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2021年07月27日21:31:52 科學 1308

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 天天要聞

同一種現象,網友們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是為什麼?

鄭州遭暴雨突襲導致的地鐵被淹,人員傷亡,各種聲音都有,這似乎很好理解。

我們再看一個較特殊的例子:兩人觀察的是同一個數字,一個說是6,一個說是9。在人們看來,這似乎一種無聊的遊戲而已。

這也許是偶然,但卻是客觀事實,這一點我們無可否認。

但是,如果我們承認它,就有可能顛覆人們的認知:你是對的,並不見得別人就一定是錯的,絕對正確的東西似乎是不存在的。

範圍論認為,從本體意義上講,這一現象,首先與我們的眼睛的結構有關。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直徑約23毫米。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視神經和視路、眼附屬器等組織,如下圖:

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 天天要聞


眼球壁的最外層由角膜和鞏膜組成,中間一層由脈絡膜、睫狀體和虹膜組成,內層為視網膜。視網膜居於眼球的內層,是一層透明的薄膜。在視網膜中央有一個直徑約3毫米的圓形區域,稱為黃斑,黃斑中心有一小凹,稱為中央凹,面積約1平方毫米。中心凹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位。視網膜上面 有兩種感光細胞,一種叫做視錐細胞視錐細胞感受強光和顏色,在黃斑裡面非常集中,尤其是在中央凹裡面最為密集。因此,黃斑區尤其中央凹,是視力最好、分辨物體細節和顏色的能力最強的地方。最佳視野範圍和中心視野範圍,是由此產生的。視桿細胞在光線較暗時活動,有較高的光敏度,但不能作精細的空間分辨,只能看到物體粗略的輪廓,且不參與色覺。愈近視網膜的周邊部分,視桿細胞愈多,最大視野範圍是由此產生的。

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 天天要聞


人眼的結構,限制了人的視野。在最大視野範圍內,我們只能覺察到這一範圍內物體的存在;而在最佳視野範圍內,我們只能識別某一物體某一部分的東西。

其次,與人眼的視覺特徵有關。

人類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前面,注視正前方時,眼睛觀察到的空間範圍,稱為視野,通常以角度表示。根據眼球的工作狀態,視野可分為直接視野、眼動視野和觀察視野三種。這裡討論的是眼動視野,所謂眼動視野是指,頭部不動、眼球轉動時人眼可覺察到的水平面與垂直面所形成的空間範圍。眼動視野是人觀察事物的基本方式

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 天天要聞


人的視覺信號的感知有三個層次:「a.覺察:僅感受到信號的存在;b.識別:把被覺察到的信號從其它信號中進行認識或辨別;c.解釋(或解碼〕:是指理解了信號的內容和意義。」

「視野反映人的視覺生理機能,直接視野是視野的基礎,眼動視野是人觀察事物的基本方式視野給出了人眼能覺察到信號的空間範圍,但只是在注視點附近的信號才是清晰的,在視野的邊緣上,人只能模糊地覺察到是否有信號存在,而不可能進行識別。例如,在直接視野內,僅在圍繞注視點的一個很狹窄的範圍內,視覺信號是清晰的,隨著與注視點偏離距離的增加,視覺信號的覺察效果逐漸減弱,若在注視點處對圖像的視敏度(視力) 為1.0,在偏離注視點2.5處則可能僅為0.5。所以,欲看清楚事物的全貌,就需進行掃視,即將各個需辨明的目標輪流作注視點〔例如儀器面板上的各個視覺信號〕。掃視可通過轉動眼球或轉動頭部來實現。然而,從監視信號作業來說,轉動頭部進行掃視,顯得笨拙、遲鈍,且易於疲勞,而轉動眼球顯然要靈活和快捷得多。所以在實際工程應用中,『視野』主要指眼動視野,或者說眼動視野是人觀察事物的基本方式。」

