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2021年09月27日22:58:11 科學 1894

諾貝爾獎自設立以來,截止到2019年一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其中4位個人以及1個團體兩次獲獎、1個團體三次獲獎。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也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跡,截止到現在,一共有11位華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諾貝爾獎章

1、楊振寧李政道,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1942年從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畢業,1945年獲得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留學,入芝加哥大學學習,1948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也是在這裡開始了他與李政道的合作。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楊振寧先生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發表了一篇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次年(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當時35歲。由於楊振寧是在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的,所以他獲得諾獎的時候還是中國人。2015年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1943年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1944年轉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習,1946年前往美國進入芝加哥大學學習。1955年,年僅29歲的李政道成為哥倫比亞大學二百多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1956年他與楊振寧共同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次年兩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當時31歲。由於李政道是在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的,所以他獲得諾獎的時候也是中國人。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李政道先生

2、丁肇中,197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祖籍山東日照,1936年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在他出生兩個月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便隨母親回到國內,但當時的中國戰亂頻繁,他一直沒能接受傳統的教育。1948年丁肇中隨父母去了台灣,1956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學習並獲得獲得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丁肇中先生

1974年,丁肇中發現了一個質量約為質子質量3倍的長壽命中性粒子並將其命名為「J粒子」,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丁肇中和里克特,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一種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驅性工作。丁肇中時年40歲。而他本人也是多個國家的外籍院士和多個大學的榮譽教授。

3、李遠哲,198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李遠哲,1936年出生於中國台灣省新竹市,小學到碩士階段都是在台灣完成的,1962年,李遠哲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讀化學系博士班,獲理學博士學位,在博士學習期間,他對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應動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李遠哲先生

1986年,李遠哲與美國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個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當時李遠哲50歲,1994年,李遠哲放棄美國國籍,回到台灣。他本人也是多個國家的院士。

4、朱棣文,199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朱棣文,1948年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1976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1978年在貝爾電話實驗室就職。1997年,朱棣文因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與他一同獲得諾獎的還有美國科學家威廉·菲利普斯和法國科學家科昂·塔努吉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朱棣文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文曾在美國政府中任職,他曾出任美國第12任能源部部長,這是其他諾獎獲得者不曾有過的經歷。

5、崔琦,199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崔琦,1939年出生於河南平頂山市寶豐縣,早年在香港完成中學學業,1958年赴美深造,1967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到貝爾實驗室工作。1998年,崔琦與德國科學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勞克林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因為崔琦在此之前已經加入美國國籍,所以他雖然出生於河南但是他已經是繼楊振寧、李政道之後第六位獲得諾獎的華人。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崔琦先生

6、高行健,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高行健,1940年出生於江西贛州,幼年時期在母親的教育下,他對戲曲、寫作和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學時期他又接觸了大量的外文著作,在家庭和外界環境的影響下,高行健逐漸走向了文學之路。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高行健先生

2000年,高行健憑藉其小說《靈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由於他已經在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所以他獲獎時已經不算是中國人,但是他是歷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

7、錢永健,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錢永健,祖籍浙江杭州,1952年出生於美國紐約,是錢學森先生的侄子。1968年,16歲的錢永健獲得「西屋科學人才選拔賽」一等獎,此獎項又稱「少年諾貝爾獎」。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時,錢永健利用化學技術發明出了有機染料,與鈣質結合時會戲劇性地改變熒光。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錢永健先生

2008年,錢永健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三人以綠色熒光蛋白的研究獲得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2016年錢永健去世,享年64歲。

8、高琨,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高琨,1933年生於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金山區),中學畢業後高琨前往英國東倫敦伍爾維奇理工學院學習,1965年高琨在倫敦大學學院獲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2009年,高錕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高琨先生

高琨在光纖方面造詣很深,也是憑藉光纖方面的研究獲得諾獎,因此他又被稱為光纖之父」、「光纖通信之父」和「寬頻教父」。2018年高琨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

9、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高密,文化大革命時期下放到農村勞動了7年,1976年參軍,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員,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的四年時間裡,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8年2月,由他的小說《紅高粱》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榮譽的中國電影。2012年,莫言憑藉它眾多的文學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莫言先生

10、屠呦呦,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屠呦呦,1930年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其名字出自詩經·小雅》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苹」。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畢業後一直在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

她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的研究,創製出新型抗瘧葯青蒿素雙氫青蒿素。1972年她成功地提取出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因她發現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所以獲得了拉斯克獎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5年她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給出的理由是她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華人,您都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屠呦呦女士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2017年1月9日她獲得了201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小結:

迄今為止,一共有11位華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其中有6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2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位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他們是華人界的驕傲。值得我們的敬佩,他們也向我們證明了華人尤其是中國人並不比外國人差。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及科研的飛速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

然而首位華人諾獎候選人卻是伍連德,他在193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是華人世界的第一位諾貝爾獎候選人。文學大師沈從文也曾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唯一的漢學家馬悅然曾透露,如果沈從文沒去世,那麼他會拿到198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可是他在1988年諾獎頒發之前去世了,而諾獎的一個規定就是不授予去世的人。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 天天要聞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近日,寧德時代起訴海辰儲能等主體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由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定於8月12日開庭審理。這場糾紛因兩家企業在587Ah儲能電池標準領域的競爭引發行業關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儲能港股IPO關鍵期,其上市進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 天天要聞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導讀】中科曙光擬與中科星圖共同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太空計算正成為新的戰略新興技術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圖7月8日晚公告稱,雙方當日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太空算力服務...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 天天要聞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中國藍新聞 浙江之聲記者 徐欣悅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今天13時中心位於溫州偏東方向約118公里的海面上,預計將於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台州到寧德一帶沿海登陸。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介紹,目前看,儘管颱風強度不強,但有三個特點要特別關註:一是路徑罕見,作為第一個從南海穿過台灣海峽再可能登陸浙...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