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倒掛犀牛的科學家得了諾貝爾獎?

2021年09月12日16:40:06 科學 1138

「科普」倒掛犀牛的科學家得了諾貝爾獎? - 天天要聞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交通獎

一頭倒掛在直升機上的犀牛。/納米比亞環境部

犀牛的身體倒掛在空中會怎樣?誰解決了孩子的荒唐問題的好奇心與實際實驗的科學家被授予的Ig諾貝爾獎今年。一位分析貓叫聲中包含的信息的研究人員和一位找到了擺脫潛艇蟑螂的方法的退休海軍軍官也獲得了該獎項。

哈佛大學的「紀念 的 不大可能的 研究」上發表9日(當地時間),「當一個研究小組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羅賓·拉德克利夫教授領導的運輸直升機犀牛,卻顛倒,容易姿勢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分別是?因為他對比較影響的實驗的貢獻,他被授予第31 屆搞笑諾貝爾交通獎。」

搞笑諾貝爾獎是一種「假諾貝爾獎」,在諾貝爾獎公布前一個月公布。他是「真正的(不是不可能不大可能 正版英文單詞的縮寫)。組織者說:「該獎項頒發給了一項讓人們有機會笑然後思考的研究。」 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今年的頒獎典禮在網上舉行,實際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弗朗西斯·阿諾德(2018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和卡爾·懷曼(2001 年)2007 年物理學獎)和Eric Maskin博士(2007 年經濟學獎)作為演講者參加。

「的 臭鬼」,在搞笑諾貝爾獎的吉祥物。模仿羅丹的《思想者》。/ Ig的 諾貝爾

倒掛的犀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在非洲,棲息地經常被遷移以保護瀕危動物。大型動物如犀牛是通過懸掛在直升機上運輸的。「沒有人研究過倒立的姿勢如何影響動物的心肺功能,」拉德克利夫說。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納米比亞環境、林業和旅遊部的幫助下,麻醉了12隻黑犀牛並將它們掛在起重機上以測量它們的身體變化。實驗表明,與俯卧姿勢相比,犀牛更擅長倒掛。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起重機上吊起一隻麻醉的犀牛並進行實驗。/康奈爾大學

研究人員假設血液流動是原因。犀牛的下半身通常有很多血液,所以氣體交換很好,但上半身缺乏血液。倒掛犀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就像一個人倒立一樣。此外,研究小組補充說,犀牛由於其巨大的重量,通常容易對骨骼和肌肉造成傷害。

拉德克利夫教授說:「當我第一次聽說我將獲得搞笑諾貝爾獎時,我不確定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更多的人應該知道正在為拯救與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神奇動物所做的努力,」他說。

瑞典科學家發現,貓在想吃東西時往往會哭到最後。/朝鮮日報資料庫

請求幫助時停止哭泣的貓

其他獲獎者也進行了超乎想像的飄忽不定的研究。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頒給了瑞典隆德大學的蘇珊·舒爾茨教授。2011 年,他發表了分析貓叫聲中包含的信息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當貓想要食物時,它們往往會在哭聲中結束。另一方面,在去獸醫醫院的那天,由於壓力而降低了哭聲結束的音調。研究人員發現,當30人聆聽貓叫聲的錄音時,大多數人只能從音調中理解其中的含義。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昆蟲獎頒給了美國預備役海軍中校約翰·穆里南。穆里南中校於1971 年宣布,一種名為敵敵畏的殺蟲劑可用於對抗潛艇上的蟑螂,而不是有害的環氧乙烷。物理學獎頒給了一位科學家,他發現了即使在人群中也能防止人們相互碰撞的秘訣。機械獎授予了一位研究人員,他發現了即使人們可以走路而不會撞到他們時也會經常發生碰撞的原因。事故原因是使用手機。

生態學獎頒給了一位分析生活在路上口香糖中的細菌的科學家,和平獎頒給了一位發現鬍鬚可以減少拳頭對面部影響的研究人員。醫學獎頒給了一位聲稱性高潮可以緩解鼻塞並幫助呼吸的研究人員。

化學獎授予一位聲稱能夠通過分析電影院空氣中觀眾的體味來預測正在觀看的電影的暴力和聳人聽聞的科學家。經濟學獎頒給了一位分析政治家肥胖與腐敗之間相關性的研究人員。

韓國也產生了幾位獲獎者。

韓國尚未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但有幾位韓國人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1999年全年gwonhyeokho可隆先生「香套裝,環保的貢獻,開發,2000年文鮮明統一教,浮橋是在1960年36開始,在對1997年全年3600已被選定為共同的婚姻是功德一萬對經濟學獎得主。

另一個1992年來,10月一28日,來到了世界的盡頭,午夜的狂喜(攜舉)yijangrim達明部委誰聲稱部長2011被選為數學行政諾貝爾獎獲得者。近日,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 Jiwon Han因其對攜帶咖啡杯時咖啡溢出現象的研究獲得了2017 年流體力學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路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著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號,到家!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到家!

今天,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探測器已於本月初先後完成月球背面軟著陸、採樣、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等工作。歡迎回家致敬追夢的中國航天來源:央視新聞、央廣網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