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現密密麻麻「柳絮」狀飛蟲引不適,專家:對人體無害,戴上口罩,不必驚慌

「出門就是漫天飛舞的朴(pò)綿葉蚜,飛到衣服上以為是柳絮,低頭一看發現是小飛蟲的崩潰有誰懂。」

近日,「柳絮狀白蟲泛濫」引起武漢市民討論。不少人稱,在戶外遇到眾多在空中飄飛的白色絮狀物,本以為是柳絮,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帶翅膀的飛蟲。

有網友反映,這種蟲子會落在衣服上、頭髮上,不小心還會入口入眼,擔心沾染疾病。此外,也有人發現它會掉白色的粉,容易粘在衣服上。

白色飛蟲。圖/社交媒體截圖

對此,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周興苗向九派新聞介紹,這是一種喜歡長在朴樹上的蚜蟲,受環境和氣候變化影響,今年大量出現。不過,朴綿葉蚜本身對人體無害,若感到不適,可佩戴口罩,或減少出門。他建議,市民可以多了解昆蟲知識,遇到這類現象不必驚慌。同時,相關部門也應重視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防控,保障城市綠化健康發展。

【1】市民:深受其擾

4月11日,市民楊女士告訴九派新聞,自己在武漢生活了二十多年,今年第一次發現這種現象。最初,開車時看到飄飛的白色絮狀物,還以為是柳絮,沒當回事。遛狗的時候,有「柳絮」停留在狗狗身上,仔細一看,她才發現這是一種裹著「棉絮外衣」的白色蟲子,體長2毫米左右,還長著白色長毛。

絮狀飛蟲停留在寵物身上。圖/受訪者提供

家住武昌區的陳女士稱,她在騎電瓶車時也發現這個現象。「最開始以為是柳絮飄到眼前了,睜不開眼,也不能張嘴,張嘴就會飛進來。下車後看到深色衣服粘上了這種白色絮狀物,仔細一看是有腿有翅膀的飛蟲。」

在武漢上學的小王也提到,她在騎車時遇到飛絮,感到鼻癢、眼睛不適,以為是對孢子植物的粉末過敏,直到在社交平台上刷到相關帖子,才了解到是蟲子。「之前只是生理不適,因為騎車速度快,很容易有小東西進眼睛。知道是蟲之後心裡也不舒服了,這對怕蟲的人來說太嚇人了。」她說。

九派新聞注意到,也有不少帶娃家長對此表示擔心:「深受其擾,不敢帶小寶寶出門。」

【2】專家對植物有害,對人體無害

白色絮狀蟲子是何物?為何今年尤其多?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周興苗介紹,這種白色的飛蟲名為朴綿葉蚜,是一種喜歡長在朴樹上的蚜蟲。每年春季,朴綿葉蚜從樹上向草地遷移,看上去和飛絮類似。

「蚜蟲具備較強的飛行和隨風傳播能力,它們原本在我國雲南等南方地區分布較多,此前在武漢並不常見。近年來,其分布區域逐漸拓展,主要與環境變化有關,比如朴樹種植量增加。此外,武漢去年冬天較暖,為越冬的朴樹蚜蟲提供了適宜環境,使其蟲源基數增大。」

周興苗表示,朴綿葉蚜本身對人體無害,其體表的白色蠟粉屬於生物蠟,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和呼吸道感染。但它們可能會讓部分人感覺不適,如果本身有呼吸道疾病,或是老人和嬰幼兒,可以加強防護,如佩戴口罩,或減少出門。當氣溫持續超過30℃,或遇到大雨,它們的數量就會明顯減少,出現的時間不會太長。

「雖對人體無害,但朴綿葉蚜對植物危害較大。」周興苗稱,它們以吸食植物汁液為生,大量繁殖會影響朴樹葉片生長。目前,武漢園林綠化部門在每年春季多採用化學殺蟲劑防治朴樹蚜蟲。從長遠來看,他建議,可以構建綠化環境中的生態平衡系統,比如引入七星瓢蟲等天敵昆蟲,通過生物防治手段控制害蟲數量,減少化學藥劑使用,實現綠化植物病蟲害的科學防控。

周興苗補充,隨著城市綠化越來越好,各類昆蟲數量和種類也在發生變化。他呼籲,市民可以多了解昆蟲知識,遇到這類現象不必驚慌。同時,相關部門也應重視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防控,保障城市綠化健康發展。

九派新聞記者 楊冰鈺 實習記者 徐一冉

編輯 任卓 李楊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