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2021年10月11日19:59:06 科學 1836

撰稿:張明徽

"疾病"、"健康"、"醫學"都是時下社會和大眾關注的話題,大眾更需要這些領域的知識。然而把深奧的專業知識準確地傳遞給大眾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一個專業,叫"科普"。

2010年,因為臨床研究的需要,我要把癌症和免疫治療的專業知識給患者講透,每一位患者都得用1~2個小時的時間,效率很低。

2015年,在一位患者家屬的建議下,我嘗試著將平時給患者講解的免疫學知識、腫瘤治療的知識編成圖文放在個人公號上,讓有需求的朋友先閱讀再交流。隨著文章數量的增多,多數患者看完文章後基本知識就了解了,進一步溝通的時間就大大減少了,效率就提高了。

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 天天要聞


經過幾年的積累,"張明徽談免疫與新醫學"公號和頭條號上的原創文章、治療案例展示越來越多。除了常規免疫學和腫瘤學的科普知識以外,還包括張明徽團隊的原創研究和個人觀點,形式也從圖文擴展到音頻和視頻。


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 天天要聞

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 天天要聞

科普不但給患者帶來認知上的提升,還讓患者少走了很多彎路,甚至挽回了生命。"科普是一種慈善",在這裡不是不句空話。

但是醫學健康原創科普並非易事,它需要全面的知識,嚴謹的邏輯,中和的語言,更要有利他的初心。看似是知識傳播,而底層卻是醫學教育,健康教育,甚至生命教育。

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 天天要聞

醫學科普更是嚴謹的教育,說的每一句話要負責任,否則就會誤導大眾。各行各業中,唯有醫學和教育兩個行業最難做,醫學科普是醫學和教育的綜合。

這幾年,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自媒體蓬勃發展,醫學健康類科普成為熱潮。某些企業和平台為了推廣產品或流量也會"炮製"科普。

"斷張取義"、"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手法都會用上去。這種"偽科普"自然蒙不了明眼人,但也會有少數人上當受騙,甚至會引發社會輿情。

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 天天要聞

科普傳播也要講"武德"。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惡意編造,無異於詐騙。轉載要標明原創出處,拿來主義與偷盜無異。科普原創越來越多,自媒體創作著作權和版權意識和規則也會越來越強,因為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有秩序。

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 天天要聞

歡迎大家一起來科普,堅持原創和傳播原創。轉載或者引用本公號的文字影像請聯繫公號管理員。

近日就不斷接到朋友和讀者的反饋,發現一些"借用「張明徽談免疫與新醫學」公號上的圖文以及科研成果,不是"斷張取義"就是"張冠李戴",甚至"移花接木"。

其他挪用公眾號和自媒體賬號展示台:

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 天天要聞

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 天天要聞


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科普是謀財害命,自媒體時代科普的道德與自律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04時間真的在「流動」嗎?我們每天都在和「時間」打交道,但從科學角度看,時間可能是最容易被誤解的概念之一。我們覺得時間像一條線,從過去流向未來,我們站在中間的「現在」,隨著時間的流動不斷前進。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科學的力量一次次改寫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從哥白尼提出「太陽不是宇宙中心」,到牛頓建立經典力學體系;從愛因斯坦彎曲了時空的結構,到薛定諤在貓的命運中揭示量子的不確定性——每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都曾讓人類視野擴展了一大步。
5000多款產品亮相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 - 天天要聞

5000多款產品亮相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

以「步入低空經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5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23日在深圳開幕。同期舉行的國際低空經濟與無人系統博覽會及第十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吸引了國內外825家企業,攜5000多款無人機系統裝備產品進行現場展示。5月23日,參會者了解一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太空梭 - 天天要聞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太空梭

5 月 22 日,國外航空航天公司宣布,它已開始接受可在亞軌道飛行中運載小型有效載荷的「極光」(Aurora)太空無人太空梭的訂單。 該飛機可攜帶6公斤有效載荷,飛行高度可達100公里。....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 天天要聞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5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打造的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平台正式上線,這是中國首個以熱帶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數字平台,讓西雙版納超1.5萬種物種數據「有跡可循」。作者:孫敏、胡攀、張楠、楊林凱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