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2021年04月07日23:12:08 科學 1453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原標題:沙塵暴為什麼要歸咎於青藏高原?

撰文/范曉



2021年3月15日,北京遭到近10年來強度最大的沙塵暴襲擊。但遠不止北京,這次沙塵暴影響所及包括整個西北、華北,以及朝鮮半島,而且還跨過長江,影響到中國南方部分地區。


氣象專家稱,這次沙塵暴產生於蒙古境內一個強大的氣旋。所謂氣旋,就是大氣產生的大尺度的氣流渦旋。氣旋中心的氣壓比四周低,氣旋的垂直氣流是上升的,在北半球,氣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如果用龍捲風來作比較,龍捲風也是中心氣壓較低、氣流垂直上升的空氣渦旋,因此氣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個超大型的龍捲風。龍捲風的上部直徑一般為幾公里,而氣旋的平面尺度可以從幾百公里至三四千公里。


人們熟悉的颱風就是產生於熱帶海洋上的熱帶氣旋,由於攜帶來自海洋的水氣,它會造成暴雨天氣,形成大量降水。


造成這次沙塵暴的,是來自北方的溫帶氣旋,它的起源地不是海洋,而是有「瀚海」之稱的亞洲大陸中部的乾旱荒漠帶,它給溫帶氣旋提供了豐富的沙源。所以,氣旋帶來的不是豐沛的降水,而是巨量的沙塵。巨風起兮沙飛揚,橫掃大陸兮行彷徨。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亞洲大陸中部這個乾旱區荒漠帶,規模了得。它東起蒙古高原,西至裏海,著名的沙漠或戈壁有:蒙古南部的大戈壁(中國歷史上以此為地理界線,分蒙古高原為漠北、漠南);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天山與裏海之間的克孜勒庫姆沙漠、卡拉庫姆沙漠。等等。


這個規模巨大的乾旱區荒漠帶的形成,正是約2300萬年以來的晚新生代、尤其是約260萬年以來的第四紀,青藏高原強烈隆起的結果。在青藏地區的地殼抬升之初,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還可以長驅直達現在亞洲中部的乾旱荒漠區,那時這裡還是河湖縱橫的景象。但當青藏地區的平均海拔抬升到三四千米以上,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已難以翻越這個地球上地勢最高的「世界屋脊」,使青藏高原北側的廣大地帶日益乾旱化,湖泊萎縮、乾涸,大面積的鹽沼、戈壁、沙漠逐漸形成。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青藏高原的隆起,不僅造就了高原北側宏大的乾旱荒漠帶,還因為這個地球第三極的地形障礙,極大地改變了亞洲大陸的大氣環流形勢。在高原的西北側形成了西風環流,在高原的東北側-東側形成了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夏秋季節,暖濕氣流北上,常出現熱帶氣旋--颱風;冬春季節,乾冷氣流南下,常產生溫帶氣旋,帶來寒潮或沙塵暴。


因此,青藏高原的隆升,不僅造就了荒漠帶這個巨大的沙源,還產生了驅動沙源的溫帶氣旋,從而開啟了沙塵暴的閥門。


有專家認為,除了中亞以外,中東、阿拉伯半島、北非的沙漠形成,也與青藏高原隆起產生的氣候效應有關。在那裡形成熱帶沙漠氣候,也經常因氣旋活動產生沙塵暴。例如,兩次海灣戰爭,交戰雙方都曾受到沙塵暴的困擾。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溫帶氣旋揚塵搬沙,在約260萬年以來的第四紀日積月累,便在青藏高原與中亞的荒漠帶之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黃土堆積帶。而且由於西北季風以及西風環流帶來的沙塵受到太行山、秦嶺的阻擋,因此,在中國的陝甘寧晉一帶,形成世界上堆積最厚、面積最大的黃土高原。最大厚度近300米,面積約佔中國面積的6.7%。不能小看大自然的這種搬運沉積力量,有報道稱,2002年3月的沙塵暴,北京的總降塵量就有約3萬噸。對於黃土的沉積速率,不同專家計算結果不同,假若採用全新世以來每年約0.018厘米的數據,1萬年以來沉積厚度可達1.8米。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李吉均等(1999),曾用1993年5月河西走廊特大沙塵暴的沙塵樣品,和蘭州黃土的樣品作了對比分析,發現二者的組分與粒度構成基本一致。因此認為,歷史時期的黃土同樣是沙塵暴的產物 , 現代沙塵暴是歷史時期沙塵暴過程的繼續。


