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之路」展探索人類連通技術與精神的可能性

2024年05月17日09:11:34 科學 3071

展覽「燃燒之路」正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展出。「燃燒之路」是集美·阿爾勒「影像策展人獎」第三屆獲獎策展小組甘瑩瑩和周一辰的展覽項目,將展至6月16日。

「燃燒之路」展探索人類連通技術與精神的可能性 - 天天要聞

策展人甘瑩瑩和周一辰在展覽「燃燒之路」中,提出人類自身作為媒介連通技術與精神的可能性。展覽以瑪格利·杜贊特的《月亮和星星可以屬於你》中的作品「一張通靈廣告」拉開序幕;亞歷克斯·特納的《盲河》系列中冷漠的技術之眼——遙感紅外相機以及ai識別軟體揭示了生靈與邊界的本質;王凝慧的《角錐體與拋物線ii》邀請觀眾與她一同搭建幾何裝置與宇宙溝通;徐維靜製作了可以讓人類感知到異類物種如何感知世界的可穿戴裝置《皮系列》,挑戰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技術觀;約瑟夫·科瓦奇在《尋找謝爾蓋》中半紀實、半虛構地創造了一個「共時性」體驗,將困在太空中的宇航員同一個噩夢驚醒的小男孩連結在一起,隱喻著一個國家地緣政治的擴張和時代劇變下的個體;尤里安·金塔納斯·諾貝爾制定僅局限於「自家範圍」的拍攝規則,在《夢月》中探索不可見之物;宋兮的三個影像作品《仰望星空》《歡樂頌》和《儀式:10000次祈禱》將光明與黑暗、生命的誕生與毀滅和技術之間的關係戲謔而直接地表現出來;在《薩滿地圖(2)在路上》中,顧桃在中國尋遍薩滿——用肉體連接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的通道,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媒介的蹤跡。展覽被設計為一場探索技術與精神交融的旅程,暗示了人類自身作為媒介連通兩者的可能性。

「燃燒之路」展探索人類連通技術與精神的可能性 - 天天要聞

自2021年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立集美·阿爾勒「影像策展人獎」至今,通過方案公開徵集,已吸引150位/組策展人參與影像的跨學科研究和策展實踐;經過專業評審團的評選,有15組入圍方案脫穎而出,在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期間舉辦了方案群展,與公眾和媒體對話與交流。2021年與2022年兩位獎項得主在獎項的支持下,得以實現展覽方案,並前往歐洲訪問交流。

文/於建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波音「星際客機」返回地球時間再度推遲,NASA:留出時間審查技術問題 - 天天要聞

波音「星際客機」返回地球時間再度推遲,NASA:留出時間審查技術問題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據美國「太空」新聞網6月22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1日表示,波音公司新型載人飛船「星際客機」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的時間推遲到不早於7月2日,較原計劃6月26日晚了大約一周,以便留出充足的時間審查氦氣泄露和推進器面臨的技術問題。「我們正在慢慢地遵循標準的任務管理團隊流程。」N...
【科技名詞】實體關係 - 天天要聞

【科技名詞】實體關係

實體關係拼音:shí tǐ guān xi英語:entity relationship;E-R學科:地理信息系統_技術與應用相關名詞:實體關係模型、實體關係抽取定義:現實世界中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語義關係的抽象表示,體現一個實體集中的實體與另
看「智」造——機器人帶來新體驗 - 天天要聞

看「智」造——機器人帶來新體驗

正在天津舉行的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多款仿生機器人、象棋機器人、咖啡機器人等功能各異的機器人展現智能化的未來生產生活場景,吸引與會者駐足互動。6月21日,與會者在博覽會現場觀看一款咖啡機器人沖泡咖啡。
科學家揭示嫦娥五號月壤實驗室光譜特性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揭示嫦娥五號月壤實驗室光譜特性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獲悉,該天文台行星光譜學研究團組近期對嫦娥五號月壤進行了實驗室光譜測試與分析,反演了月壤成熟度,揭示了月球年輕玄武岩風化和元素特性。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Astronomy&Astro
你敢相信!中國真正人才不在實驗室,而在酒桌上,都是人情世故 - 天天要聞

你敢相信!中國真正人才不在實驗室,而在酒桌上,都是人情世故

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裡,流傳著一種令人憂心的觀點:「中國真正人才不在實驗室,而在酒桌上,都是人情世故。什麼是人才呢?就是會請客吃飯,會敬酒,會說話,會做人,這些就是所謂情商高,都是人情世故。反而那些默默為祖國奉獻的科學家、工程師,他們的貢獻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