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高尿酸,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海鮮、啤酒或動物內臟。然而,有些人戒掉了肉類卻仍舊控制不好尿酸水平,原因可能出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其實,某些常見蔬菜也會悄悄「助攻」高尿酸的形成,尤其是其中幾種蔬菜,在老年人飲食中非常常見。
表面上看是清淡健康,實則對高尿酸體質的人群卻可能構成負擔。如果長期攝入不加節制,不僅會增加體內嘌呤代謝產物的積累,還可能誘發或加重痛風、關節不適等慢性問題。
中醫提醒,高尿酸並不全是「吃肉多」惹的禍,某些蔬菜若吃得不當,同樣會讓身體「火上澆油」。
尿酸升高的信號,身體早已發出提醒
很多人直到尿酸檢測異常,甚至痛風發作,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其實在尿酸水平失衡之前,身體早已發出警告。
中醫認為,高尿酸屬於「痹證」「濕熱」「瘀阻」之類範疇,多與脾失健運、腎氣虧虛、濕熱內蘊密切相關。
若出現關節輕微脹痛、晨起手腳僵硬、夜間易醒、尿黃便干、口苦口乾、疲乏無力等表現,就可能是體內濕熱未清、痰瘀未化的信號。
特別是在節後或進食大量高嘌呤、高熱量食物後,若身體出現腳踝疼、膝蓋熱、手指關節刺痛等現象,須引起警覺。這些都與體內代謝異常、尿酸積聚有關。
中醫通過舌象、脈象、氣血流通情況判斷體質,發現高尿酸患者多表現為舌苔黃膩、舌體胖大、脈滑或數。濕熱困脾,氣機受阻,不能將體內多餘濁毒排出,久而久之,便演化為「痹阻」之症,即痛風等表現。
為何蔬菜也會導致尿酸升高?中醫如何解釋?
人們常以為蔬菜屬於「低嘌呤」一類食物,可以多吃而無害,但實際並非如此。部分蔬菜在體內代謝過程中,會釋放大量嘌呤,若腎臟排泄功能稍有不足,或體內濕熱偏盛,便容易形成尿酸升高。
中醫認為,蔬菜雖屬清淡之品,但若性寒滑利、味重而濕、屬發物或生痰助濕之物,對脾腎功能較弱之人會造成運化障礙,繼而影響水濕代謝。水濕不化,便會積滯成濁,進而引發高尿酸狀態。
而現代研究也發現,某些綠葉蔬菜如菠菜、蘆筍、蘑菇、菜花等嘌呤含量較高,在部分人群中攝入過多會誘發尿酸波動。
此外,一些腌制、發酵類蔬菜則含有過多鹽分和輔料,會間接增加腎臟負擔,影響尿酸排泄。
在高尿酸調理過程中,不但要減少動物性嘌呤攝入,更要注意「植物性高嘌呤」的攝取限制,中醫調理則側重健脾化濕、清熱利濕、活血化瘀,以疏通代謝通道為根本。
高尿酸體質不宜多食的7種蔬菜,中醫如何看待?
高嘌呤的蔬菜雖非絕對禁忌,但需控制頻次與分量。以下幾類蔬菜,常被中醫視為「發濕」「動風」「助痰」的食物,過量食用會讓尿酸「靜不下來」。
菠菜雖富含鐵、葉酸,但其草酸和嘌呤含量都偏高,易生濕熱,令氣血運行不暢。
蘆筍屬偏寒之品,性滑,常食傷脾,對脾陽虛弱者更是負擔,其高嘌呤特性也不容忽視。
蘑菇雖味道鮮美,但屬「發物」,且含嘌呤量高,在濕熱體質者體內易生痰濁,動風化熱。
菜花屬於「助濕之品」,中醫認為其性溫而發,過食會引起濕熱上行,堵塞氣機,阻礙水濕代謝。
豌豆苗嫩綠可口,老年人喜食,但其寒性重,易滑腸動氣,過量食用會耗氣傷陽。
空心菜雖清熱利尿,但多性寒滑利,脾虛濕盛者不宜食用,過食反致濕困中焦。
紫菜、海帶屬寒性藻類,在中醫歸入「軟堅化痰」之品,但對於腎陽虛弱、代謝能力不足的人,若攝入不當反而助濕生寒,不利尿酸代謝。
這幾類蔬菜並非完全不能吃,而是對體質偏濕、偏熱、脾虛腎弱者來說需謹慎處理,如不注意食材搭配、食用方式和分量控制,極易影響尿酸平衡。
中醫如何調理高尿酸?重在健脾、利濕、養腎三法並施
從中醫角度看,調理高尿酸並非僅靠「忌口」,而是要整體調節脾腎功能,疏通濕熱、化解痰濁。
脾為運化之本,腎為水液之主。脾弱則濕生,腎虛則排泄無力,濕濁、熱毒、瘀滯三者交織,形成高尿酸的內在病機。
治療原則應以健脾除濕為先,佐以養腎助陽,再輔以清熱利尿,以暢通氣血,促進排濁。
葯食同源之道常用於此類慢性調理。
例如冬瓜皮煮水、茯苓薏米粥、車前草煮水、蓮子山藥煲湯、炒扁豆加陳皮,這些食材均具健脾利濕之效,既溫和安全,又利於日常攝入。
同時,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情緒穩定,也對尿酸水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中醫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情志內傷亦可化火生熱,加重內濁。
西醫如何控制尿酸?兩者調理路徑不同但可互補
西醫將高尿酸症歸於代謝紊亂類疾病,主張通過藥物控制尿酸合成與促進排泄。常用藥物包括別嘌醇、非布司他等,但部分患者長期用藥後可能出現肝腎損害,故需配合肝腎功能監測。
而中醫重視「體質先天」、「五臟平衡」,強調「辨證調理」、「因人施治」。在控制尿酸的同時,更關注整體代謝環境與臟腑功能恢復,因而可作為長期慢性疾病調養的重要輔助路徑。
在實際調理中,若將兩者結合,即用西醫控制急性發作,中醫調養體質基礎,往往可取得更穩定的效果。
蔬菜雖好,但吃錯了時間、體質、方式,反而適得其反。高尿酸人群應以自身體質為基礎,結合脾胃狀態選擇性進食,才是真正的飲食智慧。
蔬菜並非越多越好,關鍵在於食物搭配與節制。中醫講「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這是長期穩定健康的基礎。
養脾健腎、疏通濕熱、調暢氣血,才是從根本上防治高尿酸的穩妥路徑。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
參考資料:
高尿酸血症痛風飲食指導--常見食物嘌呤含量及常見食物選擇原則——2024-08-22 17:03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