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之戰丨藏在身體里的抗癌「特種部隊」

2021年08月31日19:50:11 科學 1599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腫瘤界中大放異彩,多種治療方式和藥物齊驅並進為腫瘤患者的治療帶來新的選擇和希望。科學家們在免疫的抗癌戰場上正打得如火如荼,那麼這場戰役是如何打響的呢?免疫治療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腫瘤治療又有哪些淵源?


歡迎收看《免疫之戰》第一期——什麼是免疫治療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癌症作為人類戰勝病魔旅程上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傳統的三劍客——手術、化療、放療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腫瘤治療的期待,於是,科學家們在不同戰場紛紛打響了抗癌之戰。其中,免疫之戰成了混戰中冉冉升起的「新星」。雖是「新星」卻並不年輕,這從何說起?您接著往下看。


早在19世紀90年代末,William B.Coley博士就發現感染某些細菌的癌症患者有時會導致腫瘤消退甚至完全緩解。


這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次嘗試的免疫治療,打響免疫之戰第一槍,但在當時,這種療法不被醫學界所接受,免疫治療剛剛問世就遭遇了世人的冷遇,沉寂於灰塵中。


免疫之戰丨藏在身體里的抗癌「特種部隊」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路


時間的齒輪不停地轉,直到1990年美國FDA才批准了第一種癌症免疫療法,這是一種以細菌為基礎的結核疫苗,名為卡介苗,用於膀胱癌治療。


如今,卡介苗用於膀胱癌的治療已經在臨床廣泛應用,並展現出優秀的治療作用,有效降低膀胱癌的複發率,推遲疾病的進展。


免疫之戰丨藏在身體里的抗癌「特種部隊」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9年,阿替利珠單抗成為FDA批准的首個針對乳腺癌的免疫治療藥物,一經登場就表現出讓人驚喜的成績。


研究結果顯示,在PD-L1表達陽性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使用阿替利珠單抗的患者總生存期延長了7個月!乳腺癌的免疫治療研究從此拉開序幕,盛況空前。


免疫之戰丨藏在身體里的抗癌「特種部隊」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年來,免疫治療的研究更是接踵而至,科學家們鉚足了勁要在免疫治療上打幾場漂亮的勝戰,那場面可謂是如火如荼。


那麼,如此火熱的免疫治療究竟是什麼?


撥開迷霧,重現免疫神威


人類是自然界最奇妙的生物,而免疫系統則是我們體內最奇妙的護衛軍隊。當體內出現諸如:細菌、病毒一類的外來「入侵者」時,我們的護衛軍隊立馬集結兵馬將其殲滅。


不僅如此,對於我們體內「異變」的危險分子,諸如癌細胞等,免疫軍隊同樣會發起進攻,維護身體的和平。


免疫之戰丨藏在身體里的抗癌「特種部隊」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狡猾奸詐的癌細胞當然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它們使出渾身解數,不但會偽裝成正常細胞逃避攻擊,還會對我們的免疫系統造成抑制


這一結果導致免疫軍隊的重拳不知打向何處,而軍隊的攻擊能力又被日漸削弱。最終使我們的防禦功能低下,癌細胞大舉進攻人體,擴張領土。


眼看免疫軍隊節節敗退,就要全軍覆沒。此時,免疫治療出現了!它們撕下癌細胞的偽裝(如:抑制因癌細胞發出錯誤信號而活躍的PD-L1—PD-1信號傳導,PD-L1—PD-1信號活躍則免疫系統清除癌細胞被抑制),暴露它們身上的特異抗原,使免疫軍隊撥開迷霧,認清癌細胞真面目,實現精準打擊。


免疫之戰丨藏在身體里的抗癌「特種部隊」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同時,免疫治療還可以提高免疫軍隊的戰鬥力(如:對免疫系統主力軍T細胞進行特殊改造,再回輸入體內),個個以一當百,威勇神武,打得癌細胞是落花流水再也不敢出來造次!


免疫之戰丨藏在身體里的抗癌「特種部隊」 - 天天要聞

原來我們人體內就有可以消滅癌細胞的神奇軍隊,不但可以消滅癌細胞,而且基本不會誤傷體內正常的細胞,不會在混戰之後留下遍地哀嚎,比起化療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讓人又愛又恨的方法,免疫治療真是癌症治療的傑出楷模!


免疫治療是如何從無人問津到風靡腫瘤界的?


下一期科普君就為大家帶來免疫治療的「成名史」。


責任編輯:乳腺癌互助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參考來源:

www.sitcancer.org·1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 天天要聞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胃腸外科暨胃腸手術功能保護研究中心新技術應用沙龍上,一款名為DeepGuide的手術導航系統對外發布。該系統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使胃腸腫瘤手術的系膜完整率從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術應用沙龍現場。甄曉洲...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 天天要聞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中新網嘉興5月13日電(記者 王逸飛)13日,在浙江嘉善舉行的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這也是長三角首張跨域「生物多樣性圖譜」。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現場。浙江省生態...
11000年前的冒險,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類北遷傳奇 - 天天要聞

11000年前的冒險,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類北遷傳奇

在蘇格蘭斯凱島發現的水下石圈和石器時代工具顯示,約11000年前,人類已踏足如今的蘇格蘭北部。 這一發現表明,史前人類勇敢穿越蘇格蘭北部冰川肆虐、海岸線變幻莫測的險境,向北遷徙的距離遠超此....
探訪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430餘項顛覆性技術項目展「科創雄心」 - 天天要聞

探訪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430餘項顛覆性技術項目展「科創雄心」

極目新聞記者 榮枚「因聚而變,惟創則新」。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浪潮下,這句充滿力量的話語成為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的生動註腳。5月13日,「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網路名人湖北行報道團走進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進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展廳中央屹立著一棵「科創之樹」。「勞動者」人形機器人、高產高蛋白宜...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沉痛悼念陸樹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創面修復中心主任、上海市燒傷研究所原所長,《中華燒傷與創面修複雜志》常務編輯委員,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2日13時05分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64歲。陸樹良教授專註於燒傷診療、創面修復及組織再生等學術研究,曾主持國家「...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在蘭花種植領域,一種看似「跨界」的養護方法正逐漸被蘭友們接受——利用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促進蘭花生長、增強抗性。這一方法看似神奇,實則蘊含著植物生理學的科學原理。本文將從成分解析、作用機制、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系統闡述阿司匹林在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