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2022年06月27日10:50:08 科學 1426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兩個黑洞合併的假想圖。(圖源:加州理工學院R. 赫特 (IPAC))

黑洞的本質是什麼?黑洞怎麼來?黑洞在宇宙的進化中起著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仍然困擾著科學家們。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那些宇宙最早期就存在的黑洞,可以解釋多個天文之謎。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這項研究表明,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早期的宇宙由原始的小黑洞填充,這些小黑洞加速了恆星和星系的形成。這個理論本身並不新鮮,早在1971年由斯蒂芬·霍金提出。然而,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天文學家卻告訴人們,如今人類對宇宙的理解上出現的巨大空白,其實可以由原始黑洞巧妙地填補。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首先,這些黑洞可以解釋暗物質的存在和性質。暗物質無法被看見,並且預計佔據宇宙所有物質的85%。那麼原始黑洞是如何解釋暗物質之謎的呢?很簡單,這些黑洞可能就是那些沒有被觀測過的暗物質本身,雖然該理論迄今為止還沒有證據。

「我們的研究表明,無需引入新的粒子或物理學理論,從研究暗物質本身的性質、再到尋覓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我們就能揭開現代宇宙學的謎底。」 邁阿密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尼克·卡佩盧迪在聲明中說道。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原始黑洞的理論最初由霍金提出,後來被主流觀點所拋棄。主流觀點認為黑洞是在大質量恆星生命結束時坍縮後產生的。

但在過去幾年裡,人們利用尖端技術對黑洞進行了觀測和探測,發現潛伏在宇宙中的黑洞並不總是與預期相符。一些黑洞要麼太大要麼太小,然而大質量恆星的坍縮是不可能形成這樣的黑洞的。

「不同尺寸的黑洞依然是個謎。我們並不理解,在自宇宙存在以來的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長到如此巨大的。」 歐洲航天局(ESA)的科學主任、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金特·哈辛格認為。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根據該理論,黑洞從一開始就存在,在宇宙大爆炸後的數百萬年里加速了恆星的形成。(圖源:歐洲航天局)

科學家們提出的新模型,改變了先前所假設的宇宙演化時間軸上的幾個時間點。比如,如果原始黑洞從一開始就存在,那麼它們就會比我們融合得比我們想像中更快,從而有更多的時間長到如今能被探測到的規模。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這些黑洞的引力也會加速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的形成。因為在大爆炸後的最初數百萬年里,充滿黑暗宇宙的塵埃和氣體雲會在黑洞引力的作用下更快地坍塌。因此,那些神秘的黑暗時期會更短,第一代恆星也會更早形成。

「原始的黑洞如果存在,那將會是一切黑洞的最初來源,銀河系中間的黑洞也不例外。」 耶魯大學天文學教授、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普里亞姆瓦達·納塔拉詹在聲明中說。

讓天文學家們難以解釋的,不僅僅是大黑洞。歐洲航天局的蓋亞任務得到了最為詳細的三維銀河地圖。其證據表明,有大量的小尺寸黑洞散布在銀河系各處。這些黑洞太小,是無法從大恆星的坍塌中誕生的。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這項發射任務有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探測大爆炸後產生的第一代恆星的餘輝,它們是宇宙中的第一束光。殘餘的紅外線證據將會揭示哪種理論才更正確:黑洞是從一開始就一直存在,還是在第一代恆星消亡後才開始形成。

「如果第一代恆星和星系在所謂的『宇宙黑暗時代』就已經形成了,那麼韋伯太空望遠鏡也會拿到相應的證據。」哈辛格說。

該研究已被接受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可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在線查閱。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相關知識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是已發射的紅外線空間望遠鏡,原計劃耗費5億美元並於2007年發射升空。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項目嚴重超支,發射時間數次推遲,最新預估總耗費高達100億美元,發射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2月25日7時20分。2019年8月28日NASA表示該望遠鏡首次組裝完畢。

BY: Tereza Pultarova

FY: 小戴同學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著誰?一起來看看土衛二上的原住民!"通過卡西尼號的測量,我們知道土衛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們知道那裡有液態水、能源以及碳、氫、氮、氧、磷和硫等化學物質。"圖示:土衛二噴出的冰羽流。(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衛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裡著陸,...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星空有約|月亮「邂逅」星團,這幕美景別錯過端午節當天傍晚,一彎蛾眉月將與著名的蜂巢星團近距離相伴,屆時只要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眾將會目睹到這兩個不同天體上演的「親密一幕」。由於23時左右月亮才會從西方落下,因此觀賞、拍攝這一幕美景的時間比較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著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