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350萬年,霸王龍數量發展到10億隻,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雞

2021年04月30日04:03:02 科學 1022

提到恐龍,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霸王龍,畢竟在很多和恐龍有關的科幻作品中,這種來自白堊紀頂級掠食者,都是主角中的主角。

據報道,根據前段時間的一項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雖然霸王龍僅在地球上演化了大約350萬年左右的時間,但是,霸王龍的數量卻可能超過了10億隻,這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量,這也意味著,或許在曾經的北美洲,更是其它尚未發現霸王龍化石的地方,這種龐然大物,曾經「遍地開花」。

用了350萬年,霸王龍數量發展到10億隻,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雞 - 天天要聞


曾有10億隻霸王龍統治地球?

從數量上來看,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壯觀的數字,不過,如果放在整個恐龍隊伍之中,也就不值得一提了,要知道,恐龍可是從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就已經出現了,而且恐龍化石遍布世界各地,這意味著,事實上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恐龍數量,可能要比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數量還要多。

那麼,從人類誕生至今,或者說我們更為精準一點,從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智人誕生開始,一共有多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呢?答案是超過1000億人,而且由於現代人類仍然在地球上演化,這也導致這個數量本身也在逐年增加。

用了350萬年,霸王龍數量發展到10億隻,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雞 - 天天要聞


當然,由於「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事實上現生的人類數量並沒有這麼多,自然,雖然曾經有10億隻霸王龍統治地球,但是它們都來自於不同的時期,並不是一下子集中生活在地球之上的。

而且通過化石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霸王龍的壽命相較於其它恐龍而言,屬於比較「短命」的,目前已知壽命最長的霸王龍,也僅有28歲。

用了350萬年,霸王龍數量發展到10億隻,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雞 - 天天要聞


這意味著,霸王龍的生命周期非常短,而且它們「更新換代」的速度也非常快,自然,這10億隻霸王龍也就可以在短短的350萬年里,一代代更迭現身了。

作為曾經地球上最強大的肉食性恐龍,如果不是第五次生命大滅絕的突然到來,可能霸王龍也會繼續在地球上生活很長的時間,那麼,有觀點認為,霸王龍事實上並沒有滅絕,而是演化成一種我們非常熟悉的物種——雞,這是真的嗎?

用了350萬年,霸王龍數量發展到10億隻,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雞 - 天天要聞


霸王龍是雞的祖先?

雖然雞是家禽,但是雞卻是人類將野雞馴化而來的物種,同時,再往前追溯的話,野雞屬於鳥類的一種,而現代科學研究認為,鳥類的祖先應該是某種小型的獸腳類恐龍

比方說在我國遼寧西部地區,發現的中華鳥龍和孔子鳥,前者是一種長有羽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生活在樹上;後者則是一種距今大約1.4億年左右的原始鳥類,是可以在天空中飛翔的,這讓研究者認為,兩者之間是具有親緣演化關係的。

用了350萬年,霸王龍數量發展到10億隻,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雞 - 天天要聞


自然,如果恐龍真的是鳥類的祖先,那麼,說恐龍是雞的祖先,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只不過,如果說曾經的恐龍界王者霸王龍,演化成了人類的盤中餐,這一點,就有點匪夷所思了,難道真的有這種可能嗎?

這種觀點,最早是從2007年的時候開始的,當時一名美國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恐龍體內的蛋白質分子編碼,竟然和雞的蛋白質分子編碼一致。

同時,早在上世紀50年代,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到過的家雞起源於印度野雞的說法,就已經被推翻了,這也讓這名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雞可能是起源於霸王龍。

用了350萬年,霸王龍數量發展到10億隻,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雞 - 天天要聞


當然,這麼說並不是完全正確,因為之所以蛋白質分子編碼會契合,並不是因為雞就是起源於霸王龍,而是因為霸王龍是獸腳類恐龍的一種,而在上文中我們提到過,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原始鳥類是起源於某種小型獸腳類恐龍的。

自然,從獸腳類恐龍的起源來看,原始鳥類和霸王龍也的確是同源同祖了,至少1億年前,它們還沒有分道揚鑣,因此,存在著大量的相似之處,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用了350萬年,霸王龍數量發展到10億隻,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雞 - 天天要聞


從目前對霸王龍的研究來看,人類發現的霸王龍化石數量,僅為霸王龍總數的8000萬分之一左右,這也意味著,我們對於霸王龍的了解,也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未來伴隨著不斷有新的化石出土,也將為我們更好地梳理霸王龍的演化史,以及搞清楚它們的起源和滅絕之謎,一起拭目以待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 天天要聞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夏季是蚊蟲類孳生的高發期,比較常見的有蚊子、伊蚊、臭蟲、蒼蠅、毛毛蟲、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見人就咬。反正人們對蚊蟲是比較忌憚的,因為它們會攜帶一些細菌。近日,湖南益陽桃江縣局部出現遍地「雞公蟲」引發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 天天要聞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文昌魚其實並不是魚,它是低等無脊椎動物向高等脊椎動物演化時的過渡生物,早5億年前...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 天天要聞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今天是世界海龜日,「小綠」我決定給自己放天假。我打算在近岸海域暢遊,晒晒太陽,餓了就在珊瑚叢中覓食。吃飽喝足便漂在水面打盹,或者尋一處暗礁睡午覺。 作為海洋爬行動物,我們綠海龜用肺呼吸,這....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 天天要聞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引言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月球宛如一顆孤獨的明珠,長久以來都是人類嚮往和探索的聖地。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的新發現,無疑給人類帶來了前所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 天天要聞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6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四川分局獲悉,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等聯合發表了一個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滎經鳳仙花。滎經鳳仙花。攝影 宋心強據了解,鳳仙花屬是鳳仙花科中最大的屬,全世界有1000餘種,主要產於歐亞大陸的熱帶...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馬曉玉 張崢航天技術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航天活動,人類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