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2022年06月28日05:33:17 科學 1008

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聞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4381


單細胞氨基酸解析度的蛋白質組解析是生物醫學研究人員的夢想,畢竟蛋白是絕大部分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1)。

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Cees Dekker等研究人員也許做出了重要第一步。研究人員使用現有用於DNA測序的納米孔系統(nanopore)通過改變樣本製備與數據分析策略,高精度分析了多肽氨基酸的變化,從而證明了用納米孔高精度蛋白測序的理念(2)。

研究人員將待測的多肽與單鏈DNA拼接,並使用DNA解旋酶提供動力讓多肽在納米孔定向穿梭,從而,與納米孔DNA測序原理類似,將氨基酸序列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進而根據電信號推測序列信息(2)。

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聞

使用納米孔進行蛋白測序的基因原理(2)


然而,就像預料中一樣,這種多肽測序信號比較雜亂,準確性不高。研究人員分析信號雜亂的主要原因是多肽在納米孔中往複熱運動產生的「隨機噪音」;於是,通過合理設置DNA解旋酶濃度,讓DNA解旋酶反覆與測序中的「DNA-多肽鏈」結合,從而像反覆「倒帶」一樣重複測量多肽通過納米孔的電信號,提高了多肽序列分析的準確率。研究人員推算,如果反覆測量30次,多肽測序的錯誤率可達百萬分之一以下(這也是根據物理水平細微變化測量的重要優點)(2)。

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聞

重複獨立測量提高多肽序列解析準確率(2)


研究人員表示該工作只是證明用納米孔解析單分子蛋白序列的理念,目前還存在對複雜氨基酸組成的多肽讀取困難、讀取片段短、依賴蛋白序列的「先驗知識」以及複雜混合蛋白體系分析需要的實驗數據量大分析難度高等等問題。

不過,研究人員樂觀地展望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實驗上的優化調整解決;該技術有望低成本高精度解析單細胞蛋白質組並開發出眾多特異性應用,從而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與臨床(2)。

該項工作2021年11月4日發表在Science(2)。

Comments:

蛋白從頭設計提高納米孔等在低溫高鹽條件下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測序準確率值得探索,畢竟納米孔測序這種自然界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應用天然蛋白基本不可能最優效果(3)。

通訊作者簡介:

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聞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PkEB9j4AAAAJ&hl=en

參考文獻:

1. E. M. Schoof et al., Quantitative single-cell proteomics as a tool to characterize cellular hierarchies. Nat. Commun. 2021 121. 12, 1–15 (2021).

2. H. Brinkerhoff, A. S. W. Kang, J. Liu,A. Aksimentiev, C. Dekker, Multiple rereads of single proteins at single–amino acid resolution using nanopores. Science (80-. ). (2021),doi:10.1126/SCIENCE.ABL4381.

3. A. A. Vorobieva et al., De novo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β barrels. Science (80-. ). 371 (2021),doi:10.1126/SCIENCE.ABC8182.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4381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古老茶山遇上衛星,老電影遇上新技術!如此「新質」獲全國記者點贊【東南風好揚新帆】 - 天天要聞

古老茶山遇上衛星,老電影遇上新技術!如此「新質」獲全國記者點贊【東南風好揚新帆】

當古老茶山遇到高精尖衛星當膠片電影遇到前沿數字修復技術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化學反應?在福建安溪這一切已不再是想像! 6月12日下午,東南風好揚「新」帆——廣電融媒體總編記者福建新質生產力採訪團走進福建安溪縣,來到充滿科技氣息的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展示中心,探秘空天大數據如何為茶山披上智慧外衣,體驗數字化...
促進前沿科技落地泉城 | 訪大灣區大學(籌)教授於華 - 天天要聞

促進前沿科技落地泉城 | 訪大灣區大學(籌)教授於華

6月12日,濟南第二屆「海右人才節」開幕式暨濟南校友經濟創新發展大會正式舉行,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大灣區大學(籌)教授於華受邀參加活動。據了解,於華長期致力於探索納米薄膜材料在新一代光伏技術和碳中和領域的應用。
探秘人類從誕生到現在出生了多少人數 - 天天要聞

探秘人類從誕生到現在出生了多少人數

你是否好奇過人類從誕生到現在總共出生了多少人?讓我們一起揭秘。人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百萬年前,但直到最近幾千年,我們的人口數量才有了顯著的增長。根據歷史記錄和科學研究,我們可以大致估算出人類歷史上出生的人口數量。從最早的石器時代到現代科技文
全球變暖致高溫頻發,極端氣候來襲,人類未來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全球變暖致高溫頻發,極端氣候來襲,人類未來何去何從?

盛夏季節,北地高溫頻現,南方降雨頻繁。作為對氣候變化有深入研究的專家,我深知氣溫升高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它正在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未來走向。全球變暖對高溫天氣的影響全球變暖進程已成定局,對地球氣候環境產生深遠影響並導致顯著變化。高溫天氣頻發
白蟻「全軍出擊」了 ,漫天飛舞!6招制敵方法送上 - 天天要聞

白蟻「全軍出擊」了 ,漫天飛舞!6招制敵方法送上

據「上海疾控」微信公號消息,近日,申城天氣潮濕悶熱,白蟻集中出飛衝擊紗窗,漫天飛舞!上海白蟻,毫無疑問地衝上熱搜。  小夥伴紛紛表示:到處亂飛,還在地上爬,翅膀黏在一起,啊啊啊啊啊啊,好嚇人啊!   路燈下的白蟻飛舞,更是明目張胆「放飛自我」   就算紗窗擋著進不來,那些神通廣大的白蟻還會從縫隙里鑽...
菩提子真假難辨?學會這幾招,輕鬆鑒別真偽! - 天天要聞

菩提子真假難辨?學會這幾招,輕鬆鑒別真偽!

開篇:菩提子的魅力與困惑在文玩圈中,菩提子以其獨特的韻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已成為無數文玩愛好者的心頭好。那一顆顆光滑圓潤的菩提子,不僅寓意著智慧與清凈,更是承載了玩家們的情感與寄託。然而,隨著市場的繁榮,菩提子的真偽問題也日益凸顯,讓許多
北方高溫將持續至14日 石家莊或追平觀測史最長連續40℃日數紀錄 - 天天要聞

北方高溫將持續至14日 石家莊或追平觀測史最長連續40℃日數紀錄

11日,高溫繼續「炙烤」著北方大地,河北、北京中南部、天津、山西中南部、陝西中部、河南、山東、安徽北部及新疆沿天山一帶出現35~39℃高溫天氣,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河南北部及新疆吐魯番等局地40~43.4℃,出現40℃以上的高溫範圍較前一日有所擴大,石家莊41.2℃成為今年繼海口後第二個突破40℃的省會城市,6個國家...
人類的基因,可以被「申請專利」嗎? - 天天要聞

人類的基因,可以被「申請專利」嗎?

Hello 大家好,今天的文字來自 B 站主頁「微基因の人類觀察社」社員傑夫!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人類基因組計劃」——畢竟這可是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並稱為人類科學史上的三大工程之一,我們中國也曾參與其中 1% 的基因組測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