當然,黃土高原的黃土並非全由風沙堆積形成,其中還夾有流水沉積的沙礫層,以及地史中的風化侵蝕形成的古土壤層。這表明了氣候的冷暖乾濕波動,黃土層中的古生物群落的變化也證明了這種氣候變遷。正如強沙塵暴不是每年出現,它的時間間隔也反映了某種尺度上的氣候波動。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秦嶺-大別山、太行山,也不可能完全阻擋沙塵暴的南下東進。以筆者的生活經歷,在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春季經常也有浮塵天氣出現,這時會發現窗台上能落下薄薄一層粉砂。此外,在成都平原的台地上,有厚度數米、最厚可達20米的「成都粘土」。據有關專家研究,它是晚更新世紀距今約13萬年至距今1萬年之間,在乾冷氣候下,來自秦嶺以北以及龍門山以西的風成沙土沉積,類似於北方的黃土沉積。


沙塵暴是特定地理環境下形成的自然現象,人們不可能從根本上加以改變。但人類活動的過度擴展影響了自然環境,會在局部加劇沙塵暴的發生。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例如,由於新疆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建壩引水,1960年代,羅布泊喪失水源補給而乾涸,塔里木河下游340公里河道也長期斷流,大面積的胡楊枯死,塔里木虎、新疆大頭魚絕跡。沙漠迅速擴張。


新疆準噶爾盆地西端的艾比湖,在20世紀40年代末,湖面約有1200平方公里。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於在入湖河流上大量築壩引水,使原有的23條入湖河流,到70年代僅剩下7條,入湖水量衰減了70%。從1984年起,艾比湖以每年減少20平方公里的速度萎縮,目前湖面不足500平方公里。隨著河流斷流、湖泊乾涸,風沙災害日益嚴重。艾比湖南岸的精河縣20世紀60年代每年有浮塵天氣0.4天,而20世紀90年代已達到每年44.7天。


新疆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幾乎都不同程度地曾發生過類似的故事。1998年4月,新疆有52個縣遭受特強沙塵暴襲擊,不能不說和自然環境、特別是河湖自然環境的破壞,有一定的關係。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人們不可能消除沙塵暴,但可以去更好地保護荒漠地帶的河湖與綠洲環境,從而減少沙塵暴加劇的人為因素。


此外,人們也不能單純地把氣旋帶來的颱風和沙塵暴視為災害。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颱風帶來的降水,對滿足海島和大陸沿海的水資源不可或缺。2020年,因氣候變化,台灣島竟無一個颱風登陸,而平常每年約有三四個颱風經過台灣。由此創下近30年來台灣的最少降雨記錄,導致水庫蓄水大幅減少,甚至乾涸見底,使台灣自2020年下半年至今,面臨缺水危機。


就沙塵暴而言,可以說,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黃河中的泥沙又絕大部分來自中游的黃土高原,正是黃土高原通過黃河對下游的泥沙輸送,才堆積形成了廣袤的華北平原,成為華夏文明繁衍的根基。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北方黃土或沙塵暴的塵土,從粒度來看,10-50微米的粗粉砂含量最高,可以大於60%,10微米以下細粉砂和粘粒顆粒次之,可以大於35%。而像成都粘土,因沙塵飄移距離更長,10微米以下的顆粒佔比更高,但基本構成和北方黃土一致。


人們知道,10微米以下的顆料,也即PM10,它包括PM2.5,屬於可吸入顆粒,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污染產業的排放產生的PM10(包括PM2.5),是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可吸入顆粒,它的毒性是天然沙塵的PM10不具備的。現代沙塵暴如果和人工污染存積的毒性可吸入顆料混合,就會比歷史上自然沙塵暴的危害更大。


特稿 | 青藏高原、沙塵暴 and 人類 - 天天要聞

註:圖來自網路,侵刪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范曉老師微信公號:何山無言

相關閱讀:

世界水日Warning | 青藏高原冰川封印萬年未知病毒,如果消融……

自然不是「野外」而是「家園」:青藏邊緣的文化-生態人類學調研

WildTibet | 雅魯藏布江被「襲奪」流向印度洋

WildTibet | 十九萬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

WildTibet第②季 | 易措夏季觀花指南(附地圖)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