下圖為 眼動視野圖:〔a〕為最佳水平視野範圍,〔b〕為最佳垂直視野範圍;〔c〕為最大水平視野範圍,〔d〕為最大垂直視野範圍。[4]
圖2


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 天天要聞


從 圖〔a〕和〔b〕可以看出,眼動視野的最佳視野範圍在水平面內零線左右兩側各30度和垂直面內水平視線以下50度的範圍內。上下左右 1.5度為中心視野,也稱清晰區,這一視域,目光能夠清晰地分辨物體的顏色及細節部分。圖〔c〕和〔d〕是眼動視野的最大視野範圍。其視角為,水平面220度,零線左右兩側各110度,雙眼視角120度,左右各60度;垂直面110度。在這樣一個視野範圍內,我們能覺察到物體的存在和動作出現,並不能識別是什麼物體和什麼動作,尤其在邊緣部分,更是如此。如果要察看這個範圍之外的物體,就需要轉動頭部或者身體。

這就意味著,即使在最大視野範圍內也有我們無法識別的事物在。實際上,能清晰地識別物體的最佳視野範圍是十分狹小的。

觀察的範圍性的具體表現在,對於同一個事物,在我們觀察它的時候,總是出現這樣的情形:當我們看到的同時,卻有看不到的東西存在著。

直觀的事物容易理解,比如一座紀念碑,看到正面的時候,無法看到背面,看到背面時,無法看到正面,這樣的例子很多,大家不妨親身體驗一下。總之,我們觀察的僅僅只是部分,而無法觀察到整體。

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 天天要聞


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 天天要聞

我們觀察的僅僅只是某一範圍的東西,不僅僅表現在直觀的事物,更為重要的是也表現在對抽象事物的觀察上。雖然我們無法直觀看到抽象的事物,也是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的整體。但有一點是相同的,觀察的是同一個抽象的事物,卻得出不同的結論。

比如客觀事物,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但是,我們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比如數學、物理和化學等等,都僅僅只是對客觀事物某一方面認識的結果,比如水,物理學、化學、農業方面以及人類生命等等方面的表述是不同的。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我們觀察的對象即客觀事物,是一個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的整體;另一方面說明,我們人類眼睛觀察的範圍性,我們只能看到部分而無法看到整體。

諸如水之類客觀事物好理解一些,像什麼是物質?什麼是文化?什麼是科學等等之類的問題的理解,人們往往表現為要尋求一個,統一的大家公認的唯一正確的定義。然而結果是,定義愈來愈多,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同直觀的事物一樣,抽象的事物也是一個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的整體,我們只能看到部分而無法看到整體,所謂的定義,只能對概念的某一部分下定義,而不能對概念整體下定義。

總之,無論是直觀還是抽象的事物,我們的眼睛觀察的都僅僅只是某一範圍的東西。但僅有這一點還不能說明絕對真理是不存在的,假如大腦也生產信息。

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 天天要聞

絕對真理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眼睛的結構特徵有關 - 天天要聞

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是不能生產信息的,它只是一個處理信息的加工廠。現代認知心理學,把人看成積極的知識探求者和信息加工者,把人腦看成是類似於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人腦的工作原則,即是信息加工原則。人和計算機一樣也是一種信息加工系統。可以說,人腦和電腦都有輸入、輸出、存貯機制並依據一定程序進行加工的符號操作系統。簡單地說,人腦與計算機的共同點在於:接受信息和加工處理信息。

由於觀察的範圍性,因此,眼睛這一視覺器官以及其他的感覺器官,向大腦輸入的是某一範圍的信息。大腦的信息加工系統,加工處理的是某一範圍的信息。因此得出的結論,也只能是某一範圍的結論。

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以及其它各種不同的知識,僅僅只是客觀世界某一範圍的知識。第一表明觀察的範圍性,第二表明結論的範圍性。而結論的範圍性表明,任何結論都有它無法解釋的現象和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才是正確的。

結論的範圍性,在學科與學科之間表現的非常明顯,比如物理學中牛頓的運動定律,化學中的波義耳定律,數學中的勾股定理,生物學中細胞學說,天文學中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地理學中板塊構造理論,統計學中的恩格爾定律等等,這現理論,都能解釋一些現象並在生產活動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同時也有它們各自無法解釋的現象和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板塊構造理論能解釋的現象,細胞學說就解釋不了;勾股定理能解決的問題,波義耳定律就無能為力,這些結論,既具有真理性,又具有範圍性。

