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號233億公里外傳回消息,使命進入最後階段,要停止?

2022年06月26日17:50:09 科學 1415

1977年,NASA接連發射了2個星際探測器,為它們取名為「旅行者」1號和2號,如今,44年過去了,「旅行者們」也迎來了生命的尾聲。



「旅行者」號233億公里外傳回消息,使命進入最後階段,要停止? - 天天要聞



根據外媒6月23日的消息,NASA計劃開始關閉「旅行者」1號和2號身上搭載的部分儀器,同時,宣布因為能源耗盡,它們已經正式進入到使命的最後階段。

這條消息發布後,也是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因為當初NASA在它們的身上,都攜帶了介紹地球文明的信息,這也讓不少人好奇,完成使命的「旅行者們」,它們在和地球失聯後,又會去往哪裡?它們究竟會不會被外星文明發現?



「旅行者」號233億公里外傳回消息,使命進入最後階段,要停止? - 天天要聞



那麼,「旅行者們」的最終目的地又是哪裡呢?

據悉,目前「旅行者1號」在位於地球約233億公里之外的地方,而它的兄弟「旅行者2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則要近一點,約為193億公里。

這是什麼概念呢?即使它們現在仍然和地球可以保持聯繫,但是,即使是以光速傳遞信息回地球,也需要至少18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因此,從這裡也可以看出,NASA的工程師們,想要和這個「旅行者」取得聯絡,信息一來一回就至少要2天左右的時間,而在這期間,因為「旅行者們」已經進入最終階段,所以,也要擔心,它們會不會突然故障失聯。



「旅行者」號233億公里外傳回消息,使命進入最後階段,要停止? - 天天要聞



作為人類飛離最遠的探測器,目前,「旅行者們」都在太陽系邊緣,不過,一些研究者認為,它們已經離開了太陽系,也有不少研究者並不認同。

這是因為人類對於太陽系邊緣的結構,目前還是一知半解的,比方說,有一種假象中的天體「奧爾特雲」,研究認為,它是太陽系誕生時的星雲殘骸,包圍著太陽系,半徑範圍至少在1光年左右,如果這是真的,那麼,事實上也意味著NASA的「旅行者們」永遠都無法離開太陽系。



「旅行者」號233億公里外傳回消息,使命進入最後階段,要停止? - 天天要聞



當然,在它們和地球徹底失聯後,它們也不會直接在宇宙中解體,而是會繼續在宇宙中飄蕩,在NASA的設定中,它們會朝著銀河系中心地帶飛去,不過,這或許是一場永遠無法抵達的旅程,因為按照目前「旅行者們」的速度,即使它們抵達距離地球最近的比鄰星系,也將是7.4萬年之後的事情了。

而且,在它們去往銀河系中心的途中,也會經過大量的恆星系統,所以,事實上也不排除在未來的某一天,它們會被銀河系中的外星文明發現,並且接收到它們上面的信息。



「旅行者」號233億公里外傳回消息,使命進入最後階段,要停止? - 天天要聞



那麼,「旅行者們」被外星文明發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NASA設計它的時候,雖然那個時候,人類對於太陽系有幾顆行星都不確定,對於太陽系之外的世界,了解更是非常少,但是,NASA的科學家們,卻仍然相信未來有一天,這些星際探測器可以被外星文明發現。

所以,在設計「旅行者們」方面,專門配備了一個可儲存信息達10億年的金唱片,上面包含著一切地球和人類文明的相關信息,從這裡可以看出,NASA是很希望「旅行者們」被外星人發現,並且對地球作出回應的。



「旅行者」號233億公里外傳回消息,使命進入最後階段,要停止? - 天天要聞



但是,雖然上面的「金唱片」不會因為能源耗盡而失效,但是,在2025年之後,伴隨著「旅行者們」都和地球徹底失聯,它們的所有功能都將關閉,也不會再被喚醒,這也意味著,這個時候的「旅行者們」,就會和宇宙中哪些到處飄蕩的小天體,沒有什麼兩樣了。



「旅行者」號233億公里外傳回消息,使命進入最後階段,要停止? - 天天要聞



除非有一天,它們受到引力的作用,飛入某個恆星系統,而這個恆星系統中,又正好有外星文明存在,他們可以截獲「旅行者」,同時,也可以破譯上面的密碼,否則,「旅行者們」攜帶的金唱片,大概率永遠都不會被外星文明發現。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再加上宇宙中星系和星系之間非常遙遠,即使有地外文明存在,彼此之間信息溝通,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人類想要通過「旅行者們」實現和外星人「建交」,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旅行者」號233億公里外傳回消息,使命進入最後階段,要停止? - 天天要聞



這也意味著,很多朋友擔心,「旅行者們」會為人類引來災難,這其實是不可能的,畢竟,如果太陽系邊緣真的有奧爾特雲,那麼,再過1萬年,「旅行者們」也飛不出太陽系,更別說它們會飛入其它的恆星系統了。

等到萬年之後,甚至有可能人類早已經離開太陽系了,所以,即使真的有外星文明收到金唱片,也無法找到人類,朋友們,你們怎麼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 天天要聞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關注+星標,好搭檔不錯過7.7本周值得讀來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發表,我們為您精選呈現。1.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2. 並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與慢性炎症相關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擬態是否成功取決於觀察者的視角心理學 |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 天天要聞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賴、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複使用並借鑒的科學,它能帶來更快、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為廣泛的益處,而開放獲取(Open Access)是這一切的基礎。以OA形式發表研究,也能為研究人員和作者帶來影響力和可見度等諸多益處: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優勢,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廣的影響范...
深度科普:光飛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嗎?光:我只需要一瞬間! - 天天要聞

深度科普:光飛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嗎?光:我只需要一瞬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速度的理解往往基於牛頓力學體系下的相對速度概念。比如,當我們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上,觀察到車外的物體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後移動,這個速度是相對於汽車這個參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卻截然不同,無論在何種參考系中測量,光在真空中
超導量子計算機關鍵核心設備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釋制冷機 - 天天要聞

超導量子計算機關鍵核心設備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釋制冷機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釋制冷機獲國際訂單,將批量出口「一帶一路」國家,標誌著我國自主量子計算核心裝備在國際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釋制冷機稀釋制冷機是超導量子計算機的關鍵核心設備之一,能夠為量子計算機提供接近絕對零度(IT之家註:-273.15℃)的極低溫運行環境,除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