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所說,在我國大約有1.5億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風險,近幾年也逐漸成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後的併發症,當多個併發症找上門,損害是不可估量的。

糖尿病的3大誤區

1、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導致的

1型糖尿病有遺傳傾向,但90%的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哈佛大學研究顯示,有家族史者通過減重10%、每周150分鐘運動,可以使患病風險降低60%。遺傳只是「種子」,環境才是「土壤」。

2、糖尿病是因為糖吃的多了

這是最大的認知「陷阱」,糖尿病的核心是胰島素抵抗或分泌不足,糖的攝入並非直接病因,但過量攝入精製糖會通過誘發肥胖等因素間接提升患病風險。

3、得了糖尿病的人壽命不長

「得了糖尿病的人壽命不長」,這是一個相當普遍且極具殺傷力的誤區。許多人一旦被診斷為糖尿病,便陷入深深的憂慮,認為自己的壽命已被打上折扣。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絕對。日本糖尿病學會曾開展過相關跟蹤調查,在《Diabetes and life expectancy among Japanese –NIPPON DATA80》研究中,對大量糖尿病患者進行了長期隨訪。

結果顯示,經過嚴格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與健康人的壽命差距僅在3-5年。部分高壽糖友甚至比同齡人更健康,關鍵在於能否避開併發症這個「隱形殺手」。

事實上,部分糖友通過科學管理實現了長壽,他們身上往往具備以下特點:

高壽「糖友」7個特點

1、血糖控制相對平穩

儘管這類「糖友」患有糖尿病,但長期血糖水平波動較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能維持在相對合理的範圍。

2、併發症發生較晚或程度較輕

這類「糖友」相較於其他「糖友」,一般在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心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的發生時間上較,且嚴重程度較

3、生活方式健康規律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糖尿病患者的建議,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應佔總熱量的45%-60%,脂肪供能比20%-30%,蛋白質供能比15%-20%。

這類「糖友」會注重飲食均衡,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少食多餐,日常會避免高糖、高脂、高鹽食物;

日常還會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如散步、太極拳、瑜伽等),以此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平時的作息規律,會保證每日的睡眠充足,避免熬夜的發生,維持身體的內分泌穩定。

4、自我管理能力較強

這類「糖友」平時會主動學習或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能自覺遵守醫囑,按時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定期進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並記錄數據以便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5、心理狀態良好

這類「糖友」面對糖尿病不會焦慮和恐慌,會以平和的心態應對疾病,這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減少應激對血糖的影響。

此外,他們的家人也會關心和照顧他們,幫助其更好地管理疾病,提升生活質量。

6、身體綜合素質較好

這類「糖友」儘管年齡較大,但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相對較好,能夠耐受糖尿病及其治療帶來的負擔,免疫系統功能也沒有顯著衰退,感染等疾病的發生率較低。

7、定期醫療

這類「糖友」他們自己本身就很重視醫療,會和醫生保持密切的聯繫溝通,定期地進行體檢和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篩查,一旦發現問題會及時處理,避免病情惡化。

對於「糖友」來說,可以借鑒以上這些特點,有助於提高你們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