抹去,所以他覺得這塊石頭的背後還有更大的研究價值。 ,然後向有關部門報告此事。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古老的晶元?

接到維克多的報告後,相關部門立即趕到現場,帶走石頭進行研究。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人們起初以為它只是人造石,但經過精密儀器測試後,卻驚奇地發現,這塊石頭已有2.5億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化石。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這塊化石不應該在維克多之前被發現,所以表面其餘部分的紋路只能是純天然的。


這一發現令許多科學家感到驚訝。 自然界中真的沒有類似的物質可以在石頭表面留下如此規則的圖案。 而且因為我們自己的技術還不夠,無法取出整個圖案,只能用一些精緻的儀器來測量裡面的材料含量。

否則,如果這真的是一個晶元,我們或許能夠讀取其中的信息,得到一些驚人的發現。

測試結果

科學家們對化石圖案進行材料測試後,都驚掉了下巴,因為他們意識到化石表面的圖案是由一種納米技術製成的。

納米技術目前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應用於晶元製造行業,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機、電腦和所有高端電子設備都體現在納米技術中。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塊晶元出現在1958年。如果這塊2.5億年前的化石真的有晶元,那麼無疑將證實我們人類確實不是地球上的第一個文明。

但這種說法聽起來有點難以置信。 2.5億年前的地球正處於一個時代變遷的時期。

當時地球的主人是一些與恐龍有關的爬行動物。 這些動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文明的發展。 畢竟它們是極其兇猛的掠食者,在這樣的威脅下,沒有任何文明能夠生根發芽。

萬一出了差錯,一定有鬼。 科學家們意識到,雖然這塊化石表面的圖案具有類似納米技術的圖案,但它很可能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晶元。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故事的真相

在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後,科學家們專註於一種叫做海百合的生物。 肉桂是一種古老的水生生物,從大約 4.8 億年前一直活躍到今天。 這種生物的形狀極為奇特,看起來就像是一株在海洋中飛翔的植物。

科學家之所以關注海百合,是因為它們是人類已知的最化石化的生物之一。

首先,海百合一般生活在海底,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而且它們的結構非常柔軟,死後會被海水的巨大壓力迅速壓縮。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其次,由於2.5億年前的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大滅絕,海百合的身體由於自然原因被壓在海洋中的岩石上,這絕對不是不可能的。 災難。 可能的事情。

而這個所謂的晶元應該是被海百合的屍體壓了下來,但由於一次巧合,石頭表面形成了一個帶有晶元結構的方形圖案。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而科學家在化石上發現的類似納米技術的技術,也可以歸因於巨大的海水壓力。 可能是巨大的壓力將材料壓制到了納米級別,讓科學家們誤以為這是納米產業創造的一塊。 做晶元。

曾經被認為是史前螺釘的是海百合的莖


人類不是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結語

當然,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兩種說法,都是人類對這塊化石的猜測,事實的真相還沒有被揭開。 在我們人類之前,文明的存在一直是科學界未解之謎。

不過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從現有的證據中更多地了解地球過去的歷史,從而揭開許多過去的記憶,更好地了解我們母星的過去。 然後從這個過去探索我們人類的未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著誰?一起來看看土衛二上的原住民!"通過卡西尼號的測量,我們知道土衛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們知道那裡有液態水、能源以及碳、氫、氮、氧、磷和硫等化學物質。"圖示:土衛二噴出的冰羽流。(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衛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裡著陸,...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星空有約|月亮「邂逅」星團,這幕美景別錯過端午節當天傍晚,一彎蛾眉月將與著名的蜂巢星團近距離相伴,屆時只要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眾將會目睹到這兩個不同天體上演的「親密一幕」。由於23時左右月亮才會從西方落下,因此觀賞、拍攝這一幕美景的時間比較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著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