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2021年04月20日23:30:09 科學 1156

mRNA 疫苗的火熱不言而喻。


和 mRNA 疫苗一樣,DNA 疫苗也是一種核酸疫苗,此類疫苗僅需要病毒的序列就可以進行研發。在注射疫苗後,人類的細胞就會通過這些片段來產生該病毒的對應部分蛋白,進而激發免疫反應。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各大製藥公司摩拳擦掌。目前,已有 Moderna、輝瑞/BioNTech 的 mRNA 疫苗上市,但並沒有獲批上市的針對人的 DNA 疫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進入臨床的新冠疫苗中,僅有大約 13% 是 DNA 疫苗。


此前,艾棣維欣申報了全球首款新冠 DNA 疫苗進入臨床,該疫苗也是全球首個在中美同時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 DNA 疫苗。就在前段時間,這家公司宣布完成了超 6600 萬美元的交叉輪融資


新冠 DNA 疫苗臨床試驗預計年內完成。」 艾棣維欣生物製藥戰略總監劉曉雁博士告訴生輝。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圖丨艾棣維欣生物製藥戰略總監劉曉雁博士(來源:受訪者提供)


首款新冠 DNA 疫苗或將上市


疫苗在過去百年里不斷發展,包括滅活疫苗、核酸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等,它們都擁有相同的目標:「模擬」 身體感染病毒,給免疫系統提供 「實彈演習」,當真正的病毒侵襲到來,希望免疫系統做好準備。


一些疫苗製造商用基因工程細胞製造特定的病毒蛋白,以幫助免疫系統對病毒最重要的部分進行識別。核酸疫苗則更進一步,只需要對 DNA 和 mRNA 中選定的病毒蛋白片段進行優化和編碼,指導細胞生產病毒蛋白,誘發免疫反應。


相較於 mRNA 疫苗,DNA 疫苗能夠在常溫下儲存,且 DNA 疫苗通過大腸桿菌發酵生產,表達系統非常的成熟,能夠快速量產,工藝成熟成本低;而 mRNA 疫苗主要通過合成的方式生產,大規模合成難度相對比較大,需要一定時間來實現量產,成本較高。


數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解決核酸疫苗的遞送難題。現在,mRNA 疫苗製造公司用脂質納米顆粒將龐大的 mRNA 分子導入細胞,DNA 疫苗生產商 INOVIO 公司通過開發電脈衝儀器將環狀 DNA 片段導入細胞。


新冠發生之際,艾棣維欣就迅速和 INOVIO 達成了合作。艾棣維欣的創始人正是 DNA 疫苗的共同發明人王賓博士,他曾在美國主持過全球第一個 DNA 疫苗的臨床試驗。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雙方本身就有合作的關係,在疫情開始的時候,國內需要開發疫苗的需求非常迫切,由於前期已經有非常多的積累,所以我們決定開發 DNA 疫苗,它不僅速度快,製備簡單,將來如果大量生產成本也低。」 劉曉雁告訴生輝。


憑藉著獨有的 DNA 疫苗技術平台,艾棣維欣先後完成了多輪融資和併購。有業內人士評價艾棣維欣是 「時勢造就的英雄」。


對此,劉曉雁解釋道,「公司受到關注主要是因為技術有應用價值,在新冠之前,大家對於新的疫苗技術認知有限,而艾棣維欣正好有一定的積累,在新發傳染病爆發之後,能夠快速反應,厚積薄發。」


目前,和 INOVIO 合作的新冠疫苗 II 期臨床已經接近尾聲,「在今年第二季度會啟動 III 期試驗,預計今年年內會完成所有臨床試驗。」 劉曉雁說道。


據此前公布的消息,艾棣維欣計劃 2021 年內在中國具備生產 1 億劑疫苗的產能。劉曉雁表示,「我們通過併購的方式來加速產能的儲備,艾棣維欣在去年就收購了蘇州斯澳生物,後者具有大規模生產車間,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專門用於生產 DNA 疫苗,預計第一階段能夠生產 2000 萬劑,第二階段上億劑。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來源:受訪者提供)


