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最短三伏天來了!「8做8不做」請收好

夏至已過,隨著暑氣漸長,三伏天時間表也新鮮出爐。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濕氣最重的時節,也是調理體質的黃金窗口。


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計30天。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


今年三伏為何是30天?


2025 年三伏天具體時間



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10天);


三伏天的推算,依據的是我國傳統的干支紀日法,以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作為初伏的開始,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


而初伏與末伏之間,便是中伏。


由於庚日的循環周期為10天,這使得初伏和末伏的時長固定為10天,中伏則可能是10天或20天,從而導致三伏天的總時長在30天到40天之間波動。


具體到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個庚日為7月10日(庚辰日),第三個庚日,也就是入伏的日子,是7月20日(庚寅日)。7月20日為近十年最晚入伏日。


所以,2025年的初伏從7月20日開始,至7月29日結束。


中伏從初伏之後的第一個庚日,即7月30日(庚子日)起,到8月8日結束,共10天。


立秋在8月7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末伏便從這一天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18日。末伏完全在立秋之後,形成「秋包伏」格局。


由此可見,2025年的三伏天屬於「短三伏」,共計30天。雖說時長較「長三伏」少了10天,但炎炎烈日下,暑熱的威力可一點也不會打折。


三伏天養生做好「8個一」!


①一個溫度——26℃


西北醫院干三病區副主任醫師權曉娟表示,夏季吹空調,較適宜的溫度為26℃以上,室內和室外的溫差最好不超過8℃。如果溫差過大,很容易造成頭暈、口乾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適癥狀,嚴重時可能引發中風等併發症。


②一次步行——出汗


人的養生要適應大自然的規律,該出汗的時候得出汗。


天津體育學院健康與運動科學系博士李慶雯表示,三伏天可以選擇「走暑」去,進行走路的慢運動,既運動健身,又能避暑養生。


可以利用平時時間早晚走走,一般40分鐘,2~3公里最合適。


③一杯熱茶——補鉀


三伏天給身體補足水分還不夠,還得適當補點鉀。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黃連珍表示,持續高溫時,大量出汗,會導致體內缺鉀,倦怠無力,精力和體力下降,耐熱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適量補鉀很重要。例如茶葉中富含鉀,喝茶不僅能解渴,還能幫助消除疲勞。


④一碗豆湯——三豆湯


常有說法,「夏季吃豆勝過吃肉」,有一定道理。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濕,胃口不好,而大多數豆類都具有健脾祛濕的作用。


原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王玉梅推薦了三豆湯(赤小豆、綠豆和黑豆)。先將豆子泡幾個小時,然後用小火慢熬至三種豆煮爛,就做好了。


⑤一個午覺——補精氣


「午覺不睡,下午崩潰」。夏季氣溫高,晝長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體消耗大,精力不濟。中午打個盹,補個15-30分鐘的午覺,能很好地恢復消耗的「精氣神」,讓下午有個好精力。


⑥一杯溫水——小口喝


水別等渴了再喝,經常小口小口喝杯溫開水。建議每天喝水量最好多於1200ml。


⑦一份蔥蒜——「殺菌」


天氣炎熱,食物容易滋生細菌。北京潞河醫院營養科陸霜梅表示,吃些「殺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這主要是指蔥蒜類,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


這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殺菌作用更強。


⑧一次泡腳——保健


俗話說:睡前一盆湯,賽過人蔘湯。


泡足是一種自我保健方法。睡前熱水洗腳,能安神養心,健脾和胃,減輕苦夏的癥狀。


三伏天養生千萬別做這些事!


①切忌:不開窗通風


三伏天不少人怕熱,全天閉窗室內吹空調。


「冬天受點冷、夏天出點汗,才能保證人體的這種體溫調節機制常用常新。」中日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白彥萍介紹,不能在空調房間呆得太久。經常呆在空調房中,就會導致不知冷熱、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②切忌:冷風對著吹


頸椎對著空調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


③切忌:大口急喝水


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千萬不要迅速、大口喝冰鎮飲料,忽然過冷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適,影響消化。


④切忌:冷飲不離手


冰淇淋、冷飲適當吃解暑,大量吃會傷身。長期過量的冷食物進入胃,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粘膜層變薄,出現粘膜水腫和糜爛。


且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突然食用冰飲,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引起血壓波動,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⑤切忌:愛沖涼水澡


涼水澡固然可以降低體表的溫度,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夏季沖涼水澡。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黃力解釋,因為夏季出汗後,毛孔全張開著,這時候再用涼水一衝很容易感冒。


在涼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縮,還會引起血壓上升、心臟供血不足等情況,尤其是有高血壓的老人。沖涼水澡還容易誘發哮喘、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胃腸疾病。


⑥切忌:光腳踩地板


夏天炎熱,孩子喜歡在家裡光著腳跑來跑去,雖然圖了一時的清涼,但是長期光腳丫也會損害到寶寶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容易著涼。


湖南省兒童醫院護士劉倩表示,如果在開著空調的室內光腳丫,容易導致寶寶的足部受涼,而足部是與脾胃相通的,容易把「涼」帶到脾胃,讓寶寶出現腹瀉、腹痛的癥狀。


尤其家裡面地板是瓷磚裝修的家庭,千萬別讓孩子光腳玩。


⑦切忌:愛穿露臍裝 


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副主任沈晨介紹,穿露臍裝、弔帶裝出入有空調的場所時,室內外溫差較大,易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和肩周炎、頸肩綜合征等疾患。


尤其是露臍裝,中醫認為,肚臍又稱神闕穴,露臍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出現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


⑧切忌:情緒太激動


炎炎夏日,人難免會心浮氣躁,但激動情緒傷身體。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我們越要心靜,與人交流放慢語速,不急不躁。遇到不順心的事,學會情緒轉移。

來源 | 荊楚網 大象新聞 河南衛視 新華每日電訊

(來源:大成武昌)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