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因為胃部手術後長期飲食受限,導致膽汁代謝紊亂,60歲劉大叔膽囊里竟塞滿了199顆結石!

劉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過手術。然而,近期他頻繁出現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起初並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劇難以忍受,這才匆匆來到東陽市人民醫院就診。

影像學檢查後,結果把經驗豐富的檢查醫生都嚇了一跳——劉大叔的膽囊幾乎被結石填滿,密密麻麻的結石,就像一袋沉甸甸的金豆子!

接診醫生肝膽外科主任王賓主任醫師認為,這種程度的膽囊結石負荷,不僅極易誘發膽囊炎膽管炎,更有堵塞膽總管引發梗阻性黃疸甚至急性胰腺炎的風險。

考慮到劉大叔的胃部手術史,胃部手術改變了腹腔原有的解剖結構,導致他腹腔粘連嚴重,組織層次不清,醫生的操作空間非常有限,術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損傷周圍緊密粘連的腸管、血管等重要器官,取石手術難度極大。

為確保手術安全,醫院迅速啟動了多學科協作(MDT)機制,一支由王賓主任領銜(肝膽外科)、麻醉科團隊精準護航的四人手術小組組建完成。

手術台上,醫生們如同在險峻的地形中「精雕細琢」。他們利用腹腔鏡微創技術,憑藉經驗和精湛手法,小心翼翼地分離粘連的組織,逐步暴露並遊離出被結石撐得滿滿的膽囊。

當膽囊最終被小心翼翼地切開時,手術室內的醫護人員都屏住了呼吸:大量黃褐色、表面光滑圓潤的結石如「珍珠」般傾瀉而出,在無影燈下泛著獨特的琥珀色光澤,大小從米粒到黃豆不等。

手術護士們一邊仔細清點一邊不禁感嘆:「這真像在小心翼翼地挖掘一處『結石寶藏』!」

最終,結石總數定格在驚人的199顆。

術後病理分析顯示,這些結石主要為膽固醇性結石。

「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與高脂飲食、膽汁代謝紊亂密切相關。」王賓說,劉大叔術後飲食受限,加之活動減少,導致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最終促成結石爆髮式形成。

一些來自醫生的提醒

「胃部手術並非結石的直接原因,但它確實創造了一個容易誘發膽汁代謝紊亂、促進膽囊結石形成的『特殊環境』。」王賓強調。

因此,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一、規律複查不可少

定期肝膽超聲:這是篩查膽囊結石最經濟、有效、無創的手段。強烈建議胃部術後患者,每6-12個月進行一次肝膽超聲檢查。 普通人群40歲以上也應考慮每年一次體檢包含肝膽超聲

二、科學飲食是關鍵

規律進食:尤其重視早餐! 空腹時間過長(如超過8-10小時)是膽汁淤積的重要誘因。胃部術後患者可採取「少食多餐」原則(如每日5-6餐),避免一次過飽。

均衡低脂:避免高脂、油炸、油膩食物。選擇瘦肉、魚類、禽類(去皮)、豆製品作為蛋白質來源。保證充足的新鮮蔬菜水果(富含纖維)和全穀物攝入。適量堅果(如核桃、杏仁)可能有益。

充足飲水:每天保證1500-2000ml飲水,有助於稀釋膽汁。

三、健康生活是保障

適度運動: 鼓勵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規律運動(如散步、游泳、太極等)。

控制體重: 保持健康體重(BMI 18.5-24 kg/m²),避免肥胖。減肥需循序漸進,過快減肥也可能增加結石風險。

避免久坐: 減少長時間靜坐不動。

來源:橙柿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