至於何時能夠面向大眾,劉曉雁認為,這取決於臨床研究和監管審批進展。「預計下半年能夠面向大眾。


多項研究將獲進展


2005 年,馬西尼羅河病毒 DNA 疫苗在美國註冊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 DNA 疫苗,並在美國成功挽救了上百萬匹馬的生命。隨後,動物疫苗領域多個 DNA 疫苗相繼問世。


但是針對人的 DNA 疫苗始終沒有太大的突破。


對此,劉曉雁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全球並沒有持續性的突發傳染病,新技術沒有用武之地。從新葯開發的角度講,大家會選擇傳統的、比較成熟的技術路線,新技術沒有市場需求;mRNA 新冠疫苗上市之後,大家看到了這種技術的潛力,無論是開發速度還是有效性。DNA 疫苗也是一樣。」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來源:cignacmb.com)


在 WHO 公布的 DNA 疫苗臨床試驗中,有一半需要電轉裝置,不需要的則通過加強劑量來增強免疫反應。「我們的 DNA 新冠疫苗是 2 針,但我們也通過電轉的方式遞送,這樣會讓效率大幅提升。」


儘管在疫苗上市後,仍然需要電轉裝置輔助,但劉曉雁認為這不是問題,「每個接種點僅需要兩台設備足矣,而且儀器的使用非常簡單,接種點的工作人員經過兩小時培訓就可以掌握。」


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就曾表示,艾棣維欣新冠 DNA 疫苗有兩個創新之處:一是在構建 DNA 時,ODN(寡核苷酸)的設計使 DNA 疫苗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效果都很好;二是因為電轉裝置的應用,提升了 DNA 在人體的遞送效率。


目前,艾棣維欣擁有上百人的團隊,其中包括 40 多人的研發團隊,在研產品還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疫苗、乙肝治療性疫苗等。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來源:受訪者提供)


呼吸道合胞病毒會引發肺炎和支氣管炎,在老人和兒童中很常見。在新冠發生之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整個醫療領域最受關注的疫苗品種,如果產品上市,市場年銷售額大概有 50 億美元。但之前使用傳統疫苗開發的嘗試都失敗了。


最近十年,大家研究清楚了原因:疫苗打進人體後,引起了過強的 T 細胞免疫反應,造成了炎症。如何在誘導抗體的同時避免過強的免疫反應?這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我們通過新型佐劑誘導調節性 T 細胞,控制 T 細胞過強的炎症反應,並開發了重組蛋白疫苗,目前已經在澳大利亞完成了臨床 I 期,今年第二季度也會啟動臨床 II 期。」 劉曉雁講道。


艾棣維欣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公司。


據劉曉雁透露,乙肝治療性疫苗也涉及到重組蛋白和新型佐劑系統,目前在臨床前研發階段,已經通過研究者發起的概念驗證臨床研究獲得了比較積極的人體數據,「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申請 IND。


「未來,在推進管線進展之餘,我們會利用重組蛋白與新佐劑和 DNA 疫苗等前沿技術,開發其他預防性以及治療性疫苗,同時,也會推進產能方面的建設。」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公共資料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 天天要聞

【公共資料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利用公共資料庫發現牙線使用與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複雜關係,看懂「挖數據」發文的黃金機會!關心健康的你,可能聽說過PFAS,一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的有害物質,因其在環境和人體中極難降解而備受關注。它們存在於不粘鍋、防水服、食品包裝等眾多產品中。那麼,我們每天使用的牙線,是否也可能成為PFAS的暴...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 天天要聞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來源:黃山交通旅遊廣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們進入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此時,暑氣正濃、高溫頻發,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燒烤」,咱們黃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繼昨天「燒烤」之後, 受「丹娜絲」影響,周四之前我市將有一次風雨過程,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 天天要聞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在電影《流浪地球》里,韓子昂作為重型卡車的高級駕駛員,執行著運送發動機推動燃料火石的任務。然而,《流浪地球》還是落後現實了。在內蒙古伊敏露天煤礦,重型卡車根本不需要韓子昂。幾百輛由中國華能、徐工集團、國家電網、華為聯合出品的全國首型取消駕駛室的純電無人礦卡——「華能睿馳」礦卡正在伊敏煤礦同時「打工」...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訃告 | 沉痛悼念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大業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著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