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2022年06月27日00:05:17 科學 1616

以前能當水果吃的西紅柿,為何現在很少有人會生吃?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新買了西紅柿之後,我自己就能「炫」好幾個,但是現在基本不會生吃了,因為感覺它的味道變了。不止我這麼覺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反應西紅柿的味道變得越來越難吃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是什麼改變了西紅柿的味道?來來來,關注過客,聽過客說。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西紅柿的起源

西紅柿學名「番茄」,是家家戶戶最常吃的一種食物,原產於南美洲,屬於茄科,和馬鈴薯和辣椒的關係比較近。其實最開始番茄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觀賞的,原始的番茄比較小,有點像豌豆,後來通過人類的干預之後使果實膨脹了很多。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開始沒人會吃番茄,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是有毒的,所以都拿來當做觀賞植物慢慢流傳到了多個國家,最早記載食用番茄的是一位義大利醫師,他在1544年稱番茄可以炒著吃,不過那時候並沒有廣為傳播。

直到17世紀,一位法國畫家在多次繪畫過番茄之後就被它的外表所吸引,就品嘗了一個,發現味道酸酸甜甜得很是美味,另外也沒有中毒。於是他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朋友們,就這樣,番茄能吃的消息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之後番茄也經常出現在食譜中。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18世紀時,西紅柿已經成了南美地區的「百姓日常」,對於西紅柿的做法也是各式各樣:生吃、燉湯、炒菜、做醬等等。而我國的番茄是明朝萬曆年間被引入的,最早是通過海路從廣東那邊傳入的,開始也是只用來觀賞,直到清末、民初時人們才開始食用番茄,到20世紀時,番茄已經成為了全國性的蔬菜。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

番茄在之前經常會被當做水果來生吃,但是現在的番茄由於味道的改變,基本只會在做菜的時候使用,那麼番茄為何變得不好吃了?

據專家表示,現在的西紅柿之所以不好吃是因為品種不一樣了,以前的西紅柿基本是「沙瓤」,在運輸中容易破損,也不耐放,所以逐漸淡出了市場。而如今的西紅柿表皮較厚,方便儲存,不容易壞,但是口味不好。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其實從20世紀開始,商業農業開始爆髮式增長,番茄的品種也在人們的培育中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世界上光番茄的品種就有數百種,大多保持了高產量、更紅更結實的特性。這些特性幫助了種植者獲得更高的售價,但是也導致番茄中的很多基因被丟失。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對此,我國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團隊研究過,該研究團隊組織了一個170人的「品嘗小組」,在歷時4年的時間裡共對100種番茄進行了品嘗實驗。最終發現了有33種影響番茄味道的因素,其中包含包括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和29種揮發性物質。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而通過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後發現,現在農戶種的番茄中失去了控制番茄味道的基因,這種基因不止改變了它的味道,還使番茄的甜度降低了。

除此之外,人們為了減少在運輸途中導致的外皮破損,也讓番茄不那麼容易腐爛,所以基本在番茄還沒完全成熟的時候就被採摘了,這就導致番茄沒有受到充足的陽光和足夠的土壤養分。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而番茄的味道正是在成熟的過程中慢慢釋放出來的,如果剝奪了番茄成熟的過程,也就相當於變相地剝奪了番茄的美味。

如今的番茄味道變了,營養會降低嗎?

我們都知道,番茄是一種營養含量很高的「水果型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番茄紅素,番茄紅素是一種植物化學物,其抗氧化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10倍左右,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有效減少癌症的發生,還可以降脂、降壓。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那麼如今的番茄營養會降低嗎?其實並不會,如今的雖然說品種和基因有改變,但不會改變其營養成分,不同的品種之間營養成分差異並不大,可以放心吃。

不過雖然說番茄的營養很高,但是仍有部分人群不適合吃,比如脾胃虛寒者、腎功能不好者、容易胃痛腹痛者、白癜風患者等。番茄屬偏涼性食物,並且裡面還含有檸檬酸和蘋果酸等物質,所以腸胃不好的人不建議吃。

番茄為何變得難吃了?科學家歷時4年研究,發現了番茄變味的關鍵 - 天天要聞

好了,今天就到這兒了,關注過客,聽過客說,我們下期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