結論的範圍性,在不同學科之間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同一學科,也同樣如此。阿西莫夫說,「牛頓是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但他的力學三定律,並不是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它有它適用的極限範圍。不說它無法解釋熱力學現象,也不說它無法解釋電磁學現象,更不說它無法解釋量子力學現象。只就力學範圍而言,胡克定律能解釋的現象,它就解釋不了;歐拉運動定律能解釋的現象,它也解釋不了;阿基米德定律能解釋的現象,它更解釋不了。力學三定律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是正確的。

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結論是不存在的,人眼的結構,限制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識別的只是客觀事物某一範圍的東西,向大腦這個信息加工系統輸入的只是某一範圍的信息,因此得出的結論也只是某一範圍的結論。

從眼睛的結構特徵而言,要使我們的理論具有絕對真理的特性,就必須使我們的眼睛,在任意時刻,都能看到前後左右上下各個方向的東西,使我們眼睛的視野範圍達到360º;使我們不僅能看到事物變化的現在,而且也能看事物發展的未來的結果。

這世界上,似乎有許多人力不可為的事情,比如無法精確地確定暴雨下在什麼地方,有多大等等。這種不可為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客觀存在:客觀事物是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的整體,我們人類的眼睛觀察到僅僅只是部分,而無法觀察到整體。這是我們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基礎。

當然,人類的天性,總想尋找一個一勞永逸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然而這除了在上帝那裡找到以外,在現實世界是無法實現的。

任何理論都僅僅只是在一定範圍內才是正確的從已有的理論推導不出新理論,新理論產生於對新現象的觀察與研究。


參考文獻:
張雲熙:關於人眼視覺的一些計算.《光學技術》
童時中:正確理解與運用控制室設計中的「視野與視區劃分」.《電力標準化與計量》,1996,3.
DL/T575.2-1999《控制中心人機工程設計導則-第2部分:視野與視區劃分》
樂國安:評現代認知心理學,[J]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
劉霞: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特徵及其影響[J].《理論月刊》, 1995年第4期.
[美]I.阿西莫夫著,暴永寧等譯:你知道嗎?[M].科學普及出版社,1980,第3頁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內蒙古又發現新礦物 - 天天要聞

內蒙古又發現新礦物

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岩體局部。(受訪單位供圖)6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舉辦的鈮鈧新礦物發布會上宣布,科研人員在白雲鄂博稀土礦床發現鄂博鈮礦、翟鈧閃石兩種新礦物。上述兩種新礦物,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包鋼(集團)公司、包頭稀土研究院、中南大學等單位科...
新礦物+2 我國科學家最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新礦物+2 我國科學家最新發現

6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包鋼集團聯合對外發布:白雲鄂博礦發現兩種新礦物——「鄂博鈮礦、翟鈧閃石」。這是白雲鄂博發現的第19種和第20種新礦物,為我國戰略性關鍵金屬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中方回應 - 天天要聞

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中方回應

據中國網,6月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法新社記者:美國法律禁止美國和中國開展太空領域合作,首先您對此有什麼評論和看法?第二,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樣本? 卞志剛:謝謝您的提問。在同美方開展航天領域合作交流上,...
嫦娥六號「回家」這一天還有特殊意義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回家」這一天還有特殊意義

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攝的等待點火起飛的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動畫模擬畫面)。畫面中,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展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門給葯 - 天天要聞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門給葯

在住院醫囑審核中,我發現了幾例米索前列醇片超說明書用藥的情況。例如,一位產婦在剖宮產後,儘管接受了縮宮素注射,子宮收縮仍然不佳,隨後使用了0.4mg米索前列醇片肛門給葯預防產後出血。這引發了我的思考:肛門給葯米索前列醇片在預防產後出血中是否合理有效?米索前列醇,其為天然前列腺素E1的類似物,能夠抑制胃酸的...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 天天要聞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搖一搖、噴一噴,一秒降溫、迅速製冷」的降溫噴霧又開始流行,但6月28日大興消防的一場實驗揭示,降溫噴霧在車內密閉空間使用時,如果遇到明火,會引發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門提醒,謹防「降溫神器」變「傷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氣溫36攝氏度,下午2點多,迎來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在北京市天交報...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大皖新聞訊6月27日早上6時許,阜南縣攝影愛好者在淮河蒙窪蓄洪庫,再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並且出現了青頭潛鴨與二級保護動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