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池網_民生】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25)(以下簡稱新國標),全面升級食品標籤管理要求,明確預包裝食品禁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誤導性宣傳,並新增致敏物質強制標示規定。新標準設置兩年過渡期,將於2027年3月正式實施。
「零添加」亂象慢慢終結
4月9日,記者走訪市內多家商超發現,部分品牌仍以「零添加」作為賣點。一款「千禾0零添加醬油」,其標註「未檢出防腐劑、甜味劑」,但配料表顯示仍含有其他添加劑;某品牌「無添加蔗糖豆奶粉」雖標稱「無蔗糖」,卻添加了麥芽糖漿;某乳酸菌飲品則以「0蔗糖」為噱頭,實際含有葡萄糖成分。記者注意到,當前「零添加」標註多集中於防腐劑、色素、氫化植物油等成分,但不同品牌對「零添加」定義不一,易引發消費者誤解。
對此,河池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科科長譚曉寧表示,新國標禁止使用「零添加」等模糊表述,旨在防止企業通過選擇性標註掩蓋真實配料信息,確保消費者科學選購食品。「部分商家利用消費者對添加劑的恐慌心理,片面宣傳『零添加』,卻忽視產品真實屬性,可能誤導消費者忽略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的潛在風險。」該負責人強調。
保質期標註方式革新
新國標對食品日期標示作出重大調整,要求預包裝食品的保質期以「到期日」(如「保質期至2025年12月31日」)形式直接標示,取代現行的「保質期12個月」等模糊表述,消費者無需再自行計算。此外,企業可自願標示「消費保存期」,即食品在特定儲存條件下的最後安全食用日期,供消費者參考。
那麼,保存期跟保質期到底有何不同?
「保質期是食品最佳食用期,而保存期是食品的最後食用日期,簡單來說就是『過了保質期不好吃,過了保存期不能吃』。大家以後可以根據『消費保存期』來判斷食品的最後食用日期。」譚曉寧解釋,以牛奶為例,保質期內風味最佳;超保質期但在保存期內,煮沸後仍可飲用;超保存期則必須丟棄。新規通過「雙標」引導消費者理性區分食品品質與安全期限,減少因誤解日期導致的浪費。
營養標籤升級促健康管理
除了食品標籤的新標準,本次發布的另外一個新修訂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比如強制標示的營養素範圍擴大、增加提示語等。新的標準將強制標示的營養素範圍由「1+4」,即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擴展為「1+6」,增加的兩項是糖和飽和脂肪(或飽和脂肪酸),方便消費者根據個人需要選擇消費,控制能量和脂肪、糖等的攝入。
「過量攝入飽和脂肪(酸)對健康有較大影響,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還與肥胖有一定相關性。」市疾控中心食品與環境衛生科科長吳蓓表示,新規通過強制標示強化公眾認知,推動「減鹽、減油、減糖」健康行動落地。消費者可依據營養標籤精準控制高糖、高脂食品攝入,助力慢性病防控。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